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
摘 要:分析地理標志案例,得出山西老陳醋地理標志產品存在商標侵權維權效果不佳、質量標準落實不到位、行業協會力量薄弱等弊病,據此提出對策,以促進我國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的完善,促進山西老陳醋產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地理標志;商標侵權;行業協會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1-0059-02 中國圖書分類號:D923.43 文獻標志碼:A
1 山西老陳醋地理標志的發展概況
地理標志,又稱為原產地標記,是一種特殊的商業標記。我國食醋地理標志共10個,其中以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永春老醋為典型代表,都屬中國四大名醋。全國食醋生產廠家約6 000家,2017年中國食醋產業年產量約300萬t,其中,山西2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15家,食醋產量62.6萬t,占全國總產量的20%左右,主營業務收入18.8億元,山西食醋產、銷量均位居全國第一。其中不乏寧化府益源慶、紫林、古燈等老字號。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經審核通過,批準六味齋、紫林、王氏醋業等18家食品企業共計30個商標自2008年5月30日使用山西老陳醋“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
2 山西老陳醋地理標志的問題
2.1 地理標志欠缺專門法保護
我國目前對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主要是國家工商管理機構將地理標志納入《商標法》進行保護,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通過《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除此之外,《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眾多法律也為其保護提供了制度基礎。例如,筆者搜集的近3年的60個地理標志侵權案件,發現其中權利人維權途徑各異,具體情況見表1。
綜上,盡管地理標志的保護已然有法可依,但這些法律規范并非直接從地理標志保護本身出發,而是從維護商標權、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角度間接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援引其他法律的地理標志保護模式,實際上使地理標志權利淪為附庸,難以獨立成案與獲得保護。由此可知,單純通過其他法律規范與制度,地理標志所獲得的保護與救濟顯然捉襟見肘,地理標志作為原產地薪火相傳的特色標志,長期依賴其他法律的間接保護,不僅會逐漸淡化地理標志對經濟的刺激作用,而且對于地理標志長期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1]。
2.2 山西老陳醋商標侵權案件維權效果不佳
以太原市寧化府益源慶醋業有限公司作為原告的侵害商標權糾紛的32個案例為例進行說明。
首先,訴訟作為權利維護的末端選擇,訴訟會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選擇訴訟即選擇了高成本,訴訟時間越長,成本也就越大。在這32個案子中,訴訟時長一半都超過了3個月。
其次,被告的應訴率也從側面反映了維權的成本問題。在地理標志商標侵權的32個案件中,6個案件出現了被訴人未出庭的情況,應訴率為81.25%。訴訟中如果有一方拒絕出庭,訴訟目的就未得到實現,盡管法律開了可以缺席判決的例外,但是缺席的后果將為執行或后續的訴訟帶來更高的成本。
再次,在這些案件中,原告在訴求一致的情況下,還在個案中分別提交了類似證據,在案由、訴求、證據均相似的情況下,卻出現了同案不同判的情況。根據判決結果,原告勝訴與敗訴的比例為6∶26,原告勝訴的比率只有18.75%,即在多數情況下,原告的訴求得不到法律的保護,說明該類案件維權效果不佳[2]。
最后,即使在原告勝訴的情況下,6起案件中,原告要求的賠償數額往往得不到滿足。原告的索賠額都為3萬元,而判決結果則是3起案件判賠1.5萬元,另3起判賠2萬元,法院對于原告索求的支持率為58.3%。在地理標志商標侵權案件中,盡管原告的維權成本巨大,但是維權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2.3 山西老陳醋質量標準未落實到位
2014年10月1日起,山西老陳醋國家標準GB/T
19777-2013《地理標志產品山西老陳醋》開始實施,新國標代替之前執行的GB19777-2005《原產地域產品山西老陳醋》。但由于監管不到位,山西老陳醋地理標志產品依舊問題百出,國家標準形同虛設。根據網易財經2015年1月發布的相關報道,其將6款山西老陳醋送檢至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檢驗報告顯示,如果按照新標準要求,只有1個品牌能達到要求,其他5個品牌山西老陳醋均低于新標準規定。此外“勾兌醋”不僅嚴重侵害了山西老陳醋作為地理標志產品的聲譽,更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上述現象表明,不僅小作坊存在粗制亂造的情況,大企業不守國標也是行業弊病。
