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
摘 要:環境保護與經濟可持續增長,一直伴隨著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隨著我國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逐漸嚴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以下簡稱環責險)的提出,為解決污染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論述了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的背景、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重要性、環境污染保險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環境污染;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1-0094-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842.6 文獻標志碼:A
1 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掠奪性方式,開發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實現了經濟短期的高速發展。但是,這一發展模式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來了少數人的利益。就環境而言,科學缺陷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視[1]。工廠機器的使用加快了資源的消耗,人類向環境的排污量逐漸增大。農藥使土地資源和水資源遭到嚴重的污染,大自然的生態平衡被破壞。
2 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發展歷程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簡稱環責險)是被保險人因污染環境而產生的損害賠償和治理責任的責任保險。作為被保險人,污染物排放單位按照保險合同規定的費率預付保險費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承擔可能發生的風險。一旦被保險人發生污染事故,就由保險公司承擔責任,對污染受害者進行賠償。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于1991年在大連啟動了環境保險的試點項目,隨后又在周邊地區也展開了類似業務。由于投保覆蓋率低,保險項目不完善,項目成效不明顯。2013年,環境保護部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強制性環境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增加了試點數量,投保的數量有了明顯的上升。2015年,國家頒布《環境保護法》,鼓勵企業投保環責險,為進一步完善環責險提供了法律依據[2]。2017年6月9日,環境保護部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CIRC)聯合發布《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進一步為環責險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省份已經擴展到30多個,涉及到重金屬、石化、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處置、電力、醫藥、印染等多個領域。保險公司已經為企業提供了超過1 300億元的風險保障金。2014年,約有5 000家企業投保環責險,2017年已有超過16 000家公司投保,3年間投保企業增長了1.1萬余家,增長了大約220%。風險保證金由2014年的244.21億增長到2017年的306億,增長了61.79億元,增長率為25.3%。2017年,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了4 154萬億元風險保障金,同比增長75%。其中,責任險251.76萬億元,同比增長112.98%,環責險在責任險中占比較小。
3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重要性
企業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在一定程度上,環責險的使用不僅有利于發揮保險職能,利用費率杠桿機制加強企業風險管理,而且可以幫助受害者以及受影響企業獲得經濟賠償[3]。
3.1 有效分散企業風險
環境污染治理的金額巨大,一些中小企業往往很難承受。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合同的訂立,可以使單個企業的風險轉移到其他投保企業以及保險公司,環境污染損失由社會以及保險公司承擔,分散了單個企業的經營風險,大大減小了環境污染事故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同時,它也履行了企業的環保責任,并督促其盡快恢復生產。在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中,環境污染侵權問題只能通過民事訴訟尋求賠償,由于此類案件往往包含眾多專業性、技術性的問題,并且案件審理時間較長,即使受害者勝訴,也可能因為企業賠償能力不足等原因,難以獲得賠償[4]。
3.2 發揮保險職能
環責險充分發揮了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保險公司利用費率與安全環保管理水平相關的杠桿機制,加強環境風險管理,提高環境管理水平。保險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降低賠付率,也會加強對投保企業的監督,促使投保企業自覺改善自身現狀。保險公司會運用風險管理專業知識,督促投保人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環境污染隱患,提取資金,用于防污設施的購置和污染防治的研究。
3.3 促進可持續發展和保險產品的創新
環責險的實施允許政府在不使用公共支出負擔環境治理以及賠付費用的情況下,將費用轉嫁給保險公司,有效減少了政府公共支出,穩定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穩定,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健康發展。適當地使用保險工具,發展保險業,利用經濟工具穩定社會經濟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環責險的發展開辟了保險服務領域,加快了財產保險公司產品的創新。
