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獻紅
[摘 要]習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并鼓勵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在我國,高校畢業生占新進入市場勞動力總數近一半,其職業生涯發展直接關系著“中國夢”的實現。本研究有助于大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夢”內涵,并將其融入到個人職業生涯發展中,從而將個人夢想和“中國夢”融合。
[關鍵詞]“中國夢”教育;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1 背景介紹
目前我國高校對職業生涯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正在逐漸提升,雖然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為落后,但是2008年以后所有高校都已經開設了職業生涯與就業創業相關課程,此舉也是極大地響應了教育部頒布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教高廳〔2007〕7號)文件。自此,我國高校開始了職業生涯教育的征程,各高校也在校內設置相應部門機構,共同為大學生職業發展和職業生涯教育努力。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通過翻閱大量文獻資料,我們發現單獨研究“中國夢”教育和單獨研究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文章數不勝數,但將二者有機結合深入探究“中國夢”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相互關系的研究較少。由于“中國夢”的說法出現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年,探究“中國夢”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相互關系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全面地認識二者之間地聯系,進而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促使其將個人職業生涯與“中國夢”聯系起來,明確其奮斗的目標并增強其奮斗的動力。
2 “中國夢”的基本內容
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他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習總書記精準地道出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夢想,就是希望過上好日子、希望看到國家興盛,就是實現我們祖國的偉大復興。將其深刻內涵濃縮為“中國夢”,令每一個中華兒女心潮澎湃、感動不已。“中國夢”凝聚了我們共同的情感共鳴,喚起了我們共同的奮斗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奮斗的力量無窮大。除此之外,“中國夢”還是一種夢想和信仰教育,對于每個中國人尤其是大學生更是如此。
3 職業生涯教育的基本內容
3.1 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其本質是做計劃。要想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首先必須對個體和社會有清晰準確的認識,其次是明確個人真正的追求,最后是制定出達成目標所需要做的努力。
3.2 職業生涯教育
職業生涯教育其實就是一種教授個體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活動。職業生涯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學校教育,進而明確如何將大學所學與具體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增強了大學生的人生方向感。
4 “中國夢”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關系
4.1 兩者之間具有共性,并互相促進
“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全社會每位勞動者辛勤的工作。只有每個人都堅守自己的崗位才能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只有每個人都適合自己的崗位,“中國夢”才能高效地實現。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是指導大學生如何設立科學的職業奮斗目標,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的教育。 “中國夢”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既存有共性,都內含職業性這一特點,同時又相互促進,“中國夢”教育可以使職業生涯教育更加深刻和完善,職業生涯教育可以促進“中國夢”的實現。
4.2 “中國夢”是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靈魂
“中國夢”這一概念一提出瞬間就引起了全國十幾億人民的共鳴,每個人都有夢想,也正是因為有夢想每個人才如此積極努力地活著。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本質是讓大學生能夠明確未來職業目標,學會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更好地為實現職業夢想和人生夢想而努力,也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現在很多大學生都缺失夢想和信仰,混混沌沌地隨波逐流,對他們來說增強夢想和信仰教育更為關鍵。因此,我們說“中國夢”教育是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靈魂。“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在目標和情感兩個方面牽動著每個人,大學生如果能夠深思“中國夢”的內涵,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奮斗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理想信念看不見摸不著,卻對大學生職業成長之路至關重要,是一種活的靈魂指引和供給源泉。
4.3 將“中國夢”融進職業生涯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教育和培養大學生使其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開創自己的職業發展。我們判斷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標準就是看大學生經過大學教育是否有更美好的人生。但是,只是擁有知識和技能還不足以成就其美好生活,更為關鍵的是要鑄就大學生夢想和信念教育,讓精神和內心充實美滿。如果我們將“中國夢”注入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過程中,將有助于大學生構建積極向上、正面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有助于高校開展內涵豐富、精神文化濃烈的職業生涯教育內容和活動。二者相結合,能夠給予大學生將個人、家庭、學校的夢想期盼與國家和社會發展聯系起來,將自己貢獻給國家和人民的同時,也逐漸成長成熟起來。
4.4 “中國夢”為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提供了根本保障
現代社會愈加的多元化,各種思潮、實踐、嘗試都有了發展的空間。中國大學生從小到大一路的教育培養,凝結著父母、社會和國家的投入和期盼,他們學成的目的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職業,開始回饋家人和祖國。那么,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各種信息咨詢充斥我們周圍,究竟怎樣才能保障我們的大學生畢業之后的職業生涯少走彎路,避免走錯路呢?追本溯源,我們發現還要回到原點,尋求人們心底最真實、最本質的渴望。
中華民族在近代經歷了無數的戰亂,飽受戰爭之苦,中國共產黨帶領勞苦大眾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經濟建設的中心工作,逐步建立了小康社會,未來我們還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期望。“中國夢”的提出正是完美描述了人民心底這種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那么,我們將“中國夢”注入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用這種最本質的期盼作為大學生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就能夠有效保障代表著中國未來的大學生們的職業教育和職業發展不走錯路、少走彎路。因此,我們認為“中國夢”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結合,是給后者提供了根本保障。
5 總結
本文著重探究了“中國夢”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相互關系。文章先后介紹了“中國夢”和職業生涯教育的基本內涵,在此基礎上詳解了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認為“中國夢”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具有共性,能夠相互促進;“中國夢”是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靈魂,并能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中國夢”教育為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提供了根本保障。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系統認知了具有時代意義的“中國夢”教育和傳統的職業生涯教育之間的相互關系,既有助于二者的宣傳和發展,又為二者深度融合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關培蘭,張愛武.職業生涯設計與管理[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 洪向華.民族復興中國夢[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3.
[3] 冷溶.什么是中國夢,怎樣理解中國夢[N].人民日報,2013-04-26.
[4] 程美東.如何從理論體系上把握“中國夢”[N].北京日報,2013-04-26.
[5] 邱德勝,王玉鵬.“中國夢”的雙重內涵[N].光明日報,2013-05-10.
[6] 何順姣.“中國夢”視域下的大學生職業觀教育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5.
[7] 魏東初.中國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新視野[J].思想理論教育,2014(04).
[8] 姜曉龍.大學生“中國夢”教育探析[D].天津工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