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洪瑞 張安震

摘要:本文對消費文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旨在揭示設計中商品符號對社會及消費者的消極影響。進而提出在物品的包圍下,人的情感層面缺失是現(xiàn)如今設計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并從設計師的角度進行分析:怎樣堅持設計的初心,提升設計師的社會責任感。人是復雜的情感動物,設計產品的初心應該本著情感化的理念,為人所服務。
關鍵詞:消費文化;產品設計;設計師;責任
中圖分類號:JO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2-0079-02
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認為21世紀將是消費文化的世紀。廣義的消費文化包括消費活動中的物質和精神產品,也包括與消費相關的生活方式、理念與價值判斷。隨著資本的擴張,消費文化日益暴露出其弊端,消費文化對人類社會和消費者的影響體現(xiàn)在物質和精神的各個層面。作為設計師應該理智地設計,注重為人的本身設計,而不是設計僅僅代表符號化的商品去迎合市場。本文嘗試對此問題展開探究,以此探討設計師在消費文化背景下的社會責任。
1 當代社會消費文化的弊端
現(xiàn)如今消費占據(jù)了現(xiàn)代人生活的主導地位,但是當人們沉浸在購物的喜悅時,也許并沒有想象到自己正在參與消費游戲。在消費游戲中,人們購買的物品都被標上了隱形的符號,而商家在當中扮演童話故事中蠱惑皇帝的騙子,他們鼓吹自己的商品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無論什么商品,甚至是無用的商品,只要將其貼上價值符號都會有人乖乖買單,并會讓消費了的人獲得別人的羨慕而得到虛榮心的滿足。作家梁文道認為,今天的消費社會與以前的生產型社會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人們過去認為生活的價值來自于工作,因為人創(chuàng)造了一些東西,或是他們做了一份工作,這使人覺得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但是在今天,工作的意義是空洞的,真正讓人們感到生命是完整的其實是消費——我就是我買的東西。我消費,所以我存在。
關于價值的定義鮑德里亞在馬克思的基礎上有新的定義。馬克思區(qū)別了三種不同的價值:(1)價值;(2)交換價值;(3)使用價值。鮑德里亞提出來第四種價值——符號價值,即商品在物體系中通過區(qū)別自身并獲得奢侈地位的價值。并提出,符號價值超越了其他價值因素,開始成為所有價值中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為什么商品之間有所區(qū)別?在所有量化標準相同的基礎上,品牌符號賦予了商品的聲望與地位,將這些商品置于物品等級的頂端。舉一個極端的例子,美國品牌出售的Supreme板磚,這是一塊真實的板磚;與其他板磚唯一不同的是它印著品牌的logo,由Supreme作為限量單品發(fā)布并售價不菲,這不意味著它比其他普通的板磚更好用,而是因為它的品牌,也即是它的符號,將他和其他的板磚區(qū)別開來。
我們縱觀歷史,經久不衰的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品,我們從先人那里繼承了那么多的物品,我們能從這些物的身上尋找到每一代文明的印記,那么我們這一代的文明印記是什么呢?被符號化的物質本身的價值是其真正的價值嗎?
2 消費文化對消費者的影響
鮑德里亞《消費社會》中有一個小故事:太平洋上群島上的土著人看到白人在空中開飛機飛翔時非常困惑。他們在自己的森林里安排一個像機場一樣的地方,然后用樹枝和藤條搭建“飛機場”,仔細地繪制出發(fā)光的地面,然后耐心地等待。他們相信在這樣一個偽造的機場之后,將會有真正的飛機來。鮑德里亞用這個故事來解釋,消費者像那些傻乎乎的土著人一樣,消費者買了很多東西,因為他們看到了廣告中買這些東西的人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所以他們把這些東西買回來放在家里,他們覺得只要等待,幸福就來了。
消費者面對紛雜的消費社會似乎都失去了判斷力,他們想追尋不同,所以購買廣告里的商品,卻不想自己買到的只是成千上萬商品中的那一個。
3 消費文化影響下產品設計師的社會責任
3.1 產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
產品設計不僅僅是設計出具體的物品或是一種設計服務,更重要的內涵是設計一種關系,包括四個方面的聯(lián)系:物與物、物與人、物與環(huán)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面對設計泛濫的時代,設計在滿足一代人消費優(yōu)勢的同時,也會引發(fā)許多問題和糾紛:種族、性別、精英、窮人等。那么設計的目的應該是什么呢?設計師應該承擔責任,始終保持理性的設計,設計需要誠實,設計師想要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們的設計能減少資源浪費嗎?我們的設計能給人帶來幸福嗎?我們的設計能進一步提高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嗎?我們的設計技巧能給別人帶來靈感和機會嗎?
