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珊
獨立學院指的是普通高校與社會或者國家機構以外的個人之間形成合作,不利用國家財政補貼實施本科教育的高等學校,獨立學院只有本科沒有專科,它和普通高校之間的主要差別就是普通高校接受國家財政補貼,因此學費較低,而獨立學院因為不接受國家財政補貼,故而學費是普通高校的好幾倍。
“一帶一路”在近幾年來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是一個頻頻出現的詞匯,它的實施預示著中國的發展將進一步走向國際化,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一帶一路”需要全民的努力共同實現,只依靠少數人的奮斗遠遠不夠。對于國家會計人才來說,“一帶一路”對他們的影響就不言而喻,需要他們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再拓展自身各方面的素質,為日后與國際化接軌做足準備。人人才的培養任務主要還是落實到高校手上,而獨立學院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培養相關人才方面就要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獨立學院國際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英語教學落后
想要走向國際化,交流溝通是第一步,而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對于它的掌握和熟悉程度是個人走向世界舞臺的基礎,個人能力素質再優秀,但是英語表達能力捉襟見肘的話,無異于無米巧婦。目前來說,很多獨立學院對于英語的重要性有了較為充足的認識,但是對于英語教學的重視卻差強人意,它們認為國際會計專業的培養核心是學生的會計專業知識,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是學生應當利用自己課余時間去學習和夯實的,這一點自然不錯,但是高校學生和高中學生不一樣,相對來說,高校學生更需要監督才能學習下去,學校如果不重視英語的教學,學生就會想當然認為英語不重要從而不予以重視。
(二) 會計課程國際化水平低
會計專業的學生如果一直圍繞課本打轉,只是學習教材上的理論知識,無異于閉門造車、固步自封。會計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需要在真正的實踐中去體會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而且當今社會發展速度迅猛,社會變革日新月異,教材上的理論與實際內容總是有一個時間差,學生如果給自己灌輸過多過時的內容就會與實際格格不入,最終無法融入社會發展。而且我國獨立學院國際會計專業的教學手段塵封于老舊的方式,依然還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和國際話水準格格不入,這樣的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必然會貽笑大方。
(三)觀念落后
不可否認,包括普通高校在內,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對于國際化的認識存在很大的誤區,很多所謂的國家化教學不過是披上國際化外衣的滿堂灌,將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打上國際化的名義,實際上和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過多的差異,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必然會對國際化教學質疑,他們可能會疑惑這就是所謂的國際化教學嗎?它和傳統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觀念的差異在哪里呢?或許部分學生對于國際化教學有過了解,對于當前國內的國際化教學自然抱有失望的態度,故而諷刺和挖苦。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獨立學院國際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一帶一路”要求我們要和國際接軌,和國際接軌就要打破傳統,走出原來的舒適圈,尋找到一條新的發展和革新道路,如果只是打著國際化的旗幟依然走固步自封的老路,那不僅不能達到最初的預期,更會在國際社會上落下笑柄,成為別人口中的笑談。對于獨立學院來說,想要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就要打破傳統觀念,加強國際化投入。
(一)以需求為導向培養國際會計人才
傳統的會計學專業培養的人才主要是為了服務本國市場,因此只要滿足本國的需要即可,而本國的會計學環境近年來沒有明顯的變動和革新,因此,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尚且能夠滿足國內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但是“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和國際社會的接觸進一步加強,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和話語權一樣也會加強,如果哪一方面做得不如人意的話,就無法發揮出大國的領袖作風,給覬覦中國發展的國家和地區落下話柄。故而在國際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上,我們要充分了解其他國家的行業規范、職業道德,在本國基礎上去考慮他國的環境,根據國際社會的具體需求去培養人才。
(二)加強英語教學
語言是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同時也是學生走向國際化舞臺的敲門磚,如果英語水平差強人意,即便專業素養再高也無法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和優勢。具體來說,獨立學院為了提升國際會計人才的英語水平,可以實施全英式浸入式教學,至少保證在課堂上的百分百英語環境。此外,教材也可以引進西方課本,直接讓學生和西方先進會計知識理念接觸,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同時也能夠保證學生不至于固步自封于傳統的會計知識,進一步更新自己的會計知識基礎。最后,走向國際化單單學習語言是遠遠不夠的,對于西方禮儀和社交的學習同樣重要,如果不能入鄉隨俗,那就會和當地人格格不入,無法充分融入到他們中間去,那么走進國際社會的目的自然也就你無法實現。
三、結語
“一帶一路”是中國進一步走向世界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施展拳腳的大好機會,更是造福沿線人民的重要經濟發展模式。“一帶一路”的推進不僅僅需要國家的利用,更需要社會源源不斷輸送相關的緊缺人才。獨立學院在新的歷史時期應當充分考量國際社會形式以及“一帶一路”發展的最新動向,在國際會計人才的輸送領域發揮出自己的價值。(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錦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