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勛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戰略構想以來,甘肅省積極行動,提出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的構想。本文從戰略地位、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經濟基礎、文化旅游資源等方面分析了嘉峪關市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比較優勢,探討了嘉峪關市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戰略要點與發展方向。
關鍵詞:一帶一路;嘉峪關市;戰略要點;發展方向
一、“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
2013年9、10月間,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時,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一帶一路”戰略現已成為提升中國全方位改革開放,促進全球經濟秩序優化的國際大戰略。“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口約44億(約占全球的2/3),年生產總值約21萬億美元(接近全球的1/3),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約1萬多億美元(約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4),[1]是融合歐亞、撬動世界、重塑秩序的全球化經貿壯舉。加快“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利于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也是一項促進世界和平發展,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對于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全方位改革開放新格局、實現全球化發展也具有決定性意義。
二、嘉峪關市在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戰略優勢
1.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
嘉峪關市地處河西走廊中部,位于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四省區的結合部,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是我國由中原進入新疆和通往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的咽喉孔道,也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中轉重鎮,從歷史來講,嘉峪關就是經濟節點、文化節點、軍事節點、外交節點、民族融合的節點。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甘肅西部的區域中心城市,西氣東輸、西電東送、西油東輸等“六大能源網”跨境而過,是甘肅河西走廊生產要素最富集、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2.交通條件優越,便于生產要素流通
嘉峪關市作為蘭州以西、烏魯木齊以東的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是“承東接西”的重要節點,交通樞紐地位十分明顯,被列入國家《“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2]是輻射甘、青、新、內蒙四省區的關鍵控制點,呈公路、鐵路、航空運輸相協調的立體格局。隨著2014 年蘭新高鐵建成運營,嘉峪關已進入高鐵時代。多列中歐班列從這里經過,大幅縮短了嘉峪關與中西亞各國間的運距,更加凸顯了向西開放的區位優勢,在全國以及“一帶一路”戰略格局中的樞紐地位得到顯著提升,已成為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甘肅段上資源配置和生產要素流通最好的城市之一。
3.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配套能力較強
嘉峪關市“因關得名、因企設市”,工業基礎雄厚、體系較完備、產業配套能力較強,現已形成以鋼鐵工業為主體,同時,嘉峪關市“依托鋼、不唯鋼、走出鋼、延伸鋼”,形成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新能源、化工、建材為骨干,以輕紡、機械、食品為輔助的較完備的工業體系。依托充足的光熱資源和豐富的風能發展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新能源和現代高載能產業發展齊頭并進,循環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酒鋼集團公司已發展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以鋼鐵產業為主、多元產業并舉的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地區的鋼鐵聯合企業,現已成為全國三大不銹鋼生產基地之一。
4.旅游資源豐富,示范引領作用突出
嘉峪關是長城文化與絲路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匯的城市,境內有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嘉峪關關城、素有“地下畫廊”之稱的新城魏晉壁畫墓、號稱“西部八達嶺”的懸壁長城、絲路文化的典型代表石關峽景區、黑山石刻畫像、萬里長城第一墩、討賴河大峽谷、長城博物館、新城草湖國家濕地公園、嘉峪關滑翔基地等文物古跡和景區景點,還有東湖生態旅游景區、嘉峪關方特歡樂世界、中華孔雀苑、紫軒葡萄酒莊園、城市博物館等一批新建的人文景觀,已成為國內知名旅游城市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在絲路沿線國家的文化旅游影響力不斷提升。
近年來,嘉峪關市緊扣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一帶三區十三板塊”總體布局,精心設計和謀劃、全力打造十大重點文化旅游產業項目。連續9年承辦國際鐵人三項賽,成功舉辦第二、五屆敦煌行·絲綢之路旅游節開幕式,國際航空滑翔節,國際短片電影展,全國山地競速挑戰賽等品牌賽事節會,實現了文化、旅游、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由此帶動第三產業增長態勢強勁,不僅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而且對繁榮嘉峪關市文化旅游市場,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三、嘉峪關市在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戰略要點與發展方向
1.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供的戰略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政策契機和難得的發展機遇,嘉峪關在古今絲綢之路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中華文明的傳承發展及中西方文化經貿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這一背景下,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嘉峪關市將因此獲得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更多的發展活力和更大的發展能量,因此,嘉峪關市應當牢牢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扎實做好各方面工作,更好地融入到“一帶一路”戰略中來,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繼續在經濟發展、商貿物流、交通運輸、文化旅游、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發揮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2.瞄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做大做強工業
嘉峪關市是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的節點城市,要利用“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和地區因工業、裝備制造、能源、交通、鐵路、核電等基礎設施建設而帶來大量的鋼鐵需求,尤其是中亞、西亞和非洲等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鋼鐵需求量大但是本土企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后、規模相對較小,工業制品精加工技術還較匱乏的實際,嘉峪關要合理利用工業基礎雄厚,體系完備,產業多元,不銹鋼生產基地等優勢,找準契合點,推進裝備制造、新能源、建材、化工、農產品加工、輕工等產業的對接合作,運用成熟技術和設備開展務實高效的合作,促進自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3.培育精品絲路旅游線路,增強文化整體實力
要充分發揮嘉峪關市地處絲綢之路與萬里長城唯一交匯的十字路口,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存眾多,絲路風情獨特的優勢,以打造國家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為契機,大力推進文化改革和發展,全面提升嘉峪關市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和競爭力。
絲綢之路是歷史,更是現實的旅游空間。充分借鑒和利用一些地方把人文自然景觀經過精心包裝和設計,培育精品旅游線路帶動旅游發展的典型案例。充分利用西北地區歷史悠久、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有著獨特古老的文化,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和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以及被境內外游客廣泛知曉的“新絲路、新旅游、新體驗”的形象,依托嘉峪關關城、新城魏晉墓、石關峽等文化旅游資源,精心包裝加工,開發精品線路,實現文化旅游資源的整體開發和綜合利用,形成主題突出、優勢互補的絲路文化發展格局,合力打造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
4.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城市品牌宣傳,擴大綜合影響力
要充分發揮嘉峪關市在新絲路的區位優勢、文化旅游優勢、產業基礎優勢和能源資源優勢,緊抓黃金段建設機遇,積極開展媒體合作,加強嘉峪關市城市品牌的宣傳,講絲綢之路優美故事、傳絲綢之路動人佳話,擴大嘉峪關市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城市中的綜合影響力和知名度。
同時,通過建立健全促進文化、旅游、體育、商貿良性互動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嚴格落實 “首問負責制”、“聯合督查制”“現場辦公制”等優質服務制度,強化文化旅游服務功能,營造良好合作環境。
參考文獻:
[1]范鵬、張建君.《“一帶一路”的戰略思考及甘肅黃金段的建設》[C].《“一帶一路”與甘肅發展研究(2016)》,經濟科學出版社,2017年12月
[2]“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28/content_5171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