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
[摘? ? 要]中等職業學校應急管理工作是中等職業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借鑒廣西區內外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對中等職業學校應急管理藝術進行研究,構建應急管理體系,可以培養中等職業學校師生的危機意識,有效預防突發事件的產生,將校園一切突發事件消滅于萌芽階段,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化解危機的能力以及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能力,進而促進平安和諧校園的建立和中等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校;應急管理機制;管理藝術
2019年李克強同志在全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以及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中等職業教育將會成為未來的趨勢。然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體制的逐漸轉型,社會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形態,給中等職業學生帶來廣闊的發展成長空間的同時,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也在深刻地影響著世界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的中等職業學生,有的甚至嚴重歪曲了他們的思想認知和行為方式。加上中等職業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中等職業學校發生突發事件的機率不斷增大,因突發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也在上升,犯罪率也越來越高,據國家相關數據統計,職業院校學生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的犯罪數字增速明顯。中職學校學生遭遇校園暴力事件的頻率高達50%,其比例要遠遠高于其他類型學校,情況也更為復雜和嚴重。中等職業學校的危機事件大多是因為學生之間打架斗毆、尋釁滋事等行為。中職學生對于遇到不愉快的事情,78.81%選擇了打架斗毆,49.11%選擇了尋釁滋事,還有部分學生選擇了強奸、故意殺人、販毒等,這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當前應急管理存在的問題表現
目前,在中等職業學校應急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五個問題。
(一)應急預案體系不健全,專項預案可操作性不強
很多學校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都沒有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即便建立了,也是各個學校相互照搬,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制。
一是有些預案太過于抽象,太過于原則,缺乏層級間能夠相互匹配、相互銜接的內容,條例之間存在矛盾、重復的現象。在邏輯上,整個體系完備性、可操作性不強,還嚴重缺乏常態性演練,導致預案啟動后反應不及時,協調不佳。
二是責任目標不明確,獎懲模糊,沒有評估機制,一旦危機出現不好落實。
三是預案種類比較單一,多為食品安全事故方面的應急預案,防火抗震應急預案比較少,更加沒有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應急預案。
(二)應急管理教育培訓形式單一,師生危機意識薄弱
應急管理的效果取決于師生危機意識的強弱,師生危機意識的提高有賴于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許多學校的應急管理培訓以及演習、演練只是為應付上級的檢查,流于表面形式。在應急管理的教育培訓上,沒有專業的應急管理教師對師生進行培訓,缺乏相關的應急管理教材。
(三)應急管理組織體系不健全,協調能力不強
有些中等職業學校的應急管理機構大多是臨時性的,沒有固定的教職員工專門從事此項工作,多為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兼任應急管理工作,應急管理辦公室就是一個臨時機構、虛設部門,只是在某一辦公門口掛上一塊牌子,制度僅僅張貼在墻上,應付上級檢查。
(四)信息溝通機制不完善
雖然當前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已經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上報機制,但還應建立起突發危機前的信息溝通機制,在事件發生前,盡可能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各種信息,減少應對突發事件時產生的成本,才能更好地管控解決問題。當代中職生大多年齡在15—19歲,正處于人生發展階段的青春期,思維活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在學生群體中十分流行,學生在學校生活的各種事情都樂于在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上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和情緒,這與學生的心理特點是相符的。但學校的管理者不太重視這方面的信息溝通,很少關注學生在網絡上發表的觀點看法,這樣很難知道學生在想什么,也不容易開展學生工作,不容易發現事情的苗頭,直到事情爆發后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比如學生上課對某個科任老師不滿就會在微信的朋友圈或微博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老師能及時了解就能及時溝通交流,以免引起嚴重的沖突甚至身體傷害。
(五)心理危機干預缺失