4 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環責險的發展“不溫不火”,甚至被一些媒體稱為“叫好不叫座”。在環責險的推廣和試點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4.1 法律體系不完善,監管不嚴謹
我國法律條文中關于環境保護的條文較少。雖然目前修訂了《環境保護法》,但缺乏污染賠償條款,執法不夠嚴格,排污企業得不到有效監督及控制,有些企業為了躲避監管機構的檢查,只是做做表面功夫,應付檢查。監察機構執法不嚴謹,使得排污企業并未得到有效懲罰。目前,國家沒有明確的環境污染保險制度,一切投保工作需要企業自愿進行,缺乏有效的追究與再追究制度,社會懲治尚未形成。
4.2 企業員工環保意識淡薄,投保積極性不高
企業為了追逐高額利潤,往往忽視環境污染的影響。隨意排放污水和廢氣的現象時有發生。由于保險公司的賠付率較低,當事故發生時,一些中小企業即使有保險公司的賠償,但是由于損失較大,大部分的費用支出還是需要企業自身負擔,造成很多企業存在巨大的責任風險,不愿意主動投保。
4.3 環境風險的特殊性
環境污染風險具有多樣性、分散性和破壞性,事故往往會給人類自身、財產以及自然資源造成巨大的影響。環境風險的特殊性使得保險公司希望經營與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相關的業務,這類業務包含了大量環境工程學、化學、經濟學、醫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這就要求保險公司的職員具備此類知識或者聘用有關方面的高校人才,前期培訓以及高校人才工資等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5]。
5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問題的解決措施
5.1 完善我國環境責任保險法律,加強政府扶持
環境保護必須要有法可依,要將制度完善并細化到環境保護法律中去,通過法律條文將責任落到實處。環境責任保險方面的法律還有待完善,不能夠具體指導有關保險制度的實施。要完善《責任保險法》中的環境污染責任制度,減少法律盲點,確保在實施《環境保護法》的同時,還有其他法律制度的保障。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增加環責險的投保。一方面,不會因為單一保險公司費率低的問題,使得企業投保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單一保險公司的風險,提高保險公司在面對環保事故時抵御風險的能力。
5.2 加強環保立法,嚴格執法
各級有關主管部門在不違反憲法和法律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處理,謹慎執法,使違法企業得到應有的懲罰。此外,我們必須積極參與國際環境保護公約的簽署并且認真執行。環境問題是全球性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方應該合理地利用世界資源,保護環境,根據各自的經濟發展水平,采取各種措施,共同保護地球環境。
5.3 加強公民環保意識,開展環保宣傳教育
提高公民環境保護意識是開展其他環保工作的先決條件,宣傳教育部門應當引起重視。要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如電視宣傳、公益廣告宣傳、網絡宣傳等。大力開展有關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相關法律知識,讓法律知識深入人心。讓人民充分行使監督權,監督有關企業防污和治污的過程,一旦發現隨意排污的現象,要積極向有關單位反映。
5.4 大力學習環??萍?,引進高科技人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使用綠色能源和可再生資源,安裝污染處理裝置,可以有效處理廢氣和廢水等,實現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鑒于環境保險的特殊性,可以大力引進具有化學、物理、環境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知識的環境風險評估人才,專門從事環境風險評估、損失評估、污染治理方案設計等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保險公司可以降低成本,無需業務外包。
5.5 創新保險模式
由于各行業制造污染的程度不同,可以發展強制加自愿的新型保險模式。對于高污染行業,必須從法律層面強制投保。同時,有關單位應經常檢查、監督其是否符合我國環境保護相關規定。對于一些低污染企業,可以采取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他們自愿投保。
6 結束語
我國環境問題已經進入了一個高發階段,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已經超過了我國GDP的6%,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隨著環境污染事件的增多和公民環境安全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環境糾紛也變得越來越多。國家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和綠色中國的美好愿望,只有培養和引進大量高科技人才,不斷完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推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發展,才能離建成美麗中國更近一步。
參考文獻:
[1]劉穎.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縱橫,2012(2):110-113.
[2]李靚.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思考[J].調研世界,2013(4):59-62.
[3]李剛.我國環境責任保險構建的思考[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1):68-72.
[4]劉娟,董紅.環境責任保險需求不足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5(6):39-42.
[5]陳敬元.發展綠色保險的思路與對策[J].南方金融,2016(9):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