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思
摘? 要:經過研究近幾年的文獻資料,本文針對于農村體育公共資源的配置進行研究,從多個方面分析了現在農村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不足:貧困地區農村學校對體育重視程度較低、體育設施匱乏、師資欠缺、課程設置不夠科學,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措施,政府正確發揮其職能,進行宏觀調控,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健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實現農村公共體育資源的均衡配置,進一步改善農村公共體育資源的配置問題,今后應結合精準扶貧思想,加大對貧困農村學校體育的重視程度和政策支持,加強體育支援規劃的整體性和科學性,完善師資支援機制,開設特色體育課程,加強監督和保障力度,促進新形勢下農村學校體育更好地發展發揮農村公共體育資源的作用,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農民身體素質。
關鍵詞:農村體育健身? 扶貧? 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c)-0164-02
1? 現在農村公共服務的缺點
在農村的公共體育資源配置上,農村受到經濟落后、信息閉塞、思維陳舊、生活條件相對較惡略等客觀事實的影響,導致我國基本公共服務規模不足,質量不高,發展不平衡,在各個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很多問題,下面就對于這些問題進行總結和歸納。
體育公共資源嚴重匱乏,由于缺少資金的注入,缺少體育訓練場地;體育資源均衡配置的政治法規不夠健全,由于當地運行機制的不夠成熟,導致上級命令不能完好的傳達,各項措施不能完全確切落實;政府對于體育公共資源的資金投入不足,與快速發展的經濟不協調;體育資源均衡配置的政策法規不夠健全,措施不能完全落實落地,工作人員缺乏監督,工作機制也不夠完善,無法正確履行其公正公平的職能;在精準扶貧背景下,進行農村公共體育資源的均衡配置過于形式化,不采用農民的意見,缺少實施對象的重要意見,這樣的實施方案缺少準確性,不能很好的將實施對象的意見融入到方案里,導致無法產生代入感;體育教育人才匱乏,致使農民體育運動缺少正確的健身指導,是制約農民不能科學健身與培養體育興趣的主要因素。
2? 改進農村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的措施
2.1 政府政策的支持
國家要充分發揮其在統籌規劃下的作用,對于各個區域展開充分的調查和考察,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統籌協調,現在農村體育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受經濟落后、信息閉塞、思維陳舊、生活條件相對惡劣等客觀現實的影響,造成農村體育一直十分薄弱,在政策方面,政府要給予大力支持,加大對于體育公共資源的資金投入,解決場地匱乏和缺少健身器材的現象,極大地提升了農民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2.2 完善監察管理機構
健全體育資源均衡配置的政策法規,對于農村公共體育資源的配置,由于農村工作本身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短時間內難以達到完善,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這時候就需要建立完善嚴格的監察管理機構,在人力、物力、財力、內容、信息、宣傳等方面,使資源配置均衡化保障措施的執行和落實公開,工作的內容使工作內容“透明化”,做到不欺瞞百姓,在實施某項政策的時候,綁定負責人,這樣再出問題的時候能夠追查到人,這樣能夠保證工作人員認真負責的態度,可以有效的確切落實,建立健全監察管理機制,使工作人員互相監督,有效的避免了,命令下達過程中,資金受到層層剝削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農民的利益。
2.3 加強宣傳力度
我國大部分人都處于亞健康的狀態,體育運動方面比較薄弱。由于經濟上的貧困,農民對于自身體質方面的檢查不到位,只要不感到身體難受,就不會接受檢查。要改變他們這一觀念,政府應當積極宣傳,號召農民們開始科學健康地進行鍛煉,借助村里的宣傳欄、墻上標語、學校的廣播等各個渠道進行廣泛的宣傳,讓每個農民都能夠了解健身的好處,政府應當積極的宣傳,借助各種途徑,比如收音機、標語、宣傳欄、廣播等宣傳方式,讓每個農民都了解,這樣極大地擴展了體育運動的影響力。
2.4 落實群眾路線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實施資源配置的時候,需要多多聽取當地人們的想法,避免形式化主義,方案都是由領導們制定出來的,必須展開公民調查,了解當地人們的真正想法,否則制定出來的政策和措施,有很大可能與當地的具體情況不符合。基層農民幾乎根本就沒有參加過體育資源配置的研討和方案制定,如果再沒有農民調查,以采取公民聽證的方式,這樣有利于實施對象的直接參與,能將自己的意愿清晰地表達,促進了資源配置方案的實施效率。
2.5 提高體育教育的專業性
一方面,采用多種途徑培養貧困地區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學習系統的學科文化和體育文化,為農民健身做好基礎工作,使教育隊伍盡快在數量和質量上得到提高,推動工作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發揮社會上各界人士的力量,進一步優化體育志愿者隊伍,動員優秀的體育人才對偏遠農村的體育活動進行指導,培訓出一部分人,帶動其他人的體育運動,互相監督與糾正,為農民自由利用自己的時間開展個性化的運動,做好體育知識與體育意識的培養工作,進一步地發展偏遠農村的體育活動。
2.6 保證健身器材的充足
健身器材主要是使用兩種,一種是戶外健身器材,比如單杠雙杠等,一種是固定體育運動設施,比如籃球場、足球場以及乒乓球等,安裝在空閑的體育場地,為農民健身提供了最基本的健身器材,并且針對于不同的人群,置辦了不同的健身器材,科學的使用健身器材,對自身以及器械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確保健身的積極效果,避免在鍛煉時造成意外傷害。其工作重點在于提高農村地區人均資源的配置,以切實滿足廣大農民健身的實際需要,為更多農民提供規范與標準化的健身服務。
3? 農村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意義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使農村居民生活、體育、教育觀念不斷提高和轉變,這給農村體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農村體育運動對于全國促進群眾體育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物質不是非常富裕,所以需要發動社會資源,帶動社會各界人士來捐款捐物,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政府供給的單一性缺陷,這樣可以使資源配置做到均衡協調。
在當今社會上,我國亞健康的人群處于絕大多數,合理均衡的配置農村公共體育資源,能夠極大幅度的提升當地人們的身體綜合素質,由此發展的第三產業鏈,改變了當地人群的生活方式。在全面推進實施精準扶貧的背景下,農村公共體育資源的配置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的成熟,農村落實體育工作精準扶貧對促進農村體育工作的開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是實現農村真正意義上脫貧的重要途徑。
4? 結語
由于當地資源匱乏,以及資金不足依靠精準扶貧進行經濟發展,合理的分配公共體育資源,這是我國國民進行身體鍛煉,增強體魄,豐富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礎與條件,這對于我國人民綜合體質的提升,以及當地經濟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有足夠的制度制約與人才基礎,合理分配,公正處置,才能保證農村公共體育活動的正常進行,舉辦各種賽事,由此發展的第三產業鏈,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當地居民健康水平,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以及市場的微觀調控,建立健全監督監管機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實現農村體育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促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邵澤龍.農村殘障人士體育權益保障路徑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4):19-21.
[2] 鄔春蓉.游戲性大眾體育項目的健身科學性展望[J].體育文化導刊,2016(4):32-34.
[3] 李強誼.我國體育資源配置水平的空間非均衡及其分布動態演進[J].體育科學,2016(3):33-43.
[4] 安宏.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的體育資源配置公平與效率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