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平
摘要:合同是當事人或當事雙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它是記錄企業發生交易或事項的重要憑證。財務參與合同審核是財務履行職責、參與經營項目論證,進行業財融合的具體體現。財務如何對合同進行審核,本文就財務參與合同審核的關鍵控制點淺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財務;合同審核;關鍵控制點
合同是記錄企業發生交易或事項的重要憑證,是證明企業經濟業務的有力憑據,是雙方履約的重要文件。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簽訂合法合規的合同并嚴格按合同履行是企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保障。在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財務參與審核、履行會計監督職能顯得尤為重要。
一、合同簽訂過程中財務審核的關鍵控制點
(1)合同主體條款。供應商是否屬于企業合格供應商名錄,客戶是否符合企業客戶信用管理的相關規定。
(2)標的物條款。標的物的名稱、數量、質量、檢驗等條款是否約定明確。
對于貿易公司,尤其關注采購合同與銷售合同在標的物名稱描述和數量等方面的一致性,防范虛開發票的風險。
(3)價格條款。
1.需要在合同價款中明確注明是否包含增值稅。
2.同一個合同中存在不同稅率的服務項目,根據交易或事項準確地描述具體的服務內容,山定要在合同中明確不同稅率項目的金額,便于財務進行分項核算,避免帶來稅收風險。
3.明確計價貨幣、傭金、折扣、裝卸等費用。
4.對于國際貿易合同,價格約定是否符合國際貿易術語的相關規定,如出口業務合同價款是否按FOB價成交,進口業務是否按CIF價成交。
5.采購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各類價外費用,在合同中約定價外費用及金額等。
6.向在我國境內沒有設立機構的外國企業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股息等款項,應當約定支付款項是否包含應由外國企業承擔的由企業代扣代繳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等稅費。
(4)收(付)款條款。收(付)款條件、期限和方式與合同中載明的銷售(采購)方式相匹配。若是分期收(付)款,一定在合同中明確分期收(付)款的時間及金額等。
(5)發票條款。
1.發票的開具和取得與收付款條款的關聯。增值稅發票的開具和取得與收付款條款相關聯。不同的銷售(采購)方式應考慮發票開具(取得)的時間。如在采購合同中約定 “取得銷售方開具合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后才予以支付款項”的條款,規避提前支付款項后不能取得發票的風險。
2.按納稅義務發生時間開具發票。稅法明確規定:按納稅義務發生時間開具發票。判斷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基本原則: “發生應稅銷售行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如果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不同銷售方式下,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不同。‘般情況下,按稅法規定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在合同中約定開具發票的時間。若合同中發票開具時間的約定與賒銷業務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相沖突,以開具發票的當天作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企業先開具發票,就產生了納稅義務,須按要求申報納稅。債權到期后客戶經營狀況發生變化,無法按合同支付毒知頁,企業不但提前支伺了稅款,減少現金流,還面臨款項無法收回的風險。采取賒銷方式銷售貨物不是都不能先開具發票,要結合客戶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若客戶是集團公司所屬的企業或實力比較強大的企業(如主機廠)是可以采取先開票后月蝎次的茄弋約定相關條款。
(6)擔保條款。合同中可以視交易雙方地位,標的大小等情況,約定履約保證金,擔保物權,以保證合同),順利履行。審核擔保條款是否符合集團公司和企業自身的相關規定。
(7)爭議條款。爭議解決的費用一般約定由敗訴方承擔對方為實現債權而支出的合理費用,如律師費及調查取證等費用。
二、合同履行過程中財務審核的關鍵控制點
加強合同履行過程中的財務審核,實行財務監控是財務履行會計監督的具體體現。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財務根據業務部提供的相關資料進行審核,結合財務已有的資料對以下等事項進行財務監控。
