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洋
摘 要: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題。中小企業因為自身規模和信譽問題導致金融機構很難對其進行借貸,從而陷入資金困境。但是隨著普惠金融的提出,讓更多的中小企業能夠獲得借貸的權利。本文就將在理順普惠金融內涵的基礎上,基于普惠金融的視角,尋找普惠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方法 。
關鍵詞:普惠金融;中小企業;融資
一、引言
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從數量上看,企業數量已經達到4000萬家,占到了企業總數的99%,從質量上看,為中國經濟的增長貢獻了60%的GDP和50%的稅收。但是長期以來,企業融資問題一直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中小企業因為自身規模小,信用狀況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等原因很難獲得正規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面臨著融資約束問題,限制自身發展。當前我國的金融制度主要以大型國有金融機構為主,這種機制下導致信貸配給具有次序性,資金多被大型國有企業控制著,而大量迫切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無法及時獲取金融支持,從而錯失了企業發展的黃金期,最終走向破產。
普惠金融這一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聯合國“國際小額信貸年”宣傳中提出來的,定義為能有效的全方位的為社會各個階層提供金融服務的體系。普惠金融兼具傳統金融的特點即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同時增進社會福利,但是與傳統金融又有區別。普惠金融強調的是普惠性,讓更多的群體享受到金融發展帶來的紅利。普惠金融致力于降低獲取金融服務的門檻,擴寬融資渠道,服務更多的人群。中小企業一直是普惠金融惠及的對象。本文將基于普惠金融視角下,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進行深入挖掘,最后給出建議。
二、文獻綜述
(1)普惠金融內涵分析
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的金融行業取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金融的發展,僅僅是深度的擴展,廣度上并沒有相應的延伸,不同企業面臨的金融資源很不均衡。這種情況下就迫切需要普惠金融的扶持。普惠金融能夠更加貼合中小企業的發展,與普惠金融相對的是金融排斥(何德旭,苗文龍,2015)。金融機構處于自身經營盈利性角度以及風險規避等等角度,提供的金融服務更加傾向于大企業以及高凈值人群,
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就被排斥在金融服務體系之外,因此就急需一種能夠覆蓋更廣范圍的金融體系出現。
焦瑾璞(2010)認為普惠金融是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的延伸,從普惠金融誕生的背景和發展來看,它與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小額信貸因其特點貸款金融小,審批手續相對來說簡單,幫助貧困地區人民快速獲得貸款,解決生產勞動中的資金問題,促進經濟發展。杜曉山(2006)將普惠金融分成了三個層面,微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宏觀層面,他認為小額信貸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為各個層面提供很好的融資服務。從微觀層面看,普惠金融擴大了金融服務的廣度,覆蓋更多人群,增強了社會各階層獲取金融服務的可能性。從宏觀層面來看,當前我國發展普惠金融,能夠拓展金融服務的廣度,提高金融資源的分配效率,這不僅能夠讓有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獲得資金支持,同時也可以穩定金融系統。
(2)中小企業融資理論研究
傳統融資理論雖然為研究企業融資提供了基礎,但是大部分理論研究對象都是大企業,大企業的的融資體系相對完善,有固定的融資對象,對融資要求不高。以大企業的融資思路來處理中小企業的問題是不適合的。考慮到中小企業固有的缺點,如企業信息不透明等因素的影響,MM定理的融資理論更加適用于大型企業,而不是中小企業(Grabowski,1972)。不僅如此,對于一些盈利能力越強,但是規模小的企業,越依賴企業的內部融資。根據融資關系的不同,中小企業的貸款可以分為交易型借貸和關系型借貸(Berger,2002)。
葛勇盛,童盼(2012)以關系專用性投資的視角,通過建立數學計量模型,考察了中小企業對融資關系的處理以及融資契約的安排,檢驗靜態博弈的非效率性,分析了不同融資模式下中小企業和外部投資者約束條件,得出結論中小企業要和銀行等外部投資者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才能通過關系型融資方式緩解資金缺口。隨著普惠金融體系的發展,結合融資理論,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有著積極作用。
三、中小企業融資難原因
在過去的十年,我國的金融部門作出了很多努力,出臺一系列幫助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但是金融機構從自身盈利角度出發,對政策只是選擇性的實施。這里從融資渠道與金融機構角度分析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原因。
(1)融資渠道匱乏,直接融資成本過高
我國的資本市場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建立至今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擁有主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創業板市場,但是在中小板、創業板市場上市的難度大。即使是專門為中小企業準備的新三板市場也規定設立時間且存續期滿兩年,公司治理機制健全,這對本身內部治理就不完善的中小企業來說很難進入交易市場。
(2)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信用體系缺失,缺乏信任
銀行與企業之間缺乏信息披露平臺,面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企業在向銀行貸款時,往往不會將自己全部的信息透露給銀行,只會提供有利自己的信息,導致金融機構出于自身經營角度考慮,自然不愿意向中小企業貸款。同時當前我國的信用體系不完善,沒有建立一套適合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鉆了當前信用體系缺失的空子,誠信觀念淡薄,騙貸現象屢屢發生,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金融機構惜貸的心理,中小企業在銀行考慮資金配給是會最先淘汰。
四、普惠金融體系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對策
(1)金融機構提供多樣性的金融服務,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
傳統的金融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中小企業發展,金融機構要針對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規模,制定不同的金融服務方案,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地金融服務。過去單一的信貸服務在面向中小企業服務是遇到諸多不便,中小企業當前不僅是資金方面的需求,還有資金結算,投資理財等等需求。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有利于降低金融機構成本,并且能夠給金融機構帶來更多的盈利點。同時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資本市場,為企業獲取資金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