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冉冉
摘? 要:隨著當今體育賽事的逐漸增多,如何合理解決參加商業性比賽與參加奧運會等重大賽事之間的矛盾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訓練過程安排的三個理論角度進行簡要闡釋,期待能夠合理解決參加日益增多的商業性比賽和參加奧運會等國際重大比賽之間的矛盾問題,為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運動訓練過程安排理論包括:經典運動分期理論、板塊訓練理論和全年均衡安排理論。三個理論各有其優缺點,我們要取其精華,進行發揚,從而推動運動訓練理論的進步和發展。
關鍵詞:商業性比賽? 奧運會? 分期? 板塊? 均衡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c)-0242-02
1? 馬特維耶夫——經典運動分期理論
以馬特維耶夫為代表的前蘇聯學者們在20世紀60年代創立了運動訓練分期理論。運動訓練分期理論的核心是通過訓練大周期的分期形成競技狀態,以便使運動員能在奧運會等重大國際比賽中以最大概率獲得優異成績。此理論指向的就是奧運會等國際重大比賽,所以在商業性比賽日益增多的今天,我們可以利用馬特維耶夫的運動訓練分期理論來解決參加商業性比賽參加奧運會等重大賽事之間的矛盾。
具體方案如下:
(1)首先取決于全年中有沒有重大比賽,或者把某一項、某幾項比賽確定為重大比賽。
(2)針對重大比賽,根據發展競技狀態的規律,計算形成競技狀態必須的時間,從而初步確定劃分訓練大周期的方案。
(3)要是有兩項以上的重大比賽,那么從時間上確定是否有時間單獨設置訓練大周期。如果時間不充足,則需要在同一個訓練大周期的競賽期中專門設置一個“過渡性中周期”來解決。
(4)對其他一般性比賽,應將其有機地組合到運動訓練過程中作為強化和檢驗訓練過程的手段。
(5)要全力以赴確定奧運會等國際重大比賽取得好成績,在此前提下可以對其他比賽做出取舍。比如我國CBA聯賽,在國家隊需要集訓或參加重大比賽時,整個聯賽都要為國家隊讓步,調整比賽節奏。這也是我國舉國體制的體現。
2? 維爾赫尚斯基——板塊系統
20世紀80年代,蘇聯學者維爾赫尚斯基對馬特維耶夫的分期訓練理論提出質疑,認為隨著當今體育賽事的迅猛發展,傳統分期訓練理論已經不能滿足高負荷賽事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要求[1]。因此維爾赫尚斯基提出板塊訓練理論,主要針對高水平運動員的個別素質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此理論與“木桶理論”有相似之處,都表現出了對運動員競技能力的補短。
在比賽日益增多的今天,板塊訓練系統也為“如何合理解決參加商業性比賽與參加奧運會等重大賽事之間的矛盾?”這一問題做出了貢獻。板塊訓練系統針對高水平運動員,比賽密度高、頻率高,賽與賽之間間隔較短,所以板塊訓練系統沒有劃分專門的賽前階段。所以板塊系統的訓練安排適合解決參加商業性比賽與參加奧運會等重大賽事之間的矛盾。但是,在進行訓練比賽的過程中,要著重注意運動員機體的恢復狀況,避免運動員由于過度疲勞而造成傷害事故。
3? 邦達爾丘克——全年均衡訓練安排理論
邦達爾丘克所提出的全年均衡訓練安排理論是在運動員達到最佳競技狀態之后持續保持在此高度不再下降,它的優點是運動員適應過程進行的比較平穩,成績容易保持穩定。成功的案例就是劉翔的訓練安排,劉翔的成績常年保持在一定水平。雖然可以將運動員的競技狀態長時間保持較高水平,解決參加商業性比賽和奧運會等國際重大比賽之間的矛盾,但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缺陷,比如運動員傷病的出現,或者運動員適應某一負荷之后不及時調整,就很難保持運動員的競技能力。
4? 個人思考
4.1 筆者比較贊成馬特維耶夫教授的經典訓練分期理論
經典運動分期理論提出的比較早,但是提出的早并不代表過時,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證明,經典運動訓練分期理論在訓練安排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也為我國競技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所以我們要繼續提倡和應用運動訓練分期理論來制定訓練計劃。但是也不否認其他訓練安排對分期理論的補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實際,設計切實可行并且有效的訓練安排。
4.2 板塊訓練的基礎是分期訓練理論
板塊訓練理論認為運動員的機體的形態、組織和生物學改變過程需要大約2~6周的訓練時間,該時間大約等于一個中周期,即一個訓練板塊就是一個中周期訓練過程[2]。實質上,板塊訓練理論的提出是以分期訓練理論為基礎,只是通過相對單一的訓練刺激有意識地控制訓練的方向而己。所以筆者認為維爾赫尚斯基對經典訓練分期理論的全盤否定是不恰當的。
4.3 全年均衡訓練安排理論自身有缺陷
(1)運動員一旦對施加的訓練負荷形成適應以后,如果不及時調整,則很難保持運動員的競技能力。
(2)全年均衡訓練安排很容易使運動員出現運動損傷,減少運動壽命。所以需要高度重視賽后有效恢復運動員機體的工作能力和避免運動員由于過度疲勞而造成的傷害事故,及時監測運動員機能狀況。
4.4 三種理論應該發揮互補作用
三種訓練理論適用的對象不同,板塊理論和全年均衡訓練理論適用于高水平的運動員,而經典運動分期理論則不然。而且經典運動訓練分期理論指向的是參加奧運會等國際重大比賽,而板塊理論和全年均衡訓練理論則更加適應當今多比賽的模式,適用于全年多比賽包括一些商業比賽的模式。
經典訓練分期理論在很長的訓練實踐指導過程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廣大教練員和運動員的認可,其本身必然有其合理性。
板塊訓練理論和全年均衡訓練理論在高水平運動員的實踐中也獲得了一定的成果。理論需要進步,對某種理論的質疑和爭辯都可以促進該理論的進一步完善。
不論是經典分期理論還是板塊周期理論和全年均衡訓練理論,都有其指導意義,不能全盤否定。適應模式和對象的不同是三者之間最大的差異,三個理論是繼承和不斷發展的關系,三者之間應該更好的發揮互補功能。而且,三種理論運用的關鍵點在于教練員需在三種理論中能夠得出適合自身和運動員的訓練觀點,得出適合運動員自身的訓練方法,并以此完善運動訓練理論。
參考文獻
[1] 劉雨杭.傳統周期訓練理論與板塊訓練理論的互補性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8(11):40-41.
[2] 余紅盈,王浩.由我國板塊訓練理論與分期訓練理論之爭引發的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26(4):343-348.
[3] 余陸瑋,黃達武.經典周期訓練理論與板塊訓練理論之芻論[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11):83-87.
[4] 李少丹.“周期”訓練理論與“板塊”訓練理論的沖突——訓練理論變遷的哲學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5):679-681.
[5] 朱杰,姜惟,張克仁.關于小周期板塊訓練模式的理論建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92-95.
[6] 馬祥海.對板塊訓練理論合理性的質疑——兼駁傳統分期理論過時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8):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