心理危機干預是應急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危機干預做得好,可以避免很多突發危機。因此,心理危機干預應該得到中等職業學校應急管理者的重視。據調查,在中等職業學校中,目前約有26%的學生承認自身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困惑,需要學校提供輔導或咨詢的幫助。直到現在,仍有49.85%的中等職業學校在心理素質教育工作方面沒有投入經費,甚至還有一些學校根本沒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心理疾病的預防,即便有,學校也不是每個年級每個專業都開課,很多學校不舍得這部分經費的投入,總是能免即免,就算開課,也是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不僅如此,很多學校在對心理干預和預防的認識中存在誤區,比如一些學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其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主動適應各種人際交往關系,處理各種困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另一些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當成學生的一種個性心理缺陷修補。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要達到促進全體學生人格的完善,不僅要在引導上下功夫,同時還做好對突發事件的心理干預和日常預防,這一方面的缺陷也是當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
二、當前應急管理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應急管理理論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而應急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一個較長的建設周期。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應急管理存在問題主要是因為以下幾種因素。
(一)思想方面的因素
危機管理主要靠的是平時的工作積累,即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對全體師生進行安全警示教育、培訓等,讓師生產生危機意識。長期以來,學校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對于在平時學習工作生活中可能引發的災害事件等危機問題不以為然,安全危機防范意識十分薄弱。
(二)管理方面的因素
在管理制度層面,目前大多數的中等職業學校管理制度都沒有進行更新創新,相對陳舊,各項規章制度還不夠健全,即使比較完整,也是東搬西抄別的學校的管理制度,對于應急管理制度更是如此。在管理中的參與力量層面上,政府和社會公眾等社會力量也是中等職業學校應急管理中的主力軍,讓他們參與到學校應急管理中來,不僅能夠有效彌補在危機應急過程中資源不足的問題,還能在危機發生后及時開展有效的幫助,大大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危機應急的效率。
(三)信息資源方面的因素
中等職業學校不重視信息資源方面的溝通與整合,造成信息重復建設和資源不能有效整合等現象。在日常信息管理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匯總渠道分散,應急信息平臺沒有建立。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方式跟高校極為相似,教師很少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僅僅靠學生干部提供的情況,往往存在瞞報、虛報的信息成分在里面,導致教師決策失誤,難以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更難以了解學生存在的矛盾問題,最后導致難以應對因這樣的矛盾引發的突發危機行為,不能及時、有效、全面的監測和預警。
三、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應急管理的對策
(一)增強學校管理者的應急管理意識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在管理上,切實維護和保障學生的權益。學校管理者必須努力增強自身的應急管理意識,同時強化對全體師生尤其是學校中層干部的應急管理的相關知識培訓,提高學校整體的安全應急管理能力和指揮水平。
(二)構建應急管理組織機構
學校應成立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組長應由校長擔任,分管學校安全保衛和學生工作的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應該包括辦公室、教務科、學生科、后勤服務科等相關科室的主要負責人,由學校辦公室主任擔任新聞發言人,負責與媒體的溝通,發布官方消息。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應作為一個常設機構,設立專門的辦公室。
(三)建立應急管理機制
應急管理是一個過程,各個要素、各個環節之間互相銜接,彼此影響,應急管理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原則。因此,應急管理機制應當包括應急預防、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善后處理等環節。①對每一個環節實施有效管理,防止向下一個更加嚴重的階段發展,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最大化地減少損失,是應急管理機制創建的基本要求。應急管理機制一般包括以下四個內容:
1. 應急預防機制
做好預案準備。制定預案的目的是提高應急決策科學性,明確各個處置主體的責任和各個處置環節目標,提高處置效率。因此,每一所中等職業學校應急管理領導小組制定相關的應急預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要加強預案的演練和宣傳,提高操作人員應急意識和應急實戰技能,通過實戰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的成熟度,為下一次應對突發危機工作做好準備。
2. 應急準備機制
