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燁 龔譽婷 顧婕
摘要:人口老齡化問題一直深受我國的重視,據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逐年遞增,2017年年末65周歲及以上人口達到占總人口的11.4%,其發展態勢之猛、規模之大令人堪憂。而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大城市,已成為我國第一個進入老齡化“30時代”的都市。因此對養老服務的逐步發展成為了時下會重要的目標之一,社區養老作為未來養老服務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正處于起步階段,本文將通過對社區養老的缺口的研究,為完善養老問題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社區養老服務;需求與缺陷;改進思路
一、社區養老服務的優勢與我國國情的需要
當今全球的人口數量發展模式主要表現為人口總數士曾長逐步減緩,人均壽命增長,導致老年群體的人數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斷地增長,呈現出一種令人擔憂的漲勢。有報告稱,在上海的戶籍人口中,每三個人,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此在社會各方面不斷發展的同時,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成為了一塊亟待重視的隱患。在不同的養老服務類別中,相較于各類獨立的養老服務機構,社區養老服務在場地、設施、人員等方面的成本都大大降低,因此相對而言價格較低,并且可以讓使用服務的老年人不用離開家庭就能享受服務,這些優勢不光減輕了家庭成員的照料壓力,也大大減輕了老年人的財政壓力、以及政府在醫療保障、養老機構方面的投資壓力。可以說,社區養老不僅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是相較于各養老機構而言性價比較高的一種養老模式。由此可見,社區養老的發展對于解決養老服務是一個十分高效巨的途徑,尤其是對于上海市這樣人口密集、地皮昂貴、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將養老服務投入社區無疑是一種最適宜我城市情況的方案。
二、上海市現有的社區養老服務狀況
社區養老服務主要是以居家為毖油,以社區為核心,服務項目包含著日常生活照料、家居護理、家政服務多種服務,主要服務形式包括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兩大類。除此之外,多數的社區養老中心還提供了諸如老年活動室、法律咨詢站、老年大學等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服務項目。社區養老服務最大的特點在于,受眾群體可以在家享受服務,使老年群體不必脫離家庭環境的同時得到照料。截至2010年,上海共有233家社區養老服務社區,為25.2力名居家老人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共占上海市老年人總人口的7.6%。日每市共有303家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接受日常生活起居照顧的老人為9000人;擁有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404家,有20余力老人享受此項服務。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有10萬余志愿者分屬每個社區,占到了社區總人口的10%左右,。由此可見,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前景明朗,服務覆蓋范圍逐步擴大,服務隊伍不斷淚大,本市社區養老服務未來可期。
三、上海市社區養老中存在的缺口
(1)信息不夠健全,多數居民無法了解情況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采用了任一種類型的社區養老服務的家庭只占了37.2%,其中有24.2%的家庭對社區養老服務的優勢和具體內容并不了解,說明了許多家庭在對養老服務有需求的情況下,卻沒有選擇社區養老服務的一個重要理由是缺乏了解社區養老服務的渠道。相比起各種各樣的養老服務機構鋪天蓋地的宣傳信息,尚處于起步階段的社區養老服務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還是一個較為陌生的服務模式,在信息呈現不完善的情況下,用戶群體無法了解社區養老服務的優勢和特點,因此很難吸引更多家庭的加入。這就使得子女在送老人去養老社區之前形成一個空擋,會造成許多盲目選擇的現象。社會大眾對于這一體系的了解不夠也是導致社區無法滿足老年人真正需求的一個主要原因。
(2)補貼不足
在社區養老中心逐步發展的過程中,在建設設施、人員成本方面需要很大的投入,尤其在女口今上海市的地皮成本與人員成本都較高的情況下,會導致服務的價格昂貴,用戶稀少,商家因為利潤稀薄而不愿意加入行業的問題,不利于社區養老整個行業的發展。對于不同的區域,房價尤其是不盡相同,這就使得不同地區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別。面對這樣的不同,同樣金額的補貼對于部分地區來說是明顯不夠的,所以為了能夠讓服務水平保持均衡,補貼的金額還需權衡。
(3)設施建設不夠完善
設施建設的合理與完善在現代社區養老中占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政府準確到位得提供設施建設才有利于滿足不同
老年人的個體需求,有效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質。然而,現代很多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沒有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設置建設,導致有些設施“常年積灰”,有些設施“排長龍”、供不應求,大大降低了老年人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的有效性;同時對于一些經常使用的設施如若不好好維護,就會造成零件脫落、設施腐朽等各種問題,對老年人的安全產生威脅。
(4)工作人員參差不齊的問題
養老服務主要依托的便是工作人員提供的照料、陪伴等服務,可以說工作人員就是養老服務的核心力量。但現如今的社區養老服務常常存在著人手不足、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和人員年齡不符合不同的工作需求的狀況。現如今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尚未成熟,從業人員也沒有經過嚴格的規范和培訓,數量上也難以滿足需求,這將會極大地影響到服務的質量與效率。
(5)針對性不夠強
養老服務的特點在于會面臨大量的個性化需求,現階段的社區養老服務只是簡單發展出了一系列的通用的服務項目,并未能像養老服務機構那樣根據個體的需求的不同來提供多種服務方案。這種接近于定制化的服務對于中國這樣龐大的老齡人口來說實現的可能性很低,或者說近乎不可能。但是如果可以把最小的單位劃分到社區的話,實現針對性還是有可能的。
