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的手工印染工藝,其生產過程復雜、耗時、勞動密集。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手工印染的圖案、色彩和形狀逐漸變得多樣化。對傳統的手工印染技術在服飾上的應用,其個性品味逐漸成為人們對服裝消費的選擇之一。本文基于對印染工藝在服裝設計領域中的應用,從印染的傳統工藝和藝術美學角度加以詮釋,進而分析出成衣中設計理念涉及到的民族風、傳統工藝的繼承與創新,為印染工藝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繼承和發揚視角下,最大范圍為服裝設計創新尋找差異化市場提供一些見解。
關鍵詞:印染工藝;服裝設計;應用;文化遺產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4-0130-02
Abstract:As a traditional manual printing and dyeing proces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s production process is complex,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ntensiv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patterns, colors and shapes of traditional manual printing and dyeing have gradually become diversi?ed.For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handmade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ology in clothing, its personality taste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choices for people to consume clothing.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ology in fashion design,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and art aesthetics of printing and dyeing, and then analys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national customs and tradition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design concept of ready-made clothes,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ology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search for a differentiated market for fashion design innovation in the largest scope.Some ideas.
Key Words:Printing and dyeing process;Clothing design;Application;Cultural heritage
印染作為一種時代發展的產物,在工業化快速進程中還是有別于大規模批量生產產品。中國傳統的手工印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在中國古代,“染纈草”是印染工藝主要原材料,其發展演變從早期礦物顏料的染色到后期植物染料的染色,以及各種化學染料的染色,印染的形式也演變成最具代表性的蠟染、定型染色、扎染和現在的手繪。手工印染藝術在我國歷史悠久,但在現代大型機械生產的沖擊下,仍處于緩慢地發展,其每件印染作品最后都是作為獨一無二的商品呈現,無論是從面料、圖案、色彩和形狀都是工匠們別具匠心的傳承手工勞作之物。目前,雖然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仍保留著手工印染的生產方式,但近年來,“保護手工印染藝術”的聲音越來越弱,需亟待重視和發展?;诖?,探索印染與現服裝設計的結合與創新,展示印染的獨特魅力,為服裝設計的設計意圖、視覺效果與創作選擇最佳的工藝和相應的面料,在文化理念、服裝生產、運營、銷售等環節走差異化道路,就顯得格外重要。
