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和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生態文明;新時代;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和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對于我們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基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實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指引。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思想,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關于文化建設的思想,關于社會建設的思想,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關于世界歷史的思想,關于政黨建設的思想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在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中都得到繼承和發展。
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是對中華文明悠久燦爛歷史文明負責,對中華文明的子孫后代負責。他又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民意所在,要站在良好生態環境是事關重大公共服務、重要民生福祉的戰略高度上,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強調,要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建設,建設生態文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習近平強調,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里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有攻堅克難、敢于啃“硬骨頭”的魄力,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對突出環境問題,既不能欠新賬,還要逐步還舊賬。希望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讓孩子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習近平強調,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遠是黨的根本宗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本目的是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最鮮明的特征,是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二、推動綠色發展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反復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面推動綠色發展,不僅是為老百姓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也是為老百姓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金山銀山。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和不斷增加的經濟下行壓力,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建設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要跨越這一經濟發展的重大關口,亟需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綠色發展是創新引領、集約高效、質量優先的發展理念,是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發展新動能的必由之路,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要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區域流域產業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讓老百姓有越來越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三、堅持六個原則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內容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集中體現為“六個堅持”。
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類產生于自然,可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人類不能破壞自然,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文明興則國家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2.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3.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良好生態環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提升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礎和保障。堅持生態惠民、利民、為民、親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4.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人類生存的地球上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實現循環的自然鏈條。要遵循自然,按照自然生態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
5.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只有實行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觀念,從制度上保障生態紅線,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6.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必須是全人類的共同參與,全社會、全人類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事務,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國將繼續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作用。通過全人類共同努力,使我們生存的家園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作者簡介:
孫仲平(1970--)男,中共湘西州委黨校科研處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生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