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潔
摘? 要: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心理對于大學生來說是社會競爭的前提。高校體育在教育內容中占重要的比例。它具有健身和調節心理的雙重作用,是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體育作為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將其重視起來,為促進人類全面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關鍵詞:體育? 大學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c)-0225-02
1?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
1.1 學校、社會、家庭因素
盡管當今的大學生有一個高水平的智力,由于他們缺乏社會經驗,這是他們最大的障礙,心理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并不具有很高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在學習,社會、友誼等方面發生矛盾時,經常導致意識形態和心理尚總是具有壓抑感,,甚至病態心理,做出不可思議的行為。有些學生對挫折過于敏感,個人的抱負與現實脫節,對成功的期望過高,自尊心強,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心理準備,這些都會導致心理疾病。
1.2 學習負擔重,精神壓力大
在高校教育中,雖然素質教育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但是長期的教育考試在大學生的學習中仍然發揮著越來越大的限制作用。據調查,大多數大學生,他們每天學習11 ~13h,他們學習超過15~16h,太沉重,睡眠時間不足導致過度疲勞,焦慮,缺乏自信。課程負荷大也是原因之一,學習方法有問題,考試成績的高要求,加劇了大學生之間的隱性競爭或身體競爭,加重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
1.3 缺乏生活適應能力與調節能力
今天的大學生普遍生活能力差,在我國,當我們實行計劃生育時,一些獨生子女是被優越對待,甚至溺愛,他們的父母把他們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帖帖。由于許多家長長期以來重視孩子的學習,他們缺乏應有的獨立生活能力的文化。當這些獨生子女進入大學,他們第一次遠離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雖然濃厚的校園氛圍仍然解決不了一些大學生因為獨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理能力而無法適應的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一些心理健康問題。他們經常不顧大局,缺乏自我控制,很少考慮別人,內心充滿矛盾,卻無法解決,對生活的適應能力差。
2? 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和作用
2.1 對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鍛煉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高校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個技術發展的時代,它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人們的生活,然而,技術和“雙刃劍”已經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技術的發展,破環環境的惡化人類生存的空間,并引起了一系列不好的現象。對大學生的影響體現在家庭和社會環境中,人們之間的關系,缺乏情感交流,人際關系導致很多大學生孤獨和沮喪。體育運動可以把人們平等、友好、和諧地聯系在一起,使他們之間產生一種親密感。在體育活動中,他們不使用言語,只需要一個手勢,幾個動作就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傳遞信息,與同伴交流,并產生信任感和集體感。由此可見,體育運動可以使人們結識更多的朋友,相處融洽,互相幫助。這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人快樂、興奮,對于適應社會有很大幫助。
2.2 對健全的人格的培養
高校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健康的心理機制。健全的人格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健全的人格是心智和行為都健康的人格。也就是說,它是一個大學生健全人格的核心應該是他具有自己的個性,并且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為,這是一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現,因此,我們可以說是理性行為是精神健康的外在表達。,一般來說,人必須是他的自我意識的指導下,和他的自我約束并試圖調和與自我認知和自我表達,他的行為就像一個人認為他是一個勇敢的大學生,在體育課中,在其行為將會顯示質量的勇敢,努力克服困難,挑戰新成果等等。
2.3 培養大學生堅強的意志
因為體育教學和訓練往往心情緊張,動作激烈,并伴有一定的生理負荷,它需要運動的人克服內心的障礙,培養堅強的意志,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在訓練的具體過程會出現身體疲勞、疼痛、酸脹,心理上的恐懼和緊張感等。因此,在體育活動中,對參與者意志的嚴峻考驗時有發生。體育運動一般具有艱苦、疲勞、強度、緊張、對抗和較強的競爭力。學生總是以強烈的情感體驗和明確的意志從事體育鍛煉。因此,通過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優秀品質,有利于團結和友誼的培養,有利于培養智慧和靈活性,冷靜,果斷等品質,使學生保持積極和健康的精神狀態。
3? 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采取的措施
3.1 集體活動的組織
運動心理學認為,在體育活動中,個體被群體所吸引的原因是群體認同感。根據一項調查,男孩喜歡集體參加體育活動,而女孩喜歡和不止一個伙伴一起鍛煉。他們大多數人喜歡球類運動,比例超過60%。學校(班)組織的體育競賽占每個班學生的70%之多。它體現了學生對集體、集體榮譽感的關注。
因此,組織和組織集體活動在體育教學中不容忽視。體育活動為人們創造了相處的機會,在人們之間建立了聯系。有必要用語言進行交流,并找到彼此感興趣的同類聲音。體育教師應有意識地使學生參與集體活動和多元互動。這種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教學氛圍有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參加小組活動,學生可以增強友愛互助的美德,增強自信。對于有焦慮和人際交往障礙癥狀的大學生來說,適應和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從而可以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對于封閉和孤獨的心理有有效的改善效果。
3.2 體育教學手段要具有娛樂性
雖然在體育教育中組織集體活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大學生參與集體體育活動主要是基于這樣一個事實,即這種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在體育鍛煉中發揮作用,而且可以給他們帶來開心的感受。正是這種幸福感能夠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良好的影響。熱愛體育的程度和從體育活動中獲得的樂趣是擴大體育活動心理效應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不喜歡他們所從事的活動,他們就不可能在活動結束后感到滿意和快樂,也不可能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因此,體育教學必須充分測試體育活動的娛樂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吸引大學生真正地投入體育教學所組織的體育教育活動中,使他們通過身體活動保持適應和增強自己的心靈。
4? 結語
面對社會的高速發展,現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不斷加大,當今高校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這并不妨礙社會對大學生的挑戰,身心健康是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前提條件。社會的發展高素質的人才的培養,在當今高校教育尤為重要。高校體育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將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董苗苗.大學生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D].中北大學,2018.
[2] 劉芳梅.網絡成癮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及干預對策研究——以廣東省高校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7):108-113.
[3] 李紅果,米戰,李生民,等.大學生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2):305-307.
[4] 索利紅.大學生體質現狀與心理健康狀況關系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