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岐
摘? 要: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保障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但通過資料來看我國高校大學生的體能素質狀況卻不容樂觀,甚至有持續下降的趨勢。體能訓練是大學體育教學重要環節,是具備良好身體素質的基礎。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對大學生體能素質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影響大學生體能素質的主要因素,并探討如何結合體育教學來提高大學生體能素質,增強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制定更加科學的訓練對策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從而對高校大學生體能素質達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關鍵詞:大學生? 體能素質? 體育教學? 體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b)-0163-02
1? 大學生體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1.1 沒有正確認識體能素質的重要性
許多大學生對體能素質的概念缺乏認識了解,體能素質不僅只是運動員需要具備的條件。在大學生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體能素質也是大學生身體健康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身體素質雖然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基礎條件,但是也是做容易被忽視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是在生活中往往他們只是將學習成績放在首要地位,而忽視了最基本的身體素質,只關心學業成績是否達標,對自身的體能漠不關心。這也就是很多高校學生學習水平很高,但是入學的體能測試卻有很多人不能達到合格的標準的原因。
1.2 自發進行體能鍛煉意識薄弱
大學生能夠意識到健康身體的重要性,渴望擁有健康的身體或者完美的身材,也是推動大學生堅持體育鍛煉的原因之一,但是大部分的大學生缺乏體能訓練的意識,沒有正確認識體能鍛煉的真正含義。體能訓練與體育鍛煉是有一定區別的,簡單的跑步、一次籃球比賽,沒有持續性的堅持都不能稱之為體能訓練。體能訓練對動作結構、訓練量和強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在訓練過程中使人產生疲勞和疼痛,只有極少數人會克服疼痛進行繼續訓練,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繼續進行體能訓練。
1.3 缺乏科學的體能訓練指導
大學生大多數對體能訓練的理解有偏差,教師是學生的教授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在進行體能教學之前,首先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力,為學生講解什么是體能訓練,以及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同時體能訓練過程要結合趣味性,在進行訓練時所運用的訓練方法避免過于單一,如力量訓練就使用杠鈴蹲舉,提到耐力訓練就是跑圈,提到速度訓練就是沖刺跑等[1]。教師可以采用結合體育游戲的方法,對學生的體能進行訓練,同時開展競賽的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如果訓練方法過于單一會使訓練產生枯燥,訓練效果也會大大降低,同時也會讓大學生參與體能訓練的熱情下降,產生逃避厭煩心理。
2? 高校大學生體能素質的培養建議
2.1 課外體育活動與體育俱樂部結合
教師應調動學生積極性,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針對學生的興趣不同,開展多種項目體育活動,提高活動內容的多樣性,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使他們都能參與到體育中來。將體育運動可分類以供學生進行選擇。例如小球類項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等,這類運動對場地需求較小,易開展比賽。是開展學生課余體育項目的重要之選。大球類體育項目,如排球、足球、籃球。大球類體育運動項目適合多人參與,可以男女生同時參與,這類體育項目可以有效調動身體各肌肉參與,有氧無氧結合,增加心肺功能,同時對場地有一定的要求,可以經常舉辦一些趣味賽,友誼賽調動學生參加。有氧舞蹈類,主要包括街舞、健美操、瑜伽等,是主要以有氧為主的運動,該類運動量適宜,在全身運動過程中,實現對體能的提升,適合女大學生參與[2]。同時高校要加強體育俱樂部的建設,對現有的體育俱樂部結構進行優化調整[3]。構建校園體育社團文化,合理對年級學生進行重組,針對愛好和特長,建立各種體育興趣俱樂部,運動社團[4]。
2.2 開展科學專業的體能專項訓練課程
大學生對于體育學習與鍛煉興趣都比較淺薄。高校可以將體能訓練課程當做一門課程作為必修課,同時在進行專門的體能專項訓練時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由于生理負荷的限制可能引發學生的生理、心理障礙,因而沒辦法更好的繼續完成體能訓練。高校教師給予及時恰當的指導與引導,保證學生科學的進行體能專項訓練[5]。增強學生對體能專項訓練的成就感。同時對體育專業知識進行學習,避免在后續的體能鍛煉中發生危險。同時教師要以增強學生體質和身心健康為出發點,注重學生運動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提高大學生體育文化修養水平,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終身體育”的理念[6]。
2.3 增加體育游戲增強體能教學趣味性
大學生喜愛追求新鮮刺激,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傳統的體育教學缺乏趣味性,新鮮感,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難以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進行體能訓練教學時,適當增加一些體育游戲,利用場地、時間等創造性的設計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體育游戲,保持大學生對體育鍛煉形式的好奇心[7]。針對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以及各個方面的條件不同,適當選用不同層次、不同難度、不同的類型的體育游戲。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考慮每一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不同身體素質的同學安排不同難易程度的體育鍛煉活動。適當穿插體育對抗類競賽增強團隊凝聚力協作能力。保證每一位學生都適當鍛煉自己,讓不同鍛煉程度水平的學生可以同時參與進來。
3? 結語
提高大學生體能素質任重而道遠,需要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能實現的工程。首先要培養大學生的心里對體育的認同觀念,提高他們的自我鍛煉能力、積極性和參與度。讓大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參與到體育鍛來中來,提高學校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多舉辦一些集體性體育活動,同時教師也要具有專業知識能力和創新思維,給予學生專業性的輔導和建議,保證課上時間的運動強度和趣味性。讓學生自發地走進體育中,熱愛體育,增加鍛煉時間,從而提高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陳補林.促進大學生加強體能訓練的對策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7(4):111-112.
[2] 徐麗.大學體育教學中大學生體能素質的培養途徑探析[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95-97.
[3] 尹文芳.大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素質的培養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03.
[4] 鞏俊賢.大學生體能下降原因及干預策略研究[J].價值工程,2017,36(25):226-228.
[5] 彭中東.高校大學生體能教學問題及對策淺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4):119,121.
[6] 趙紅,張童.慕課MOOC時代下的高校健美操網絡課程建設與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8):125-126,128.
[7] 黎力榕.體育游戲在大學生體能發展中的應用[J].才智,2017(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