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梅 成敏 梁高亮
摘 要: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在城市趨于飽和及農村經濟發展的穩定,電子商務開始在農村壯大。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在其發展的拉動下,農村生產、倉儲、物流、服務等產業也迅速發展。多種產業聯動發展,為農村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著重關注宜昌的農村電商發展,探討在這一過程中,農村生產組織、社會網絡、空間形態上的具體變化,探討農村勞動力回流后去向,并就如何正確引導勞動力回流等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勞動力回流;農村產業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1-0008-05 中國圖書分類號:F724.6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從2013開始,我國中央一號文件就一直關注如何提高農業現代化速率;2014年,強調改革創新,新理念帶動新發展。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一直被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2017年,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將首次被中央一號文件推進設為專門一節單獨列出;2018年,為電子商務推動農村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帶來歷史性機遇,《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作出部署。這些政策都表明了國家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支持。
電子商務將消費者、政府以及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帶入了一個網絡經濟、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是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1]。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政策出臺之前,電子商務事業的引領者們就已看到了農村電子商務商務發展潛力。2009年在首批淘寶商家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個人開始淘寶經營[2];2010年我國農業網站的數量就已經達到了9 000多家[3];2014年全國已有各種類型的“淘寶村”211個[4];在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下,在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新動因的同時,也讓農村外出勞動力看到了回鄉發展的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鄉村產業“內卷化”的長期困境,改變了鄉村地區長期作為城市附庸的尷尬地位[5]。
自然環境和人口因素是社會存在和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條件[6]。在自然環境不變的情況下,人口因素成為了農村社會存在與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因此,農村電子商務及農村經濟產業的發展需要勞動力。經濟學原理認為,勞動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7],所以勞動資源多的地區的勞動力應向勞動資源少的地區轉移,勞動資源低利用率地區的勞動力應向能充分利用的地區轉移和再配置[8]。加之受中國傳統“父母在,不遠游”的思想引導,當農村就業率上升時,回流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綜上所述,在國家政策支持和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等大背景下,對農村勞動力回流現象進行完善分析,探析農村電子商務及其連接產業、勞動力回流及就業之間的聯系,把握電子商務對勞動力回流影響的本質特征,無疑對當前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地城鎮化、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引導都有重要的意義。
2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通過網絡以電子方式進行的交易及相關服務活動日漸豐富,2010年電子商務的運營不再拘泥于城市,逐漸向農村發展,催生了農村經濟與產業發展的新模型——“淘寶村”。2018年10月27日,阿里研究院在第六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上發表了《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8)》。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淘寶村達3 202個。全國淘寶村網店年銷售額超過2 200億元,農村網絡零售額在全國占比重超過10%,活躍網店數超過66萬個,帶動就業機會數量超過180萬個。我國淘寶村數量、歷年淘寶村總數變化和分布情況見圖1~圖4。
淘寶村蓬勃發展,成為鄉村振興先行者,電子商務促進產業興旺、支持創業、帶動就業,用信息化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淘寶村引領鄉村振興,已經不是概念,而是實質性的階段。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淘寶村數量達到3 202個,與2017年的2 118個相比,新增1 084個,“相當于每周新增20個淘寶村”。淘寶村也正在從早期開店賣貨的“淘寶村”,開始向帶動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淘寶村”發展,開始向數字經濟的“淘寶村”發展。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農村電子商務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許許多多的挑戰,如存在缺乏優秀電商人才、缺乏電商服務、缺乏土地、同質化競爭嚴重、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需要淘寶村全面升級,提升網商的能力,改善創業的環境,要建設更好的基礎設施,引入更專業的服務商,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9]。
