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廣林 趙艷華
摘 要:過度放牧導致草原退化為沙漠,多風季節極易爆發大規模的沙塵暴,這給京津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目前,京津風沙源治理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對各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論述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帶來的生態經濟影響。
關鍵詞:風沙源;治理;生態經濟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3-0103-01 中國圖書分類號:X321 文獻標志碼:A
1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屬蒙漢雜居的半農半牧區,由于人口和牲畜數量增長迅速,草原和耕地面臨的壓力較大,同時受自然氣候和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敖漢旗農田牧場的荒漠化越來越嚴重。1999—2001年,該地區發生了嚴重的干旱,農田牧場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成為京津地區發生沙塵暴和揚沙的來源之一。
工程區大力調整農業及農村經濟結構后,農民看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也在極力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農民收入。如通過向退耕還林的農民發放錢糧補助,增加農民收入。
2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生態經濟影響
2.1 生態效益
經過規劃治理后,敖漢旗農田牧場生態整體下降的情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全旗的森林及草地植被得到了較好的恢復。固定沙地明顯增多,沙塵暴天數明顯少于未治理前的天數。
2.2 貫徹落實國家政策,調動農民積極性
重視相關政策的落實,關注治理、管護責任及獲取收益的權利。農牧民承包的耕地及草原在種植樹草之后,需要由當地政府確認權屬。要提高相關政策的透明度,落實國家的各項政策,注重社會監督,將政策執行情況置于群眾監督之下。
2.3 改變農牧業生產方式
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開展以來,敖漢旗農牧業的生產方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畜牧業由自然放牧的模式轉變為科學飼養(定期圈養結合自然放牧)的模式,不僅有效保護了灌木,還提高了牲畜品質。農業生產由過去的靠天吃飯轉變為現在的科學種植,農田牧場的防護林建設起到了關鍵的保護作用。農牧民的年人均收入達到了8 000元。
2.4 提高農牧民生活質量
在敖漢旗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退耕還林等工程項目,將遠山、陡坡及地力低下的農田改變為林地,加大對優質農田的資金投入,打配機電井及建設水利配套設施,推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大幅增加了農民的收益。
3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是距北京最近的一個草原地區,由于人口和牲畜快速增長,草原面臨的壓力較大,同時還受到自然氣候和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錫林郭勒盟草原的荒漠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在1999—2001年的干旱期,錫林郭勒草原的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的破壞,不能有效發揮其生態屏障作用,威脅了北京和華北地區的生態安全。
面臨嚴峻的生態形勢,國家八部委在赤峰市和烏蘭察布市的部分地區開展了京津沙塵暴源頭控制項目。2001—2010年,該地區實行了禁牧放牧、生態移民、封山育林、空中造林、人工造林、退耕還林、草地管理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政策,基本控制了項目區土地荒漠化的趨勢,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到2006年,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共投入資金約3.15億元,包括建設投資約0.18億元,補貼投資1.38億元左右。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涉及了13個縣市,共完成1 180.59萬hm2的沙源治理任務。
北京地區的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涉及平谷區、密云縣、懷柔區、延慶縣、昌平區和門頭溝區等,主要工程包括建設水源保護區、深山綠化和規劃水土保持區,打造淺山景觀生態區和風沙荒灘控制區等多項內容。施工類型可劃分為4個方面,即林業規劃、農業規劃、水利規劃和生態移民,主要包括退耕還林、在荒山和荒地造林、人工造林、空中播種造林、爆破造林、封山治理等,建設水源和節水灌溉工程、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人工種草、生態移民和多個其他項目,對風沙的控制有著明顯的作用。
4 結束語
京津地區的揚塵、沙塵暴等災害的發生,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人體的健康。自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開展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人力和物力,改善風沙源區的生態環境,有效控制了沙源,生態經濟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