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風梅
摘 要:通常情況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主要通過全面貫徹落實政策、規范控制程序以及完善管理制度來進行體現。論述了內部控制的概念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定義及目標。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問題;策略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1-0135-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810.6 文獻標志碼:A
1 內部控制的概念
1988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為了明確內部控制的相關概念,發布了《審計準則公告第55號》。該文件不再采用傳統的“內部控制結構”概念,而是將其轉變為新的“內部控制制度”。新概念指出,內部控制主要由3種要素組成,具體包括控制程序、控制環境以及會計制度。1992年,美國COSO發布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標志著內部控制理論走向成熟。此后,無論是企業還是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規范,無不以COSO報告為重要依據。與此同時,COSO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認為內部控制主要包括信息與溝通、控制活動、風險評估、控制環境等5個要素。對于內部控制這一概念,COSO報告也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報告中指出,內部控制是一個受到經理層、董事會以及其他人員影響的過程,設計該過程主要是為以下幾個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即法律的遵循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經營的效率[1]。
2 內部控制概念辨析
從內部控制定義的發展來看,人們對內部控制的認識有一個過渡階段。內部控制最初的形態是內部牽制,可以理解為把一件事情分給兩個人去做,讓二者相互牽制、相互監督,但這只是一個內部控制措施,并非內部控制整體。
COSO關于內部控制的定義可以簡化為“內部控制實施過程”。相關人士認為,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而過程就必須進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傊?,COSO的內部控制概念就是在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各部門之間的經營管理經歷了監控、執行以及計劃等過程。對此,進一步分析后,可以得出管理的五大職能,即計劃、組織、指揮、控制以及協調[2]。法約爾曾經說過,無論在什么企業,控制都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刂凭褪菍Ω黜椆ぷ魇欠穹显ㄓ媱澾M行驗證,驗證的內容包括其是否符合相應的原則和指標。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總結工作中的錯誤和缺點,在此基礎上,進行糾正并且防止錯誤重犯。從法約爾的闡述可以看出,內部控制實際就是糾正脫離控制目標的偏差,以保證單位目標的實現。
3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定義
我國第一個被廣泛認可的內部控制規范是財政部于2001年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該文件定義了內部控制的概念,認為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了貫徹執行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保護資產的完整和安全、提升會計信息質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程序、措施和方法。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牽引》也明確提出了內部控制的概念。在這份文件中,內部控制被解讀為商業銀行為了實現經營目標,通過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對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2006年,審計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研究》課題組對于行政單位內部控制這一概念給出了相對實用的解釋。該課題組認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內部控制過程與控制要素的統一。
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內部控制具體是指事業單位為了達到預期目標,進行有效的自我約束,從而防范風險的過程。從靜態角度出發,所謂的內部控制就是指事業單位為了實現自身的總體目標,履行好相關職能,從而建立的保障系統[3]。該系統的構成要素比較多樣化,具體包括控制活動、內部環境以及風險評估等。內部控制實現了會計、財務以及行政系統的有機融合,明確了組織管理措施、程序、政策和結構等。對內部控制這一概念,有關文件中解釋為:單位為了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執行程序、實施措施、制定制度等方式,對經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管控和防范。進一步完善后,可以改為單位為了控制目標的實現,通過執行程序、實施措施、制定制度等方式,對經濟活動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糾正[4]。
4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目標
事業單位為了達到總體目標,必須要進行內部控制管理。由于總體目標太大,事業單位需要細化目標,然后再開展內部控制活動。要分層次表述目標,使其合法合規,達到事業單位的要求。
4.1 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
事業單位在開展相關的經濟活動時,必須要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允許出現違反法律的行為。一旦出現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輕則被警告罰款,重則被撤銷解散,失去存續的資格。因此,相關的領導應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要保證單位的規定不與國家的大政方針相沖突[5]。
4.2 保證單位資產安全
資金、資產的安全完整,是第二層次的目標,也是內部控制的重點領域。在行政事業單位中,不能出現資產貪污以及盜竊的現象。因此,為了有效防范風險,有關部門要加強內部控制,保證資金安全。事業單位要做好內部控制工作,避免出現資金浪費的現象,從而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因此,事業單位只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夠確保單位的資產安全,確保資金能夠得到有效使用。
4.3 保證單位財務信息真實完整
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是更高一層的內部控制目標,要達到這一要求,管理者不僅要妥善保管和有效使用受托的資金、資產,還要客觀、真實地報告信息。由于財務信息是對單位經濟活動的客觀反映,如果單位違反法規,提供虛假的財務信息,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單位應該提供真實、完整的財務信息,自覺地遵守財經法規,正確履行職責。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有助于上級部門或者監管機構比較容易地判斷管理者是否有效地履行了受托責任,有利于減少交易費用。因此,保證單位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是內部控制最重要的目標,監管機構對單位建立內部控制的要求也只是達到這一層次[6]。
4.4 有效防貪污腐敗
這一目標明顯區別于企業的內部控制目標。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掌握了大量的社會公共資源,在資源分配的程中,如果管理者自身道德缺失,不能本著公平、公正的心態,就很容易出現貪污腐敗現象,若再加上監督不力,貪污腐敗會愈演愈烈,造成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和資源的分配不均。這樣不但會降低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甚至還會影響到政權的穩固。因此,要在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制度,構建現代化的權力運行機制,實現決策權、執行權以及監督權的分離。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監督機制,真正實現事前防范、事中監督以及事后懲治,形成自我防范、自我糾正的良好習慣,充分發揮內部控制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的作用。
4.5 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
內部控制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這一目標,可以提高整個國家公共資源分配的公平、合理性、使用過程的有效性和最終使用的效果性。但是,國家是每個人和每個單位的總和,只有單位效率提高,整個國家的公共服務效率才能相應地提高。
5 結束語
如果要提高內部控制的地位,就應該制定更高的內部控制總目標。如果行政事業單位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只有法律、法規或者上級部門授予的職責使命,那么,將很難提高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影響單位的正常經營。所以,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目標應保證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提高事業單位資產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確保相關信息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袁西輝.全額財政撥款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實踐[J].經貿實踐,2018(24):56.
[2]朱雅麗.交通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常見問題及完善[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8(12):72-73.
[3]齊韶華.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系的探討[J].中國商論,2018(33):147-148.
[4]齊明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模式的優化策略[J].農家參謀,2018(23):249-250.
[5]任遠遠.新時代加強事業單位財務內控管理幾點思考[J].納稅,2018,12(33):67-68.
[6]李林.內部控制財務體系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29):6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