黃旋
古村,一個具有最質樸感動的地方,是傳統文化脈絡所在。在時代快速轉變的中國,城市化的腳步依舊沒有停歇,百年之前千姿百態的村落正在以通用的“美化”模式變成固定化的千篇一律,失去自身最純正的魅力。
湖南省會同縣的高椅古村,因受地理環境制約,交通環境相對閉塞,其開發程度遠未及鳳凰、麗江等知名古城。為了加強高椅的發展,當地政府在政策的支持下,正著力對古村進行改造。改造中“設計”必不可少,設計是給人的生活方式,是為古村保護提供更好的現代服務,應當尊重傳統,結合當地文化,著眼當代,放眼未來。當代和未來應該是用心感受的古村。
一、以生態文化為建立“生生不息”的設計
高椅古村是湖南省迄今發現的一處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建筑村落,呈現典型的明代江南營造法式,同時又具有濃郁的沅湘特色兼侗家風格,反映了明清時期湘西地區社會發展階段的形成和演變的歷史,具有極高的人文特色和旅游開發價值。這些正是促使古村在歷史長河依舊璀璨的、融入進古村每一寸土地里的文化內涵。對于古村的保護與改造,不能單純僅從形式的角度出發,還需要由外及里的結合古村的內在。設計的生態是本質的,內在的,設計與生態共融、藝術與生態共存。著力分析古村共生的生態(包括人文生態、環境生態、共存生態)才能更好的讓古村生生不息。
高椅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地形宛如一把太師椅而得名。村民多為楊姓,系南宋威遠侯楊再思的后裔,屬于侗族,擁有豐富的古建文化、侗文化、民俗文化、巫儺文化、宗教文化和耕讀文化。只有深度挖掘這些傳統文化,并將其與現代思維相結合,用生活的態度去進入自然,才能保護古村的本質,才能讓設計不再停留在形式,而生生不息。
二、現代審美條件下以創新發展為設計目標
百年之前我們的古村就是美麗鄉村,隨著城鎮化腳步的不斷加快, 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較之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古城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速度逐漸加快,導致鄉村的空置。
鄉村的活化與保護,需要產業的支撐與扶持,高椅古村只有構建能將當地自然景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產業服務體系,才能作為生態經濟產業的主要承載空間和調配樞紐,吸引城市資源,就地實現農村經濟從單一的種養殖模式向商品和服務模式的轉換,使高椅古村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走出“富饒的貧困”。同時,旅游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是帶動當地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動力,也是山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都市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更加崇尚自然,更加注重生活質量,與生活的創新。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趣味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對人和生活的關注已經成為設計考慮的首要因素,對于古村的設計不僅要實現功能性,更要注重古村的藝術性和審美性,使古村能夠充分體現人們的審美訴求。概括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抓住人性化
“人性化”是現代審美觀念發展的一大成就,它改變將設計重點放在設計作品“物”的實現,忽略了作為使用者的“人”的需求。受現代審美觀念的影響,“以人為本”已經成為設計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椅古村應該在實現功能性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滿足人的需求,包括生活功能訴求、精神訴求等。才能提升高椅古村的滿意度。
要實現設計的“人性化”,主要通過在設計中注入了更多的心理情感和文化內涵等感性內容,減弱古村千篇一律的市場化,能夠給人帶來輕松愉快、親切溫馨的情感體驗,使設計富于人性化色彩,充滿情趣和活力,實現人和物的統一和諧。
(二)突出個性化
個性化是現代設計審美區別于傳統設計審美的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它建立在人自我意識增強和消費者在審美活動中對于自我審美趣味執著追求的基礎上。古村設計開發的著眼點應該逐漸從滿足“大眾”的審美標準,個性化表現。應當從高椅古村本身的特色出發,深度挖掘地域文化,重點突出特色,無論是服飾、建筑還是民俗,在利用設計中應當兼具“形式美”與“內涵美”,使對人的感受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視覺刺激上,采用更多的富有隱喻色彩和審美情調的設計語言,將設計觸角伸向人的心靈深處,讓人們心領神會而倍感親切,從深層次上實現對古村“美”的綜合表現,提高設計的發展力。
(三)把握簡約化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快節奏的生活和超負荷的感官刺激,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沉重的負擔和壓力,人們迫切需要一種抽象的、簡約的美來舒緩的緊張的精神狀態,因此設計的簡約性逐漸成為現代人內在的審美需求。
在古村設計中必須注重對設計手法和表達內容的進行簡約化處理,提煉出最能體現設計作品審美特點的元素,盡可能采用抽象化和符號化的設計語言,以最簡單的形式表達出核心的設計內容,以最有表現力的設計語言來傳達所要表現的信息。例如,高椅古村的建筑文化有著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在做新的建筑時,喜歡將傳統美的建筑模式進行搬用,在某些現代環境中,會使得傳統美處于格格不入的狀態,起到反作用。應當用對傳統美的形態進行深入的分析,從結構、表象、色彩等角度拆分,后用提煉特點的方式歸納個性化,最后用符號化的語言進行表現,實現古村的現代美。
三、高椅古村發展設計模式選擇
(一)依托立體休閑農業的市場性鄉村發展模式
高椅古村地勢的高海拔和垂直氣候,決定了要改變傳統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模式,就必須從山地資源結構出發。形成“山上林草、山腰經果、山麓良田”的立體休閑農業。推進農業產品向高質量、高附加值方向發展,與旅游開發相輔相成,湖鄉促進。同時,村民在開發旅游產業時,仍可以保留與土地的密切關系,減輕人口對城鎮設施的壓力,減少城鎮建設成本。建立一三產業的循環協同發展模式,可以形成互補性強、高度體系化的市場規模效應,避免同質化、低水平競爭,也將突出高椅古村的特色。
(二)依托山水景觀特色的點線型城鎮發展模式
高椅古村良好的植被條件、大尺度的空間格局和山水組合復雜多樣的地貌變化,適宜開發以山地水流戶外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參與性為主要特征的生態旅游業。引導高椅古村住宅改造成為接待游客的特色民宿,利用山地資源大力開發景觀植物、花卉、果木、藥材、特種養殖業,把林地衍生產業與山地旅游相結合,形成更加立項的生態綜合效應。結合高椅古村立體生態農業和旅游設施的綜合布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綜合服務區、觀光區、休閑區、民宿區位“點”,以石板路、道路為“線”,依托高椅古村建立統一的旅游、接待、運行體系,并結合周邊衍生的旅游休閑區,為旅游休閑提供服務。
(三)以地方民族、歷史文化產業開發為特點的傳統聚落更新和古鎮開發模式
高椅古村是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區,同時高椅古村也是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省歷史文化名村,保存有較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建筑村落,被專家譽為“江南第一村”和“民俗博物館”。古村文化建筑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具有獨特文化低于特征的山地傳統聚落,其淳樸敦厚的文化特征,風格迥異的民居古宅,古老神秘的文化遺跡,吸引著喧囂繁華的城市旅游者。比如巫儺戲,結合特色發展與此相關的元素,服裝、道具、場景、舞臺等,均可以結合現代產品的特色進行設計發展,以此突出文化產品的價值。通過交通路網、民宿改造、旅游服務等多方面建設,將分散在高椅古村各個景區串聯起來,形成體系化規?;?。同時以當地傳統聚落和古村為依托,整合手工藝品、民宿活動等鄉土文化資源,提供多種觀賞性和參與性較強的旅游服務內容,提高旅游服務項目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作者單位:懷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