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軍
摘 要:財務報表是投資者、經營者、債權人、政府等利益相關者間溝通的信息載體,是評價企業經營業績、作出投融資決策、宏觀調控、稅收安排的主要參考資料。財務報表是對企業過去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現金流量、所有者權益的集中反映。財務報表是對真實的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所有財務數據依據會計法、會計準則等并采用一定方法加工、匯總編制而成的。如何對財務報表中的各項財務數據做出有效分析關系到各利益相關者的切身利益,本文將從財務報表分析的意義、財務報表分析中存在的問題、應對策略等方面做出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財務報表;財務分析;資產負債表;利潤表
對財務報表的分析是企業做出經濟決策的主要依據,正確的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關乎決策的成敗,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多元化經營等,企業財務數據變得高度集成且復雜,正確的解讀財務數據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意義
財務報表是財務人員的工作結晶,綜合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和財務狀況,為財務報表使用者使用數據提供了極大的便捷,節約大量的數據再加工時間,是支撐經濟決策主要數據之一。財務報表是基于相同的企業會計準則、行業會計準則等編制而成,便于不同行業間的比較分析,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比較分析,同一企業不同期間的比較分析,透過財務報表分析出不同行業的差異,同一行業不同企業間的差異以及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差異,并對差異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為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行業的健康運行,企業的轉型升級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財務報表是股東、債權人做出經濟決策的主要依據之一,一份健康的、準確的財務報表是對企業過去和現在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展望。財務報表分析結果是對企業、行業、國家經濟的一次健康體檢,是給予投資者的一份答卷,是穩定股市的基石。
二、目前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
(1)資產負債表的局限性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時點為月末年終的最后一天,表內所反應的數據是截止某一時間點的數據,所反應的數據是一個時間點的數據,并不能真實反應某一時間段的真實情況,特別是當企業的生產經營存在淡旺季的時候,亦或是存在某些偶發因素影響時,資產負債表所反應的資產、負債可能會嚴重偏離企業的正常情況,導致財務報表使用者出現分析誤判,作出錯誤的經濟決策。特別是在委托代理經營的模式下,企業的所有者并不參與企業的經營,委托代理人為了業績條
件往往利用資產負債表這一缺陷粉飾財務報表,侵害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利益。
資產負債表只是對企業過去和現在的資產負債狀況進行了反映,但是并沒有反映企業的未來,資產負債表外存在一些表外資源資產并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中得到恰當的反映,如企業的文化、智力資產等軟實力資產,這些無形資源對企業的未來前景影響舉足輕重,投資者往往透過企業的文化、領導層魅力、人員綜合素質等軟實力對企業的判斷起到窺一斑而知全貌的作用。財務報表的這一缺陷致使分析結果對未來的預測可靠性極大的降低。單純的財務報表的分析,僅僅揭示了過去和現在的財務狀況,對未來的結果預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分析結果的可靠性有所不足。
抵押借款是大多數企業普遍采用的一種債務融資方式,當企業存在抵押貸款時,資產負債表項目里面同時增加資產和負債,但是并沒有對抵押資產進行單獨列示,當企業的負債未償還完畢時,被抵押資產應當屬于所有權待確認的資產,不應當列為資產或者單獨列為一項待確認的資產。當投資者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的時候就容易作出錯誤的分析判斷,容易高估資產的質量。
(2)利潤表的局限性
利潤表雖然反映了企業一段時間的經營成果,但是由于利潤表的編制采用的是權責發生制,利潤表中的經營成果仍然停留在紙面,這些經營成果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如銷售商品出現退貨,出現呆賬、壞賬等,因此利潤表中的經營成果并沒有真正的轉化為企業的財富。利潤表反映了企業一段時間內的收入、成本、期間費用以及利潤等內容,直觀的反映企業的銷售毛利以及各項目對利潤總額的影響,適合單一產品毛利計算和多種產品毛利相近企業。當期企業存在多種產品時,利潤表的中毛利被平均化,當企業銷售毛利差別較大時不利于企業的毛利分析,容易拉低高毛利產品,抬高低毛利產品的毛利。企業并未對財管銷三項費用的主要明細進行列示,不利于財務報表使用者對利潤表中費用的主要構成情況進行分析。