3 電商帶動下的農村產業發展現狀
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下,不僅帶動了農村相關配套產業發展,還為農村物流、農村金融保險服務、農村基礎設施等行業也帶來發展機遇。
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縱使我國的耕地面積逐年減少,我國的第一產業的收益都保持逐年上升的趨勢,見圖5,雖然這不全是農村電子商務的功勞,但農村電子商務也為農產品擴大了銷售市場。
農村物流發展的限制,一直是農村電商發展的一塊“心病”。2月4日,2018年中央發布了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央1號文件連續第15次提及農村物流,足以看出,發展農村物流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如何走完農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一直都備受關注,見圖6。尤其是近年來,淘寶村迅速壯大,農村商品送貨上門服務迫切需求。
自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提出后,我國農村金融保險業業迅速崛起,2016年,1.72億農戶便已經建立信用檔案,獲得銀行貸款的農戶已有近9 248萬,農戶貸款總余額為2.7萬億元。2007年以來,涉農貸款余額累計增長361.7%,平均年增速度為18.8%。2007—2016年,涉農貸款余額6.1萬億元增加至28.2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比重從22%提高至26.5%。
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新農村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及黨的十七大報告,均表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村基礎設施也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10]。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指導農村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提出基礎設施先行的意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報告數據顯示,全國共有農村網民1.86億人,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僅為30.1%,不及城市普及率的50%;而另一組數據顯示,在上網的農村網民中僅有56%參與網絡購物。
綜上所述,我國的農村產業發展現狀形式非常樂觀,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督促下,其相關產業及設施都會發展得更好。
在對全國農村電商帶動下農村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后,著重分析宜昌的發展現狀。宜昌農村擁有豐富的果蔬產品,是我國3大柑橘產業帶之一,全市柑橘面積達11萬hm2,年產量超過177萬t。12個橙皮罐頭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250 000 t,是3大桔子罐頭生產出口基地。不僅如此,宜昌的綠茶產業也是別具特色,茶園面積達40 000 hm2,總產量34 000 t;高山無公害蔬菜產業、蔬菜種植面積9.8萬hm2,總產量268萬t。由此可見,宜昌農村具備淘寶村發展的天然優勢,宜昌市有5個淘寶村,分別是遠安縣鳴鳳鎮鳳山社區、枝江市董市鎮平湖村和姚家港村、問安鎮龍泉堂村、仙女鎮仙女村。
問安鎮龍泉堂村借助電商平臺,深度挖掘農產品線上銷售潛力,將馬蹄、大米、魚腥草、土雞蛋、豆腐乳等當地特色農副產品“搬”到網上銷售,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增收。此外,該村還積極響應阿里村淘戰略,扶持創辦本村村淘站點,為農民提供便捷服務;建立村級電商創客中心,推動農產品上行,調整產業結構,幫助村民開設網店發展電商,推動電商扶貧等。2018年,該村電子商務呈現集群、自發的良性發展態勢,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該村其他工業企業發展電商。當前,該村共有阿里村淘站服務站1家,網店112家,電商企業4家,快遞網點5家,全村電商銷售額突破1 000萬元。
4 農村就業變動關系
在農村電商發展及其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形勢下,農村勞動力崗位增加,僅僅是農村網店帶動的農村勞動力就業人員便不計其數。相較于在城市,農村勞動力在受到城市就業壓力的打擊與戶籍政策的限制下,更加愿意選擇在“家門口”工作,農村電商的發展,盤活了農村其他產業,帶動了就業。
圖7的數據僅僅代表了農村個人電商發展直接帶動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情況。顯然,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帶動的產業發展產生的就業崗位,更能吸引外出勞動力回流。隨著事物的發展與人口的回流,就地城鎮化指日可待。
對于那些山地、丘陵等地形復雜、基礎設施薄弱的農村,不僅物流的限制大,突破限制需要的成本也是非常大。這些地區多以第一產業為主,且大多數農產品不被外界所知,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帶動其特色產品的銷售,這種情況下,雖然也能提高就業率,但主要是上游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剩余勞動力就業。電商發展結構和農村產業發展結構見圖8、圖9。
據統計,宜昌市農村勞動力回流人口呈上升趨勢,2016年上半年宜昌市農村實際從業人員合計165.4萬人,外出從業人員66.5萬人,比上年同期減少2萬人,減少2.9%。總體而言,宜昌農村勞動力外出呈下降趨勢。農民外出打工人數逐步減少,自發外出人員持續減少。從外出就業渠道看,自發外出就業人員占整個外出從業人員的68%,達到44.8萬人,同比減少2萬人,減4.2%;政府組織農民工外出人數6.1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中介組織介紹人員5.2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企業招收人員10.4萬人,同比增加0.1萬人,增長0.7%[11]。宜昌農村基本情況見圖10。
對近6年宜昌市農村基本情況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2013年前,宜昌的外出勞動力數量在以緩慢的速度增加,農業從業人員數量遞減;而2013—2016年,勞動力外出趨勢變緩,農業從業人員開始穩定;到2016年外出人員數量開始減少,宜昌農村勞動力開始回流。
5 總結與思考
