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華威
摘 要:城鎮養老服務產業是養老產業的分支,是老齡化社會的必然產物,對于社會穩定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現狀展開研究,探討了老齡化背景下養老服務產業化問題,為提高我國養老產業發展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老齡化;城鎮養老服務;產業化建設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1-0072-02 中國圖書分類號:D669.6 文獻標志碼:A
隨著醫療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壽命得到了顯著延長,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社會整體老齡化。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當前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出倒三角形,老齡人口比例偏高。龐大的老年群體和家庭功能弱化,迫切需要社會承擔起養老責任,養老服務產業十分必要。
1 城鎮養老服務需求和養老產業發展情況
養老服務產業化不僅是市場需求,也是一項社會需求。第一,隨著社會發展的老齡化總趨勢,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老年消費群體,其對養老服務的市場需求,為老齡產業的興起創造了條件。第二,現代家庭結構改變,形成了“四、二、一”的倒三角。家庭中堅的中青年承受了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需要社會參與老年服務當中。第三,隨著國家退休保障機制的完善,許多老年人有了充足的退休資金,有條件去購買養老服務,為老年服務產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2 城鎮養老服務產業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 經營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不高
我國養老服務市場在20世紀末已經出現,但受到我國“養兒防老”等家庭養老傳統理念的影響,社會養老發展十分緩慢,產業化水平相對較低。目前,社會上絕大多數養老服務機構經營規模較小,只能提供幾百張床鋪,為幾百名老人提供養老服務,沒有形成相應的產業鏈。
2.2 產業結構單一,服務質量不高
相比于國外養老服務產業,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結構十分單一。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項目很少,而且提供的服務質量不高。我國大多數養老服務機構是基礎保障型機構,整體服務水平不高,使得機構中的老人生活質量受到限制。很多養老服務機構能夠提供的服務主要是衣、食、住、行和基本醫療服務等,對老年人精神生活或社會生活關注不多,更沒有為老人提供個性、定制的高端服務[1]。
2.3 產業收益較少,難以吸引資本
受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限制,養老服務機構收費標準相對較低,僅能勉強維持機構人員開支和物資購置。養老服務機構利潤微薄,難以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目前社會上許多民辦養老機構,社會化、專業化的程度不高,或依賴于政府政策和資金扶持,或只是企業提供給內部職工的養老福利措施,難以形成相應的產業鏈。
2.4 專業水平不高,發展相對滯后
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在硬件上加大資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引進專業養老服務人才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目前,我國養老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的學歷普遍不高,且大多沒有經過長期專業訓練。很多養老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只是在相關機構提供的臨時培訓班進行了幾個月的生活服務學習,基本滿足照料老人生活層面的需要,但在服務老人精神生活、職業道德素質、心理調適等方面缺乏培訓。養老機構專業化水平偏低,阻礙了養老產業的深入發展。
3 發展城鎮養老服務產業的對策
3.1 理清市場定位,打造養老服務產業鏈
養老服務產業是具有公益性質的產業,但要推動養老產業的深入發展,就必須要進行市場化管理。市場經營的本質,是追求利潤。只有讓養老機構能夠賺取更多利潤,才能更好地推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
可以根據經濟條件和服務需求,設置養老服務產業的高、中、低端市場。對于個人經濟條件較好但膝下無兒無女或子女缺乏時間照料老人的,可以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與費用,使老人充分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對于經濟條件較差的老人,可以由政府提供類似經濟保障房的養老保障,保障老人得到最基本的照料。與周邊醫院、保健機構達成協議,定期定時為老人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在節約資金、降低養老費用的同時,為老人提供必要服務,推動養老服務產業形成規?;蛯哟涡訹2]。
3.2 探索多元化經營,完善養老服務體制
鼓勵多元投資主體進入養老服務行業,采取多樣化經營模式,使養老服務體制得到完善。一方面,繼續做好機構集中養老服務。加強養老場所房屋改造和設施完善,增加花草綠植和寵物等元素,使老年人獲得更多的精神安慰。強化護理服務人員的責任心,明確每名老年人都應該得到一定時間的護理陪伴,避免老人感到孤獨。特別是要引進充足的老年健身器材和娛樂設施,使老年人身心都得到較好照顧。另一方面,探索居家養老服務。針對傳統思想較重又確實需要社會養老服務的老人,以社區或街道為區域進行劃分,為老人提供定時上門服務和熱線電話服務。由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專業服務人員,定時定點為老人提供按摩、陪聊、醫療檢查等服務[3]。養老機構還可以將養老與助殘等服務進行結合,探索多元化特殊人群服務模式,更好地發揮養老機構的作用,使企業運營市場更大、更廣,為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3.3 加強人才培養,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在大學和高職院校中,設立社會護理等專業學科,為社會培養更加具有專業性的人才,實現養老服務產業人員素質的提檔升級。在降低養老服務行業準入門檻的同時,推進養老服務專業化建設,使更多的產業人員具有心理學、護理學或醫學等專業知識,有效提高服務質量。
同時,政府要加強對養老服務產業從業人員的管理與培訓。在養老機構或社區設立培訓中心,必要時可以設置養老服務資格認證,對養老服務機構及從業人員進行合理分流。例如,對具有豐富養老護理經驗和較高學歷的從業人員授予A證,對只接受過基本培訓的從業人員授予C證,使人才分別向高端和低端養老服務機構流動,使養老服務產業得到更加合理有序的發展。
4 結束語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養老服務市場相對落后,發展比較緩慢。當前我國養老服務產業大多集中在低端市場,難以滿足中高端的養老需要。推進養老服務產業化發展,在市場競爭中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為老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從而推動我國養老服務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祎.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服務產業化發展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10):188-189.
[2]魏婭.淺析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社區養老服務[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4):96-98.
[3]張慧,郝勇,周淑芬,等.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0(1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