2.4 行業協會力量薄弱
全國醋類行業協會共15個,其中山西有2個,山西醋類行業協會數量并不占優勢,這些協會四散分布且自立門戶,呈現出極為混亂的態勢。且大多依賴政府力量而設立,其職能發揮始終處于政府的行政權力之下,行業協會往往自身力量薄弱,得不到成員企業的認同。
山西老陳醋作為我國重要的地理標志產品之一,其目前的保護主要基于權利人自主維權以及政府的保護,雖然設有山西醋產業協會,但其主要職能是在接受政府部門的委托,承擔政府職能,為宏觀決策提供咨詢和建議。醋行業協會不僅對市面上廣泛存在的勾兌、假冒偽劣醋品難以發揮有效作用,對商標侵權案件更是無可奈何。山西醋產業協會并沒有真正實現行業協會保障會員權利、實現行業自律、促進同行良性競爭與發展的作用[3]。
3 完善山西老陳醋地理標志保護的對策
3.1 采用地理標志專門法律保護模式
目前,我國對地理標志缺乏專門法保護,對地理標志侵權的問題,主要是通過援引其他法律予以保護,從長遠分析,建立地理標志的專門法保護很有必要。一方面長期借助其他法律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難免會保護力度不足,且各法律關于地理標志的內容過于籠統,實際使用中難以協調,不能形成完整體系;另一方面,我國關于地理標志保護的目前法律只有《商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涉及部分事項,其他都是部門規章或是管理辦法,由于世貿組織只承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事項,關于規章、辦法這些立法層次較低的法律文件規定的事項是不予承認的,我國合法注冊的地理標志產品在國際上得不到國際組織或是其他國家的承認,地理標志產品的設置在域外便形同虛設,對我國開展國際貿易、提升國際產業競爭力是非常不利的。
3.2 發揮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
為實現山西老陳醋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杜絕行業亂象,必須適度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但在目前我國行業協會制度不成熟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引入政府干預。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對山西老陳醋地理標志保護的權力主要劃歸給了政府,但是政府作為市場的管理者,其職能著重于對市場主體的監督,而非地理標志市場化的實現,由此可知,政府的完全或過度干預對陳醋行業的發展有害無益。那么,就必須有一個可以承上啟下的機構存在,以緩解政府干預的不利影響,并團結行業內部成員,實現行業自律,使政府的直接監管轉變為間接干預。可以在加強政府干預的前提下,引導行業協會在地理標志中發揮作用,建立政府機構管理為外在主導,行業協會自律管理為內在控制的協同機制。同時,行業協會應當與時俱進,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行業協會制度的成熟,逐漸發揮更大的作用。
3.3 嚴格監控質量標準
地理標志產品之所以聞名,在于其特殊的地域環境、獨特的選材、生產工藝和嚴格的質量標準。其中,特定的地理條件、選材以及生產工藝均是為保證產品質量而服務的,因此,山西老陳醋嚴格的生產標準應當包括但不限于:
(1)選材與地域的嚴格化。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在老陳醋的生產中,共有18家企業具有資格使用山西老陳醋地理標志,這些企業應當嚴格遵循山西老陳醋的選材要求與地域要求。
(2)生產順序與工藝的標準化。即在生產中必須嚴格遵循老陳醋的生產順序,在每個生產環節中,都應當規制生產工藝、限定標準,將陳醋生產的標準化操作與檢驗貫徹至每個具體環節。
(3)技術檢驗的科學化。為了確保陳醋的質量,還需對每一批生產的陳醋作最終的質量檢驗。這一環節的作用主要在于通過技術手段,確定陳醋的酸度、口感、成分等要素符合正宗山西老陳醋的標準。
4 結束語
地理標志是知識產權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標志著產品的特定信譽和質量,具有巨大的經濟和文化價值。但是,目前我國地理標志的保護制度還存在許多不足。基于此,必須從國情出發,探索更適合我國的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目前存在將地理標志納入其他法律保護與設置專門立法保護兩種說法,具體采用何種保護模式,還需要通過具體實踐逐步論證。此外,行業協會作為同行業的代表,其職權該如何界定、行使等,這些問題都有待逐步解決。由此可見,我國對于地理標志的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孟祥娟,李曉波.地理標志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J].知識產權,2014(7):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