1印染相關概念
在中國古代,印染是人們手工制作之一。在當時,印染被稱為有圖案的絲綢織物的“染纈”,纈草不僅指印染方法,還指用色染色的過程一個染料。其“印染”一詞按照印染流程又分為兩部分,是“印花”和“染色”,這兩種工藝都是對“染纈草”在面料表面形成圖案的工藝流程的統稱。
2印染的工藝與美學價值
2.1印染工藝的分類1)扎染。扎染是我國傳統民間手工印染藝術代表,也是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之一。扎染由扎結和扎染色兩部分組成。根據提前設計或設計意圖,把預設好的圖案用針和線進行縫合,對織物面料進行折疊和多次重疊,其過程因為用過針和折疊有些部分不能染色,而剩下的另一部分織物面料就可以染色形成一定圖案。
2)蠟染。蠟染是在織物上用蠟涂或涂抹圖案,待蠟凝固后染色,最后除去蠟油,蠟染利用蠟的獨特的抗染色性能,其用于染色的蠟將顯示用蠟密封的圖案。因為蠟會導致許多裂縫,再凝結和收縮,織物面料翻轉或人工折疊和摩擦,染料就會沿著裂縫滲入織物,形成一種叫做“冰裂縫”或“蠟”的圖案裂紋,這些圖案的形成具有獨特的紋理效果,自然生動、隨機性強、藝術魅力獨具特色。
2)型染。型染這種工藝在中國似乎不太常見,但在日本有“紅型”這種印染方式,它的染色也是基于中國傳統的扎染發展而來,其主要特色是沿用了中國民間藍色和靛藍顏料進行染色,在藍色或者白色面料布上進行預先設計好的圖案進行染色。
3)手繪。手繪是指在織物上直接使用刷子等繪畫工具及相應的顏料、染料及助劑,在布料上繪制圖案。手繪藝術形式也可以分為線條填充和直接繪畫和染色,在面料上直接繪畫和染色的方式與中國繪畫中工筆畫有異曲同工之處。其手工印染方式歷經數千年的發展,除了扎染、蠟染、型染、手繪等常見的手工印染技藝,還有凸版印花、拔染等手工印染技法。
2.2印染圖案的美學價值分析
2.2.1印染圖案的裝飾風格
印染圖案的局部裝飾在圖案和色彩上具有一定的獨特美感。印染所形成的圖案與精美的刺繡圖案和織錦圖案相比,圖案以其隨意、易用的特點,深受喜愛。圖案的局部裝飾效果一般與整體服飾形成一定的視覺對比,能迅速吸引注意力,集中視覺注意力,增強服飾的視覺沖擊力,使服飾更具流線型,從而體現設計師的設計理念。
2.2.2印染圖案的造型特點
1)點的結構造型。線在服飾上的造型一般以邊緣或某一局部的細長圖形來呈現,印染有位置又有大小的變化,點的直觀特征是短而小的簡潔形態,觸點蘊含著強勁的潛在力量,運用合理不僅使服裝引人注目,而且還能充滿韻味[8]。印染造型的風格圖案中的點是抽象的,沒有固定的大小,它的形態輪廓也是千姿百態、各具特點的,它通常裝飾在服飾的局部,以不規則的圖紋形態,通過排列、穿插或隨意的散落在服裝上,形成靈活多變、富有生氣和節奏感的視覺效果,使圖案產生豐富的變化。
2)線的結構造型。線是一種具有細而長性質的形態,是點的運動軌跡所形成的,在幾何學上,線只有位置和長度,沒有寬度,但在造型藝術上,它則具有位置、印染線的造型不規則或隨意彎曲,給人活潑、或優雅、或含蓄、輕快等特點。線在服飾中的應用具有使觀者視線沿著線形方向不斷移動的特點,這種特點在服飾中,往往能通過對視線連貫性的引導,強化對空間形態的劃分和界定。
3)面的結構造型。面是點的密集或線的移動軌跡,根據移動軌跡的不同會呈現形態不一的狀態,自由,帶有某種視覺肌理感。面的集中會給人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情感含義以及審美趣味。印染中的面抽象自然,沒有具體的輪廓限制,任憑墨汁的流動、滲化,揮灑自如,并且富有深淺變化。印染所形成的面的形態,有規則的、有不規則的、有暈染,因張力的自然流淌所形成的邊界形狀,又或者借助水的稀釋,自然的暈染、化開,形成稍縱即逝的蜿蜒;或滲透綻開,形成深淺與斑駁的色塊。
3服飾應用中的印染圖案美學表現形式
3.1印染圖案的美學表現形式
1)意象的表現形式。意象是“意”象的意象。它是指認知主體在與客觀事物接觸后,根據每個人自身的情感來源傳遞的一種意象信息。印染過程中的圖像是染料間相互滲透和暈染的現象,沒有具體的形狀。它與中國傳統繪畫中潑墨手法所體現的意象相似。它是以無形為基礎,用簡單的筆觸來表達豐富的圖像,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和藝術形象可以用抽象的對象來表達。
2)肌理表現形式。印染在服飾中所表現的肌理感屬于后者,它是通過手工染色使面料呈現出特殊肌理紋樣的手法,它能使圖案更加豐富多變,其紋樣的獨特性是其它印染無法比擬的,在個性化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肌理圖案抽象隨意,在色彩上卻統一,不會讓人眼花繚亂,以平面形式造就立體的視感,是又有別于其他印花所具有的規整感。這種特殊的服飾肌理效果,即增加了服飾帶給人的視覺沖擊力,又具有自己獨特的紋樣特征,使服飾更具有裝飾性。比如:印染的手繪式肌理表現形式主要是指借助各種繪制工具,運用不同的手繪方式,將染液繪制于布料上,任由其自然融匯和滲透,所產生的一種自然的肌理形式。
