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師栓 馬鵬飛
摘? 要:我國青少年體校形成于經濟時代,為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體育人才。本文合理地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法、訪談法及數理統計法,針對陜西省榆林、安康、漢中、渭南、延安五市的青少年體校人才培養情況展開多角度研究,調查相關現狀,做出數據分析,了解其中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為推動陜西省青少年人才培養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體育? 競技體校?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b)-0071-02
1? 研究對象
榆林、安康、漢中、渭南、延安五市各選擇一所青少年體校展開調查,每校發放20份問卷,共回收92份,剔除其中的無效問卷,共獲得87份有效問卷,問卷有率94.56%。
2?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訪談法。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在我國起步較早,近年來獲得迅速發展。競技體育的人才培養過程較為漫長,當前在我國呈現出“院校化”發展趨勢。其培養基肩負著我國競技體育強國夢的重要任務。不過近些年,經濟高速發展之下,人們對于體育和健康的要求不斷提高,而導致傳統的體育人才培養出現了和社會發展脫節的問題。本文對此展開問卷調查,發現主要問題如下。
3.1 生源問題
通過相關資料得知陜西省競技體校人才生源嚴重不足,不足比例高達75.86%,顯示當前學生和家長對體校的選擇欲望低下。研究顯示,64.3%的家長是害怕子女進入體校影響了文化學習,70%的家長是不希望子女未來從事體育相關的工作。這是導致體校生源不足的直接原因,包括社會環境因素、經濟發展因素等,本文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
3.1.1 思想觀眾陳舊
不少思想存在思想觀、就業觀陳舊的問題,不愿意將孩子送致體校,而是希望他們能深入學習文化課呈現,走大學、研究生的道路;此外,還有家長認為體校以體育為主,根本不重視文化教育,會導致子女畢業后就業困難。
3.1.2 競技體校招生方法陳舊,影響招生成效
在當前高校擴招之下,不少學校為爭生源采取了很多方法,但競技體校仍然采用傳統招生方工,不改革,不發展,將招生希望寄托在教育主管部門身上,而不是自行探尋有效的招身方案,未能通過媒體宣傳等方式擴大知名度,導致社會認可度低下。
3.1.3 當前職業教育十分多樣化,導致體校生生源分流
伴隨經濟飛速發展,我省職業培訓渠道也獲得了進一拓展,各種類別的職業培訓學校紛紛爭奪生源,導致體校生源重不足。學生紛紛將眼光放在那些設有熱門專業的學校,或是知名度較高的學校,而放棄了裹足不前的體校。
3.2 學訓矛盾
調查顯示,80%的體校入校生文化程度較低,且存在競技體校將培養運動員參與重大體育賽事并獲得好成績為已任,忽略了對學生的文化教育,事實上,能在大型運動會上取得成績的學生畢竟只是少數,更多學生可能將來只能從事體育老師、體育指導員等普通的工作,甚至還會有學生找不到對口的工作。而文化知識的缺失,加大了他們未來工作的困難。而這也是多數家長不愿意讓子女進入體校的原因。這就導致體校面臨著既要求推動學生競技水平的提升,又要根據教學計劃展開階段學習,會導致學習和訓練之間產生沖突。
3.3 師資力量
3.3.1 教練員隊伍的年齡結構、任教年限
對榆林、安康、漢中、渭南、延安五市抽選的5所競技體校,共87名教練員的基本情況調查。顯示這些教練員年齡分層整體比較合理,25~45歲的中年教練占比達70.11%,不足25歲的教練占比16.09%,這部分教練為未來的補給力量,55歲以上的教練占5.75%,這類教練臨近退休,在體能上會差一些,但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年限在5~15年間的教練共有74.98%,此外,通過走訪可知,32.63%的調查者認為教學員很好,67.37%的運動員認為教練員一般。
結果表明:從整體上講教練員的理論素養相對較高,由于繁重的工作壓力導致其無法將更多的精力專注于訓練;部分教練員的知識積累相對較少,依然延續著傳統的訓練方法,信息收集能力較弱,與體育現代化發展間的矛盾日漸顯著;且教練員與青年教師均面臨著經驗匱乏的挑戰,對訓練過程中的理論指導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3.3.2 教練員隊伍的學歷結構、專業技術職務
通過調查能夠了解到,教練員的學歷水平大都集中在本專科層次上,其在總人數中的占比達45.98%,甚至有8.05%的教練員為中專學歷。所有教練員中初級教練所占比重近乎50%。基于上述數據能夠發現,目前體育運動學校大都面臨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綜合素質低的問題。從整體上看,經濟類體校的教練員大都來自于專業院校,雖系統的學習過專業理論,然管理經驗與賽場經驗的匱乏也是不容置疑的,部分運動員入校后,由于缺乏技術能力較高的教練員從技術、戰術層面對他們進行指導,使其技戰術水平始終停滯不前。
3.4 場地設施投入不足
政府財政性扶持是競技體校的重要資金來源渠道之一,然扶持的力度并不理想。在競技體校運動隊發展的影響性因素分析過程中了解到,在大多數教練員看來因資金匱乏使得無法為訓練場地配置完善的設施。基于調查發現,對目前訓練場狀態感到滿意的訓練員僅有1/3,不太滿意的教練員占比高達36.78%,剩余訓練員則認為訓練場地情況一般。
綜上所述,在競技體校的發展過程中場地設施的健全與否是關鍵性影響因素。無法令人滿意的訓練場地對訓練員的訓練激情造成了嚴重的沖擊,進而對訓練效果產生嚴重負面影響。
3.5 運動員退役或畢業后就業
因運動員過分重視技能訓練,導致其文化素養大都相對較低,進而使得運動員畢業或退役就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競技類體育院校更重視運動員的技能培養,導致其文化學習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進而造成了文化素養不高的普遍情況。退役后無法尋覓到令自身滿意的工作。盡管體校會為運動員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然而大多數運動員僅能取得大中專學歷,就業前景極為渺茫。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下,部分體校并不太在意運動員的文化學習情況,使得退役運動員的安置成為令人煩憂的大問題。
4? 結語
從學訓沖突的角度來講,觀念層次問題首當其沖,其次相關部門應將人性化管理理念全面落實到科學訓練過程中,在強化運動員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重視其文化素養的提升。就退役在即的運動員而言,從以就業培訓為代表的多方面入手為訓練員提供更強有力的社會保障,為其免除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 蔡執天.青少年業余體校體育安全防范應對策略[J].智庫時代,2017(11):102,105
[2] 劉進陽,易高明.淺析基層業余體校青少年舉重運動員選材[J].湖北體育科技,2017,36(9):845-846.
[3] 佚名.山東省全省縣級體校舉行辦學模式改革現場會[J].青少年體育,201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