雖然農村經濟的發展、產業的復蘇以及勞動力的回流不只取決于農村電商的發展,但是,農村電商的發展可以作為一個契機,引導或加速其趨勢的形成。無論如何,農村勞動力回流這一現象都值得我們思考。
5.1 城鎮化發展失控思考
城鎮人口的增長與城鎮化水平的提升主要有3種途徑:農村人口向城鎮的移民、農村地區轉變為城鎮地區的行政區劃調整和城鎮人口的自然增長[12]。而今,農村勞動力受農村電子商務的影響加速回流,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的速度減緩,阻礙了城鄉融合。長此以往,會造成城鎮化發展失控。
5.2 城市服務體系失衡思考
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一般都集中在勞動量大、工作環境差、福利待遇低的“冷門企業”,這些部門構成了完善的城市服務體系,是城市的建設事業的先行軍。勞動力的回流,打破了城市建立的服務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城市經濟的萎縮。
5.3 農村人地矛盾深化思考
大量回流勞動力進入農業工作中,而農村人多地少,這也加重了農業的就業壓力,且農田缺乏系統的管理,許多沒有種植經驗的勞動者對農業的種植技術與經驗缺失,導致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影響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5.4 加強農產品的法律監管思考
電商平臺的農產品質量缺乏保障,為了促進農業資源合理配置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以及農產品銷售的持續穩定,政府需要加強對生態農業、循環農業、農業生物質產業的指導服務和監督管理。
5.5 農業管理系統化思考
建設以家庭年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農業系統化管理,生產作業應做好科學規劃,最好能統一種植、采摘、加工、售賣,可以保證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加大回流勞動者的創業成功率。
5.6 制定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思考
制定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是保證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要確定其發展的戰略定位,建議深刻學習體會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電商要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在“四化同步”中起關鍵性作用。突出群眾參與,加強產業升級,注重理論研究;利用好互聯網這把“劍”,讓它成為促進城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利刃。
5.7 就業市場的城鄉一體化思考
實行就業市場一體化,是解除城市對農村勞動力歧視的重要手段。所謂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就是在對就業者進行管理(如勞動合同的簽訂、人事檔案的管理及相關證件的發放)時,只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就應一視同仁,各人根據其自身能力謀求相宜職業;一體化的服務待遇指的是在就業信息的發布和就業機會的供給方面,取消城鄉有別的做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13]。
5.8 完善農村勞動力社會保障制度思考
要實現人口外流與回流的合理化,要努力發揮農村人口流動對城市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又要盡量避免和減少自發性、盲目性及人口流動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從而消除不正常的農村勞動力回流,使農村人口流動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合理化。因此,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讓勞動力在城市安定生活的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解新華.基于長尾理論的我國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研究[J].電子商務,2013(7):19-20.
[2]胡垚,劉立.廣州市“淘寶村”空間分布特征與影響因素研究[J].規劃師,2016(12):109-114.
[3]林潔.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研究[J].南方農機,2015(1):94-95.
[4]劉靜,李佳樂,劉常瑜.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帶動農村經營新模式——基于江蘇省“淘寶村”的案例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20):293-295.
[5]單建樹,羅震東.集聚與裂變——淘寶村、鎮空間分布特征與演化趨勢研究[J].上海城市規劃,2017(2):98-104.
[6]《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編寫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7]厲以寧.西方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胡令,周進輝.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經濟學分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1):63-65.
[9]高紅冰.每周新增20個淘寶村,引領鄉村振興作用凸顯[EB/OL].[2018-11-01].https://www.sohu.com/a/272640284_384789.
[10]“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民收入研究”課題組.中國農村基礎設施現狀:皖省例證與政策選擇[J].改革,2012(5):5-23.
[11]王俊凱.宜昌特色農產品電商平臺的發展[J].商情,2016(10):94.
[12]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84[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96-98.
[13]王冠中,袁紅.當前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的原因探析與政策建議[J].天府新論,2005(4):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