3.2印染圖案的價值體現
1)崇尚自然和感性。社會的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現代的便利和巨大的物質財富,但同時,它也帶來了生活的快速節奏和巨大的生活壓力。所以在這種壓力下,人們開始珍惜,回憶起寧靜、平和、舒適的生活態度,這種變化體現在審美心理中,即更多的追求。當尋求“回歸真理”作為崇尚自然,向往平靜,趨于返璞之時,其印染藝術就在設計心里層面顯得更加親切、溫暖和放松。因印染大多采用棉、麻等面料,柔軟柔和的特點與水泥和金屬形成了強對比,其藝術形式不同于大型工業機械化生產,因而更具感性和人性化。
2)追求民族風格。對大多數人來說,以傳統紡織印染技術帶動了“民族風格”。在少數民族服飾中,有許多傳統圖案要素內容的諸多形式的表達,是帶有地域文化和風俗習慣演變過來的,當下很多服裝設計,通過傳統的民族紡織印染方法來確定“復古風格”,民族風與時尚原本是一個整體,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二者往往在交集的時候是恢復與再現傳統文化背景下,展現服裝古色古香的風格。因此,在復古服裝設計中的流行趨勢中,傳統紡織印染技術對設計有著直接的影響。印染技術在服裝中的應用具備諸多的優勢所在。由于扎染圖案效果的隨機性,在服裝設計中一些抽象象形元素的運用具有生動趣味性,使其扎染最后效果具有一定的張力;不規則的扎染圖案的獨特唯一,體現出扎染服裝作品效果的活躍性。在色彩的選擇上,同色系的單色(藍色)或扎染圖案產生一種無拘束和諧的視覺效果,其效果與多色系染圖案的形成反差美感沖突,生成一種邊緣模糊的靈動感。
3)彰顯審美個性。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手工染色藝術追求其獨特的個性也在不斷進步,由于印染具有其獨特的紋樣,工藝制作靈活,便于根據個人審美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紋樣設計。印染的圖案設計,無形中滿足了人們對個性化的追求,而且由于大多數是手工印染技術,幾乎每一件手工印染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的偶然性和不完全的復制,這些特征決定了手工印染的獨特個性美,也符合當今人們對個性和自我認同的追求。
4結論
在一些服飾應用中,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逐漸變化,服裝設計也越來越注重印染這種技術的結合。一方面,在展現時尚設計的獨特風格,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根據不同的服裝創意需要不同的服裝面料,采用不同的印染工藝,尋求手工印染與現代服裝設計的結合,就是本文所研究的重點和意義。手工印染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經歷了幾千年的變化,然而,在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影響下,這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具備許多大型機器不可替代的工藝。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希望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手工印染藝術,了解其藝術美與情趣味,從而支持和保護手工印染藝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的“新”藝術形式的回歸生活和工藝再創造,并在視覺、觸覺上展現一種全新的感官體驗。
參考文獻
[1]陳欣,郭昱.數碼印花圖案在真絲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紡織導報,2017(12).
[2]劉冬云,吳彤.冰染在蠟染藝術中的應用[J].絲綢,2017(09).
[3]鄒嵐,張靜.手工印染和數碼印花在絲巾設計中的對比研究[J].紡織導報,2017(08).
[4]王明俊.藝術設計領域的印染工藝有效應用[J].染整技術,2017(04).
[5]呂雨階,王宏付.山東彩印花布圖案解析及設計應用[J]絲綢,2017(03).
[6]姚月霞.蠟染和扎染藝術的圖案風格及印染技術研究[J].染整技術,2017(02).
[7]王文麗.蠟染及扎染手工印染技術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染整技術,2017(01).
[8]宋小娟.潑染藝術特征及其風格圖案在服飾上的審美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