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蘭
摘 要:家庭農場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組織形式之一,符合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在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轉變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介紹了濮陽縣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現狀,分析了其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建議,以期為家庭農場健康蓬勃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濮陽縣;家庭農場;現狀;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3-0059-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4.1 文獻標志碼:A
濮陽縣耕地面積9.25萬hm2,主要農作物是小麥、玉米、棉花、花生以及蔬菜、瓜果等,養殖業以生豬、肉羊和蛋雞為主。濮陽縣經濟發展依賴于農業,是典型的農業發展縣。
1 濮陽縣家庭農場現狀
截至2018年底,濮陽縣共有324個家庭農場,農場資產總額4 267萬元,涉及流轉土地1.01萬hm2,流轉價格500~800元/667 m2。其經營組織形式以個體工商戶為主,涉及人員985人。
從產業結構所占比例看,種植業約占67.5%,主要生產小麥、玉米、花生、水果、中草藥和蔬菜等農林業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畜牧養殖業約占26.9%,生豬2.67萬頭,蛋雞12.3萬只,肉羊2.5萬只,養殖飼養總量約占濮陽縣的23.6%;種養一體化約占3.6%,其他休閑觀光農業和特色餐飲等約占2.0%。
2 濮陽縣家庭農場存在問題
2.1 土地流轉障礙較多,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
土地流轉涉及很多核心利益,比如,流轉價格及支付方式、流轉期限、種糧補貼等,很多細節需要深層次考慮。土地流轉市場起步較晚,政策引導不太成熟,市場交易規則涉及面不寬,導致土地流轉并沒有出現預期的快速發展勢頭[1]。
從土地面積和規模生產的角度來看,一方面,一些家庭農場為了擴大生產規模,需要成片集中土地;另一方面,土地承包農戶的土地分散且面積小。家庭農場如需大面積土地流轉,就需要很多農戶的土地,人數較多,很難取得一致。據調查,約63.2%的家庭農場認為,在土地流轉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價格、土地位置、面積以及承包人附加的不合理要求。
2.2 勞動力不足,無法滿足生產需求
據調查,濮陽縣家庭農場平均勞動力為3.4人,人均管理土地面積1 113.3 m2。很多家庭農場勞動力年齡在55~60歲,文化水平不高,多依靠經驗管理。農忙收獲季節,繁重的勞動農活需要較多勞動力,而農村年輕勞動力大多進城務工,雇工嚴重缺乏。很多家庭農場缺乏大額資金用于購買農機設施,機械化作業普及水平不高。如果租用設備,生產成本增加,進一步降低了經濟效益。
3 家庭農場發展對策
3.1 建立基于利益共享的土地流轉制度
一是創新土地流轉形式。鼓勵農民以多種形式長期流轉承包地,鼓勵通過互換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問題,鼓勵農民在自愿前提下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龍頭企業[2]。通過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動實現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二是嚴格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尊重農民在流轉中的主體地位,村級組織只能在農戶書面委托下才能組織統一流轉。禁止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名義將整村整組農戶承包地集中對外招商經營。
三是研究制定農村土地流轉市場運行規范意見。督促地方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發布、政策咨詢等服務。引導土地流轉雙方簽訂書面流轉合同,保護流轉雙方的權益。
3.2 多管齊下構建完整的家庭農場
綜合運用支農再貸款、再貼現、存款準備金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持涉農金融機構加大對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投入。結合農業銀行“三農事業部”改革、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等涉農金融政策要求,扎實開展涉農信貸政策導向評估工作。加大對金融機構貫徹執行支農政策的考核力度,以評估考核引導帶動金融機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參考文獻:
[1]蘭勇,周孟亮,易朝輝.我國家庭農場金融支持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5(6):48-56.
[2]王慶鋒.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實踐困境及對策建議——以寧夏調查為例[J].當代經濟,2018(5):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