(6)規范性不足
社區養老服務的規范性尤為欠缺,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相較于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的歐美國家而言,在政策、法律、職責定位方面都缺乏清晰確定的條文規定。
與社區養老服務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的歐美國家的進行對比可知。一是職責定位是建立一個良好、系統的服務體系的基礎,如今上海市的社區養老服務雖然也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流程標準,卻沒有能夠對市政府、社區服務機構、個人等各角色有清晰的定位,各方面的職責也尚未明確。二是其次,政府尚未對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方向和現有狀況頒布具體的規范的政策,導致政策在落實的過程中很難做到高效精準。三是最后,在法律方面,政府未頒布針對保護老年人權益的法律條文,也未對該行業所可能面臨的問題提供恰當的法律保護,導致在服務運營的過程當中,無法良好地可能出現的權益糾紛。四是還有就是在社區管理之中,很多社區呈現出一種較為混亂的治理模式,例如在時間分配以及志愿者活動安排中,志愿者活動通常會集中在一年之中某一段時間段而剩余的大部分時間就很少有志愿者活動。
(7)企業的主動性和專業性較弱
由于養老地產相較于普芍函房地產的投資回報率較低,房地產企業盡管開發養老地產也收效甚微,導致很多企業不主動開拓及研發社區養老項目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即使有些企業為了體現和競爭對手之間的差異、搶占市場份額而開發養老地產、推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也缺乏專業性和創新性,很難找準自己的位置及模式,導致該項目只是淪為一種營銷渠道和手段。
四、可行的解決方案
(1)加大信息的傳播力度
讓更多的可能受眾群體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接受度更高的根本在于需要提供更加詳細、充足的信息,使更多的家庭能夠了解得社區養老服務的優勢、便利。通過網站、海報或宣傳廣告等,將有關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目標群體以及服務偏好更好得展現出來,讓社區內的百姓可以更好的理解養老社區的涉及范圍,進而進行更好的比較并最終做出最優的選擇。
(2)嚴格挑選和培訓從業人員
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應將傳紛忍想中對于選擇人員的觀念進行改變,現如今的服務行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提供人力,而是需要高文化水平和高專業能力的從業人員將服務提高到一種專.業、群岸的層面。這就需要從根本上改變選拔的模式,將選拔的要求和標準提高,并要求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再次,每一位新入職的從業人員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與科學教育,最終在實踐中通過不斷評估來激勵員工保持高水準的服務能力和態度。這樣可以使得社區的服務更加入性化,配置更加際準化。專業的人員工作效率也會很高,會提高養老社區的滿意度從而吸引更多老年人選擇加入老年社區。
(3)投入更多的資金
要將社區養老服務的整體水平拔高,資金投入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吸收高學歷、高水平的從業人員意味著需要提高個人薪資水平。另一方面,想提供更便利、舒適的服務環境,那么設施的建設必不可少。面對上海不同區域房價懸殊巨大的局面,資金的分配也是很值得關注的問題,可能需要結合大數據來做資金的最優配比,以達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
(4)對市場需求進行調研,以獲得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服務方向
隨著互聯網以及大數據在我國的逐步發展,我們可以通過使用這些大數據平臺來更好得獲得老齡人口的需求,通過對區域和人均收入的均衡配比,我們可以以區域為單位來實現資源的最好配比。通過量化的方式來彌補需求缺口,使得供給和需求相契合。除了宏觀層面,還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的方式來聆聽每一位老人的心聲,建立家庭服務健康檔案,為他們提供服務,與社區內的老年人在一起相互交流可以了解每一個人的特殊需求,實現動態管理。
(5)建立社區監督體系
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建立一套針對社區養老服務的監督體系,首先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方面,需要其如實反映荊安期文字反饋老年人群體的基本情況及其訴求、服務中心從業人員的基本信息、社區養老各項資金使用情況、服務內容、老人對于各種服務的真實體驗感受等,便于老人及其子女洋細了解服務中心的情況,但若:發現養老服務中心提供虛假信息,政府可采取懲戒措施。其次在老年人方面,需其如實登記自己及其子女的基本信息,包括老人及其子女的經濟收入情況,若發現虛報或隱瞞,政府有權取消其享受的福利和補貼。
五、總結
老齡化趨勢勢不可擋,面對“來勢洶洶”的老齡化趨勢,我們不僅僅要使他們老有所依,心靈上更要有所寄托。上海作為中國的服務行業的翹楚,更是要起到表率作用。如今老年社區的供給仍舊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龐大的需求,數量上亦是質量上。這表現在:子女對養老社區的理解不夠完善,導致很多盲目選擇的現象;還有就是補貼上,面對上海高成本房價、高成本人力,許多社區單憑自己赤手空拳不足以考慮周全;再次就是老年社區基礎設施不完善,老年人的活動受到了很多限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缺乏規范性,這一點是促進養老社區有序發展的關鍵所在。至于如何解決這這些問題,我們認為應該加大宣傳力度,使得社會對于養老問題引起重視;嚴格選取并培訓從業人員,使得社區服務標準可以提高,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需求會計漸提高,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彌補這些需求缺口的同時關注新出現的需求專業人士能夠更好得把握住趨勢,理解他們的需求;最后建議政府也要對社區進行更多的補貼,以便更好地發展基礎設施以及彌補上海高成本的局勢。我們能夠想到的就是從內至外,先從本源支出加以改善,社會外部再加以改良輔助。最后,隨著互聯網日漸深入人心,管理者可以通過結合大數據的方式來彌補缺口。
參考文獻
[1]矯海霞.上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社會工作,2012年,01期
[2]尚劍.美國社區養老服務經驗的啟示[J]住宅與房地產,行業智庫,201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