(1)發貨或采購。通過單據審核,監督相關部門是否按合同發貨或采購貨物,關注發貨是否超客戶信用額度或貨物是否提前采購或超標采購等事項。
(2)發票。
1.發票的開具或取得是否與合同一致。業務部申請開具發票時,簽字時需審核開具時間、金額與銷售合同是否一致;同時審核客戶是否超信用額度。審核采購發票是否與合同一致。貿易公司在開具發票時關注是否取得了此項目對應的采購發票。
2.取得的發票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根據不同種類的發票審核發票要素是否齊全;查詢發票的真偽;查詢取得的發票是否是作廢發票;取得的發票是否是被開票方稅務機關認定為“失控發票”等。若是“失控發票”應作為重大財金事項向公司總經理作專項報告,并及時告知相關業務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業損失。
3.合同標的發生變更對發票的約定。若采購商品品種、價款等增值稅專用發票記載項目發生變化的,則應當約定作廢、重開、補開或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
(3)收(付)款
1.款項支付時應審核該款項是否有預算,無預算不開支,因特殊原因確需支付的,是否按規定履行了預算調整審批手續。
2.按合同約定的付款依據是否充分。
3.預付款項時審核該款項是否符合企業信用管理的相關規定。
4.收(付)款時間、金額是否與合同一致。
5.收(付)款的主體:客戶或供應商名稱是否與合同一致,不一致的,是否有相應的佐證資料予以佐證。
6.開具或收取商業匯票是否符合國家、企業關于商業匯票的相關規定。
7.逾期收款的債權通報業務部、及時上報石匕生管理層等。
(4)主要條款變更。改變支付方式的,應分析原定價模式以及資金成本等因素,在企業利益不受損的基礎上做相應的調整。支付方式、收(付)款等主要條款變更,變更是否符合審批權限,是否履行了審批流程,變更后的合同必須是書面合同。超出權限范圍的折扣或折讓,是否按規定程序履行審批手續。
(5)經濟賠償條款。涉及經濟賠償的是否簽訂賠償協議,相關條款是否約定明確等。
(6)“三流合一”審查
1.“三流合一”的要求。“三流合一”是指企業資金流(銀行的收付款憑證)、發票流(采購發票或銷售發票)和貨物流(或勞務流)相互獨立,相互統一,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印證合同的履行情況。“三流合一”具體而言是指收款方、開票方和貨物銷售方或勞務提供方必須是同一個經濟主體,付款方、收票方、貨物采購方或勞務接收方也必須是同一個經濟主體。若約定由第三方付款的,需提供委托協議或三方協議作為證據,防范被認定為虛開增值稅發票的風險。
2.如何規避三流不一致的風險。
第一,合同中應當約定由銷售方提供其發出貨物的出庫憑證及相應的物流運輸信息。如果貨物由銷售方指定的第三方承運,需明確銷售方提供與第三方之間的貨物運輸合同等資料,企業取得承運方承運貨物時履行交接手續,取得貨物交接資料,保證貨物流的真實性。
第二,若合同履行過程中存在委托第三方收(付)款等三流不教的情形,可通過簽訂委托收(付)款協議或簽訂三方協議的方式規避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風險,保證資金流的真實性。
第三,分期交貨又涉及到分期收款的,在采購方實際收到銷售方的貨物時,銷售方產生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義務,應在合同中約定在收貨當期開具該批次貨物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做到三流一致,防范被認定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風險,保證發票流的真實性。如果不是分期交貨,則分期收款不會影響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
三、結束語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事物都在不斷變化中。供應商、客戶及企業隨內外部環境及經營業務在不斷變化,甚至供應商或客戶的變化導致企業的變化。財務進行合同審核時,不能孤立審核一個要點,需要將關鍵點與企業的管理要求、內部控制以及供應商、客戶的變化等串聯起來一起審核,做到點面結合,既考慮全面性又考慮重要性,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動態監控,確保會計監督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吳麗群.企業合同管理中財務監管的重要性淺析[J].時代金融,2017(6):101-102.
[2]谷麗萍.財務審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方法[J].商場現代化,2017(5):171-172.
[3]寧井紅.淺議加強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合同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3(2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