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慧
摘要:隨著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特別是集團企業的廣泛開展,內部審計制度建設越來越受關注,特別是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建設,一直以來都是困擾企業內部審計開展的重要因素。針對當前企業內部審計在組織架構設置、審計實施過程、審計結論應用存在不獨立的現狀,文章重點從完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加強內部審計的過程管理、推動內部審計結論的有效使用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建設
內部審計,顧名思義,是相對于“外部審計”、在企業集團內部開展各種評價、監督工作。與外部審計關注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不同,內部審計更多關注的是企業內部存在的風險、管理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以促進企業健康規范發展。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首要原則,為了更好的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確保內部審計效果,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建設至關重要。
一、當前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建設難點分析
(1)內部審計在組織架構上的不獨立
內部審計要保持其獨立性,首先要在組織架構上擁有獨立性。然而,就目前大多數企業而言,內部審計并沒有實現在企業組織架構的獨立,這主要體現在部門設置的不獨立與負責領導的無權力。首先,內部審計部門設置上缺少獨立性,當前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普遍做法是把審計部門設置在某個部門(財務部、紀檢部、人事部)之下,也就是說審計部門不僅不是一個與企業其他部門平級的部門,而且在人員的配置上也沒有專門的人員配備,而是有所屬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兼職。更有甚至,不少的企業并沒有設置專門的審計部門,所謂的內部審計工作只是由企業臨時抽調組成的內部審計小組進行審計。其次,內部審計隸屬關系不合理,內審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的強弱,主要取決于其隸屬關系和領導層次的高低。領導層次越高,獨立性和權威性越高;反之,則越弱。
(2)內部審計過程中的不獨立
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涉及企業的各個下級單位、各個部門、各項業務,是一個復雜、龐大的工程,這也給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開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一是資料收集方面對被審單位或部門存在較強的依賴性。因為人力、時間的限制,目前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時,多是要求被審單位或部門提供審計需要的相關資料,然后審計部門再針對這些資料進行審核、檢查,雖然這樣的操作更加快速、效率也更高,但是卻無法保證審計資料收集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各個單位、部門更多關注的是自己分內的工作,對于內部審計部門多是應付態度,甚至為了不暴露部門內部存在問題,存在提供虛假信息的現象,這些都會造成內部審訓頭真。二是內部審訓專業人才配備不到位。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開展離不開專業的執行人員,而目前諸多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是從行政部門、財務部門抽調過來,這些人對審計工作的認知、審計知識的掌握都比較欠缺,嚴重制約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開展。
(3)內部審計結論的不獨立
相比外部審計,內部審計說到底更多是企業內部的自糾自查,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給企業的內部審計結果公開、使用帶來相應的阻礙,導致內部審計結論被篡改、曲解,不能真正發揮其企業內部監督的作用。一方面,內部審計結論不真實,如果是外部審計,因為不存在利益關聯的問題,審計部門可以毫無顧忌的給出審計結論,但是內部審計卻不容易做到這樣,這主要是因為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還是不能完全脫離于其他部門之外,甚至存在利益往來的現象,也會導致內部審計部門在出具審計結論時避重就輕,極大地降低了內部審計結論的真實性,削弱了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另外一方面,在內部審計結論的使用上缺少獨立性,內部審計結論的公開與執行通常要經過企業管理層的審批,這就使得內部審計部門只擁有出具審計結論的權力,卻沒有審計結論的使用權,存在審計問題被掩蓋的現象。
二、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建設的對策
(1)完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
什么樣的機構位置直接決定了其作用的大小,企業的內部審計要維持其獨立性,那就首先要解決它的機構設置問題,這是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建設的重要基礎。首先,要設置獨立的企業內部審計部門。企業要從根本上認識內部審計的目的和意義,充分重視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防控、運營效率提升、管理目標實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內部審計部門設置納入到企業治理結構的整體規劃當中。為了確保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內部審計部門不能夠隸屬于任何其他的企業職能部門,也不能與其他職能部門合并設置。只有內部審計部門平等、獨立于其他職能部門,才能真正規避彼此之間的利益關聯,才能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不受其他職能部門的影響。其次,要配備具有實權的內部審計領導。因為內部審計的特殊性,決定了審計工作的開展必須被授予相應的權力,因此企業要通過管理層領導的直接負責來賦予內部審計部門相應的職權,最好是與董事會領導相掛鉤。不管是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設置,還是企業內部審計的職權分配,都是在為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開展提供必要的組織支持。
(2)加強內部審計的過程管理
首先,在資料的收集上要采取多種收集方法。為了確保審計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審計部門不能單純的依靠被審單位或各個部門自覺提供資料。在被審單位或各個部門提供審計資料的基礎上,內部審計部門要運用相應的方法對資料進行補充、驗證,比如通過實地走訪、訪談了解被審單位或各部門實際工作開展情況。只有在資料的收集上做到客觀、全面,才能為后續有效的審計分析提供良好的基礎。其次,要構建一支專業內部審計人才隊伍。一是在專業知識方面,要通過培訓不斷提高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進而能夠運用專業的審計方法來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二是在職業道德方面,要增強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因為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能否客觀的進行審計,直接決定了審計結果的科學性。試想,如果審計工作人員不遵循專業倫理、喪失職業道德操守,那么企業的內部審計只會停留在形式上,甚至發展成掩蓋企業內部問題、包庇違法犯罪的保護傘。應該說,加強對企業內部審計的過程管理,本身也是內部審計機制構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建設的關鍵環節。
(3)推動內部審計結論的有效使用
如果內部審計結論不真實,那么內部審計就毫無價值;如果內部審計結論不被使用,那么內部審計結果只是一紙空文,通過相應的措施推動內部審計結論的有效使用,也是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建設的應有之義。一是,要確保審計人員在內審時免受威脅,這就要求企業不僅僅在內部審計部門設計上是獨立的,在內審人員的績效考核上也應該是獨立的,即內審人員的績效考核不是由其所審計的部門來做。只有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內審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利益關聯,才能更好的保障內審部門客觀、真實的反饋各個部門存在的問題。二是,要賦予企業內審部門公開、執行審計結論的權力。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是發現潛在風險的利器,也是企業完善其內部管理的重要機制,企業的內審部門不應該只是一個調查分析問題部門,更應該是一個風險監管完善的部門,它應該具備通過審計結論的執行去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職責與權力。
三、結語與展望
綜上所訴,內部審計至于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生存、發展的根本所在,企業在開展內部審計的過程中要重點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建設。只有保證了內部審計在組織架構設置、審計過程實施、審計結論應用等方面的獨立性,才能保證內部審計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才能體現內部審計對于企業內部管理完善、經營效益實現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吳玥.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問題[J].今日財富,2016(16)
[2]宋家瑋.淺談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問題及相應建議[J].廣東經濟,2017(12)
[3]馬順欣.當代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問題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