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明
摘 要: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企業會計信息準確傳達的一項關鍵因素,建立健全相關內部控制制度,方可嚴謹有序的實施工作。會計監督工作對企業的經濟運營起著重要的作用,把控著企業的精神文化。本文從多個方面對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對內部會計監督的影響進行研究。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內部會計監督
企業在現代化的管理中,競爭越來越激烈,其問題也伴隨而來。為了加強和規范企業的內部控制,不少國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準則。我國為加強和規范企業的內部控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財政部會同證監會等機構一同制定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財會[2008]7號)。2013年,美國對COSO委員會發布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COSO-IC)進行了增補,簡稱(2013)COSO報告。
一、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1)內部控制概述及意義
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對經濟業務活動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一種規程。它在現代化企業管理中非常普遍和實用,可分為兩種控制方法:會計控制與管理控制。為在當代企業中生存下去并可以有好的發展前景,提高自身競爭力,各企業在內部控制的環境下,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改進企業內部管理體制和產品質量等。該項制度不僅能夠增強企業經營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事發的前后中期可起到預防或補漏的作用。其次它還是企業在如今的社會去學習應該如何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下去的主要管理制度方法。
(2)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分析
為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在制定并開始實行相關的規劃以及分析時,更加便于實施,并且還可增強企業基礎能力。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是促進內部人員的自我控制能力、推動企業的各項方針和政策的執行能力。
(3)企業內部控制的五大元素與五個原則
每個企業都會遇見內部控制的問題,其解決辦法也在隨之加強。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內部控制原則與內部控制要素。在1992年頒布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提出了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治理結構、內部審計機制、機構設置與權責分配、人力資源政策和企業文化。內部控制原則是企業在管理企業業務及事項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五個原則:全面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重要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
二、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監督的關系
(1)企業內部控制的會計控制
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已經基本建立。內部控制與會計關系緊密,內部控制包含著會計控制。但是內部控制還不太穩定。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在市場經濟下,由于近幾年的企業違法案例和政府管理不當因素,使得一些企業開始進行人為捏造或篡改會計信息數據、設置賬外賬或賬務不實等等的"暗里"情況;以及在明面上的一些問題,監督人員監督不力、效率不高、效益不高等給企業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后果。此時,單位的審計人員更應該明白自己的職責,不知法犯法,公平公正的實施監督行為,按照管理體制給予相應的懲處。
(2)會計監督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管理的一項根本之法,它包含著內部的會計監督,也稱會計審計。會計監督體系主要由三方面組成: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內部監督,又稱會計監督。會計監督是執行人員是審計人員。因此,完善會計監督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發展,提高企業員工的敬業性和企業的文化。
三、內部控制環境及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
(1)企業內部的控制環境
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好壞影響著企業內部的整體運營情況,當前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主要包含五個要素,與本文緊密聯系的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內部環境。內部環境的完善是保障會計信息的正確性以及合法性,以及使企業各項管理正常運轉的重要措施。
(2)內部控制與內部監督存在的問題
1.單位管理層問題。企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企業的領導者,領導者的決策能力完全影響著這個企業的發展情況,若領導者重視業務能力、輕視內部控制制度,那下面的人也會不在重視這些制度、章程,都會選擇去效仿他,從而使得一人影響下屬管理層,下屬管理層又影響著員工。如此循環往復,形成惡性循環,最終會影響企業的發展。
2.監督人員問題。內部監督是指一個單位的會計機構人員監督單位員工的小型體系。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中間的關系不能夠被清晰的分清或處理,內部監督也就失去了其監督性。
3.內部審計問題。企業內部的審計作用沒有被完全發揮處理。審計工作不僅可以更好地促進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對于內部監督還可以起到幫助的作用。
4體系問題。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監督體系沒有得到及時的修改與完善。
(3)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與強化會計監督的策略
1.增強思想重視,健全制度。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性,不僅可以引起領導者對其思想意識的重視程度,還可以使得企業的員工更加明確自己的崗位與職責。
2.增強監督的力度,明確監督的方向。企業監督的優化現象,可以為企業帶來經營收益以及好的企業形象。
3.完善機制,加強落實力度。企業與其員工公平公正的辦實事,做對企業有益的事,為企業謀利益。
四、結語
總之,要想改變企業狀況需建立完善的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增強企業領導者以及員工的思想意識,提高會計人員對企業監督的力度與手段。從而提升企業的經營業務,收取經營利益,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環境。
參考文獻
[1]馬錦,喬鵬程.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研究——基于調查問卷的分析[J]商業會計,2017(15):59-61.
[2]高玉榮.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弱化原因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2).
[3]李玉霞.農業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農業,2017(1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