3.2 產品的造“型”設計
深澤直人建立的品牌+0,繼承了無印良品的商品沒有商標的風格,我們從深澤直人的設計中可以找到設計師初心的純粹。例如,日本的+0公司出品的Pop Up方式的烤面包機,很多人都會很疑惑,為什么不設計兩個面包片插口,這樣效率就會高很多,可以同時烤出兩人份的面包,但是深澤直人他的理念是:“用一臺烤面包機烤出一片面包”。如果有兩個人吃的話,你就會先烤給對方,所以使對方感覺很好。這就是他一直倡導的“無意識設計”的具體表現(xiàn)。深澤直人將人的潛意識行為視為驅動力,他稱之為“設計融入行為”,因為好的設計會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我們的行為中,并被融入到我們的生活方式中,而沒有思考的負擔。深澤直人的無意識設計可以分成如下三個角度:A.動作與功能可見性B.動作的激發(fā)C.情緒的激發(fā)。動作與功能的可見性,指的是用戶能夠非常容易地理解和領會產品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去降低用戶的學習和認知成本;動作的激發(fā)指的是當用戶要完成一個動作的時候,潛意識的層面就足夠反饋所需要的回應;而情緒的激發(fā),很大程度上是對于用戶情感的刺激,人是復雜的情感動物,設計的初心應該本著情感化的理念為人所服務。
3.3 設計“情感化”
人們生活在物質符號的世界,忽略了精神和情感層面的追求,設計的人性化、情感化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的作用日漸凸顯。
人性化設計的表達方式在于,以有形的物質態(tài)去反映和承載無形的精神狀態(tài),包括:(1)通過設計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裝飾、材料等的變化,引發(fā)人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2)通過對設計無功能的開發(fā)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滲透人類倫理道德的優(yōu)秀思想,如平等、正直、關愛等,使人感到親切溫馨,讓人感受到人道主義。人性化化設計擺脫了現(xiàn)代設計中理性、抽象表現(xiàn)的束縛,把產品的使用者——“人”的重要性放在了第一位,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性的回歸。其特點在于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情感化設計是指通過各種形狀、色彩、肌理等造型要素的使用,將情感融到設計作品中,在消費者欣賞、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激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產生共鳴,進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情感上的滿足。情感化設計是心理學在工業(yè)設計學科的一個應用,也是工業(yè)設計中高端設計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代表人物是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他在《情感化設計》一書,旨在引導廣大設計者重視人們的情緒,在設計中考慮產品的情感因素。一個成功的設計要在重視產品的易用性的同時強調產品對用戶的情感影響。諾曼指出:情感化設計中對產品的設計要有三種水平:本能水平的設計、行為水平的設計和反思水平的設計。本能水平的設計關乎產品外形,行為水平的設計關乎到產品使用的樂趣和效率,而反思水平的設計則涉及用戶的自我形象、個人滿意度、記憶等因素情感化設計對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的意義在于:把設計師、使用者的情感融入到產品設計中,使設計的對象從一個工業(yè)產品上升到了擬人化的境界,給設計對象注入了靈魂,使產品能先與設計師、之后與使用者進行情感的表達和交互。
不同的消費群體對商品有著不同的情感訴求,為了使產品與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聯(lián)系”,設計師要研究不同類型人群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從消費心理的多維性和差異性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多層面的設計反思、多循環(huán)的信息反饋,使產品設計能夠充分滿足現(xiàn)代人個性化、多樣化、多層次的情感需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在具體的設計中,對人性化、情感化的強調應該適度,過度最求滿足人性的消費欲望,也是消費文化的弊端,可能帶來環(huán)境乃至生態(tài)的災難。
3.4 設計“以人為本”
一個民族及其文化是相攜共生的,不同地域文化所折射出的審美認知及自我需要不同。當人與產品互動時,產品會傳遞文化和信賴。在滿足產品自身功能性的條件下,要更關注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享受,因此,注重情感訴求在產品審美中的應用將成為設計的發(fā)展方向之一。創(chuàng)新是核心,實踐是根本,這是設計專業(yè)產品設計最著的特征,也是將創(chuàng)意變成現(xiàn)實的唯一途徑。設計者在綜合所有設計因素后應將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放置首位,以此綜合考慮人與產品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協(xié)調關系,把握最具個性、最具價值的情感化設計,體現(xiàn)出對人性的關懷,并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最佳的體驗感。
4 結語
在消費社會中,消費文化使人們的的消費欲望不斷增長,作為設計師我們必須理性地看待這一情況,做到放眼世界、著眼未來,不單單為了經濟的增長而設計符號化的無用設計,也不為了取悅人們而做過度設計。著眼現(xiàn)實,設計師制造消費的同時要引領正確的消費觀,要負責任地引導消費者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念。
參考文獻
[1]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曹偉智.“教學”直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全國重點美術院校第三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論壇主題發(fā)言[J].藝術工作,2016(06):114-117.
[3]邵穎。設計責任——消費背景下用戶研究與設計[J].設計,2014 (4).
[5]唐納德.A諾曼.情感化設計[M].中信出版社,2012,6.
[6]梁文道,開卷八分鐘[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