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 要:分析南通市綠色港城經濟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加快建設綠色港城經濟的對策建議,以期實現綠色港城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
關鍵詞:南通;港城經濟;綠色協調發展;高質量轉型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1-0038-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南通市通江達海,以港口為核心大力發展港口經濟,推動了區域繁榮。港城經濟在南通市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港口引領”是南通經濟的重要戰略。加快綠色港城經濟建設,實現港城經濟高質量轉型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1]。
1 南通港城經濟取得的成就
近年,南通市抓住發展機遇,大力推進江海聯動、跨江融合戰略,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依港而建的南通市也因港而興,臨港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實現了城市與港口共同發展,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港口城市正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與此同時,南通港口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總量規模不斷增長。近年來,港口不斷深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港口大型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速,在帶動當地臨港產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服務業的興起,為南通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 南通綠色港城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港城發展的空間矛盾對立與環境污染加劇
多年來,港城經濟帶動南通經濟迅速發展,但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時期,出現了發展的空間矛盾與環境污染加劇問題。臨港工廠產生的大量污水、垃圾等污染物,阻礙了南通綠色經濟發展;海工船舶業一定程度上帶動港口產業發展,但是同時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
2.2 傳統優勢產業難以支撐港口發展
船舶海工和紡織業作為南通市的支柱產業,由于多年的粗放式經營,造成資源消耗、污染嚴重、產能過剩等問題,不利于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起步較晚,規模較發達地區相對較小,總體競爭力不強,產業升級面臨較大壓力。
2.3 城港綜合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南通港碼頭所有權屬于不同級別企業和政府,多層所有權歸屬,導致單個港口企業受益較少,資本逐利性造成南通城市經濟管理型人才欠缺,高端港航人才匱乏;南通港區域分散,沒有實現集中規模化管理,沿江深水泊位較少,集裝箱吞吐量較長三角其他地區差距明顯;南通存在不同等級的開發區,2017年江蘇省新增13家省級開發區,南通市進入6個,盡管有利于港口經濟的發展,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區之間管理分散,缺乏統籌管理。
3 加快建設綠色港城經濟的對策建議
3.1 釋放港城發展空間,控制環境污染
優先發展高科技、低耗能的綠色產業,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建設沿江自然生態保護區,協調綠色環境與經濟發展關系;加強南通沿江重點水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大環保力度,合理開發地區資源。
3.2 協調臨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關系
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和綠色能源產業,加快綠色經濟發展;利用“互聯網+”模式,積極發展航運服務業,提升城港經濟綠色度,加強港口與城市經濟互動;發揮港口產業的帶動作用,協調港口航運相關產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促進南通城港經濟發展。
3.3 加強綜合管理體系建設
構建綜合治理模式,各級政府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落實責任分工,加強統籌協調;支持臨港產業開發,引進港航方面的專業人才,提升港口人力資源質量;港口開發區產業分工,發展特色產業,同時加強港口之間的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4 結束語
南通經濟增長迅速,港城經濟協調發展潛力已經進一步釋放。當前,需要進一步控制環境污染、協調工業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關系、加強綜合管理體系建設,從而促進港口產業與城市經濟的綠色協調發展,實現綠色港城經濟高質量轉型。
參考文獻:
[1]賈立校,王建濤,馮愛國.南通產業經濟與港口協調發展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18(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