利潤表中的相關指標作為企業業績評價的關鍵指標,財務報表使用者高度重視,同時利潤表中的指標屬于短期指標,短期指標的變動不足以對長期趨勢起到預測作用,基于利潤表的決策容易誘使管理層決策短視,為了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利益,為了實現短期的利潤目標,管理層會減少一些短期來看可能影響利潤目標的實現,長期看來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收益的開支,這些支出如研發費用的投入,生產安全的投入,環境保護的投入等,且短期指標較易受到人為的操作,特別是管理層有限任期制的情況下,呈現的往往都是靚麗的業績,業績背后可能隱含的潛在的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敞口加大,因此基于現行利潤表基礎上的業績評價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財務報表是投資人、債權人、政府等主體作出經濟決策所倚重的主要參考資料,在委托代理經營制度的安排下,財務報表的編制單位為了滿足股東要求、融資需要或者獲得政府的政策扶持,財務報表造假、粉飾成為了企業經營者的選擇,且對于財務報表的粉飾、造假,很難被普通投資者發現,即使能夠發現財務造假等問題,也是需要花費巨大的成本為代價,得不償失。
三、深化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對策建議
(1)資產負債表分析對策
為確保資產負債表日反映資產負債表項目內容更能代表企業的正常水平,應當對超過平均水平一定幅度資產負債表項目進行單獨披露,平均水平應當以過去12月內的平均數為標準,平均數的計算應當剔除偶發因素的影響等,對超過或者低于標準一定幅度視為重大影響進行單獨披露,例如:企業的期末存貨的平均水平是100萬,假如低于或高于存貨50%時有重大影響,當存貨超過150萬時就應當對其形成的原因進行單獨的披露。資產負債表項目中增設“抵押資產”項目,對已抵押資產進行單獨列示,財務報表使用者更易直觀的了解企業的資產構成、抵押、資產質量等情況。資產負債表項目增設“人力資源資產”項目和“人力資源負債”,對人力資源、組織資源進行合理的評估,人力資源可以以國家人力資源部門規定的職業資格目錄以及學歷教育等作為人力資源資產的界定范圍,以合同期內占用人力資源的預估總成本作為人力資源的入賬價值,同時確認一項負債。隨著合同期限的臨近,人力資源資產和人力資源負債同步減少。例如,1月1日錄取一名會計師,年薪是12萬,合同期是5年,員工入職當月應該增加人力資源資產60萬,人力資源負債60萬,隨著合同的逐年執行,相應的減少人力資源負債和人力資源資產,直到合同結束。企業應當編制一張“人力資源資產報表”,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進行全面的披露同時作為財務報表的組成部分對外進行披露。人力資源資產報表所披露的事實能讓報表使用者對企業的人力資源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而不至于對企業人力資源狀況一無所知,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資產負債表中的不足。當財務報表使用者對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對比時,也能會發揮一定分析對比意義。提高財務分析的可靠性需要結合企業所處行業的生命周期進行分析,同樣的分析結果在企業不同的生命周期的分析意義可能完全不一樣,例如高資產負債率,在企業成長期說明企業的舉債能力強,對未來一致看好的表現,在衰退期高負債率是企業高風險,償債能力弱的表現。
(2)利潤表分析對策
當企業存在多種產品且某一產品占營收比重較大亦或是毛利差別很大時,應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項目下分二級項目單獨列示。期間費用中應當對每項費用中的前三項費用以及重要的費用項目開支進行單獨列示,進一步的細化列示,重要項目的收支得到了體現,充分凸顯了重要性原則。在原有利潤表的基礎上采用收付實現制的方式編制利潤表附表,既反映經營成果,又反映經營成果的實現情況。同時為了避免利潤表的短視和欺詐行為,企業應當建立以利潤表為基礎,問題導向、戰略目標導向相結合的績效評價體系。
四、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簡單分析,主要從財務報表中項目列報披露的時效性、完整性、項目列報重分類、項目列報重要性等方面揭示了財務報表分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局限性,并對財務報表內項目的列報披露的改進提出了一些淺顯的建議,希望本文的粗淺分析和建議能更利于財務報表的持續改進,更有助于財務報表使用者的分析使用。
參考文獻
[1]許子琳. 從財務報表列報項目的角度解讀管理用財務報表[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5):123-124.
[2]馬銀花. 淺談企業財務報表的分類列報[J]財會學習, 2016(22):103-104.
[3]王建成. 葛干忠. 會計新需求與企業財務報表列報變革[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7(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