預防措施不可能將所有的風險消解。因此,在突發事故發生前學校管理者應隨時做好應急準備工作,以便及時作出反應。學校突發事件接連發生,因此國家對每個學校應急管理職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被動變為主動,需要各種手段并用。因此,學校安全保障方面的人力資源儲備必須跟進。要培養一批專門負責安全工作的領導者,這批領導者必須具有戰略眼光、科學決策能力、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較好的溝通能力,并培育一批有很強執行能力的應急管理工作人員,發動一批具有應急意愿的教師和學生。②通過教育培訓,提高應急素質,快速積累資源,有條不紊地進行應對處置工作。此外,另一種人力儲備形式是對全校師生開展應急科普宣教培訓,旨在增強全體師生的應急意識和提高全體師生的應急能力。
3. 應急處置機制
應急處置是整個應急管理系統中的一部分,它是指因為管理系統未能發揮預防的功能導致事故爆發時所采取的緊急處置方式。③學校突發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突發性等特點,決定了必須在事件發生之前建立相應的危機處置機制。突發事故發生后,學校應急管理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應該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做好事故內容記錄,包括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傷亡損失情況等內容,并在第一時間通知相關教師、學生、家長、社會人士、政府職能部門。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組長要視突發事件嚴重級別上報上級部門或教育主管部門,同時立即組織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成員對事件涉及本學校工作范圍的情況予以了解查實,并開會討論是否啟動應急指揮機構。當突發事故特別嚴重時,應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請求應急支援,力爭將突發事件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總之,啟動應急預案系統,必須做到以下“四到位”:一是應急管理小組組長第一時間到位,統一指揮及時處理;二是處理措施得當,合理統籌;三是學校各部門之間協調到位;四是確保真實的相關信息收集到位,為學校科學決策及對外公布信息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
4. 善后處理機制
學校對突發事故應急響應處置完畢后,并不意味過程已經完成,也不意味著應急管理工作結束。應急處置的結束標志著學校組織的應急管理進入了新的階段。
一是學校要做好安撫彌補工作。應急處置結束后,學校要第一時間對受害人員及家屬進行安撫,并就事件給當事人帶來的各種大小損失進行科學評估,同時積極聯系保險公司做好理賠工作。此外,學校還應該采取積極措施適當地對受害人給予撫恤、補助、補償或提供司法援助,必要時應按照相關規定向政府或相關部門申請調撥援助資金及資助物資,確保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正常運行。
二是學校要開展調查工作。學校發生突發事件后,要深入細致地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全面調查,認真嚴肅地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舉一反三,汲取經驗教訓,堅決杜絕此類災難事故的發生。學校應組織成立由專家、上級領導、學校領導、教師代表等組成的事故調查小組,查清突發事件的原因,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三是學校要建立事后的學習機制。每一次突發事件的發生雖然都是不幸的,但對于學校來說又是一次新的學習和體驗。學校應該以此為鑒、認真總結,要對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科學理性地分析,對所造成的危害以及處理措施的科學度進行評估,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并把每一次事故的應急管理編成應急管理案例。以這些應急管理案例為題材,在全校師生范圍內開展后續教育與宣傳活動,對師生進行再教育。從中發現舊有的管理體制潛在的各種問題,從而對此修正改進,防止此類事件再發生。
四是學校要開展心理恢復工作。善后的重點工作應該是事故相關人員的心理恢復,因為事后相關人員普遍會出現心理問題,如抑郁、人際交往恐懼和藥物濫用等。對于正在成長的中等職業學生來說,這些創傷的經歷會影響他們的成長、生活和學習,會使他們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不安全的,生活是很痛苦的。①一旦在將來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出現類似事件時,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病理心理就會反應出來。因此,在應急處置結束后,學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積極聘請心理咨詢專家和組織本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心理恢復的工作中,要通過各種手段對創傷性事件受害人尤其是那些存在嚴重心理障礙的師生及時進行心理干預,開展一系列心理疏導活動。
四、結論
中等職業學校中常見的師生間、學生間交流過程中引起的危機事件共分為潛伏、爆發、發展、恢復四個時期,與這四個時期相對應的中等職業學校的應急管理分為預防、準備、處置和善后四個階段,并且預防機制應該為整個應急管理機制的核心。危機事件種類繁多,有些是可以預防和提前消除的,有些是不可避免的,如地震、洪災等,但可以通過各種預防措施將危害降低到最小,突發事件中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可以通過事前預防得到減少。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管理者應該把預防危機事件的發生放在首位,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應急預案,爭取把危機事件引起的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