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雷 陳捷
[摘 要]案例教學法在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崗前培訓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有利于激發(fā)頂崗實習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促進專業(yè)知識向職業(yè)能力的遷移,保障頂崗實習的順利開展。在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與實例教學法和研討式教學相區(qū)別,重點把握案例的收集、案例的編撰、培訓教師角色的定位、與傳統(tǒng)講授的結合等環(huán)節(jié),并不斷拓展案例教學適用范圍,滿足頂崗實習崗前培訓的需要。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頂崗實習;崗前培訓;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頂崗實習是高等職業(yè)院校培養(yǎng)學生崗位技能和職業(yè)能力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重要載體。高職院校在組織學生頂崗實習前,會結合實習企業(yè)需求開展崗前培訓。教師在崗前培訓過程中除了使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外,還可以探索使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進行研討的教學方法。現代教育研究認為,案例教學法起源于美國。經典案例教學法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蘭代爾(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應用于法學教育中,之后這一方法在經濟管理、職業(yè)教育等領域迅速傳播和得到廣泛應用。在崗前培訓中應用案例教學法,選取實際工作情境為案例,引導學生對這些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并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有助于學生完成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向職業(yè)能力的遷移,盡快適應實習工作,保障頂崗實習的順利開展。本文將主要探討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崗前培訓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誤區(qū)和重點,并給出了應用實例,以期為高質量的開展崗前培訓提供參考。
2 崗前培訓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
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崗前培訓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有利于激發(fā)頂崗實習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案例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改變了學生在講授法教學過程中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tài)。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和討論,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和知識分析現實工作中的問題,易于學生快速進入培訓狀態(tài)。同時,學生之間相互辨析交流,使比較抽象、呆板的理論教授變得生動鮮活,具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案例教學法在分析和討論過程中,在固有經驗和新知識方面,給予頂崗實習學生自覺的、主動的融合空間,同時讓學生形成較大的成就感,幫助學生形成主動思考——自我學習——探索運用——自我再學習的提升循環(huán)。
2.2 有利于強化頂崗實習學生的工作實踐性
崗前培訓中的案例大多取自擬頂崗實習企業(yè)發(fā)生的真實事件,因此,學生在思考分析和討論案例的過程中,能夠始終圍繞現實工作狀況,形成最佳的解決處理方案,避免了方案結果的理想化和虛擬化。該方案一經確認,便可運用于后續(xù)的頂崗實習工作中,有效促進培訓目標的實現。
2.3 有利于提高頂崗實習學生的綜合技能
頂崗實習學生在崗前培訓中,可以從不同主題的案例教學法中,逐漸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在今后的頂崗實習工作中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自覺性行為,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職業(yè)綜合技能。
2.4 有利于促進崗前培訓成果的應用
崗前培訓案例教學中最終形成的問題解決方案、業(yè)務操作流程、產品分析報告等,都是基于現實狀況、貼合實際工作情境的,也許不是最理想的,但一定是實際有效的,因此,能幫助學生將培訓成果應用于后續(xù)的頂崗實習實際工作中。
2.5 有利于提高培訓教師的“雙師型”素質
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實習實踐的“雙師型”教師是新時代高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和重點。在崗前培訓的案例教學中,培訓教師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充當不同的角色:編劇、導演、制片、發(fā)行人等。培訓教師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朗讀者,也不是教材文字的搬運工,因此,有利于培訓教師在專業(yè)知識、實踐能力、教學經驗等方面都得到更高、更好的訓練和提升機會,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師的“雙師型”素質。
3 案例教學法實施的誤區(qū)
在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崗前培訓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具有諸多優(yōu)勢,但是案例教學法與實例教學法和研討式教學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避免以下兩個方面的誤區(qū):
3.1 與實例教學法混淆的誤區(qū)
實例教學就是通過實例對所要傳授知識進行講解的一種方法。 它是一種介于傳統(tǒng)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之間的教學方法。與案例教學法相比,它不強求學生對案例進行預先判讀和深度思考、對基礎知識的預先掌握,以及對解決問題方案的自我探索,因為在實例中所有的答案是確定的,實例僅僅作為教師闡明觀點、佐證事件、驗證環(huán)節(jié)的一個手段,因此,實例教學仍是一種以知識傳授為主、綜合素質提高為輔的教學方法,一種以被動接受為主、自主學習為輔的教學方法。
3.2 與研討式教學混淆的誤區(qū)
研討式教學只是一種教學理念,如何真正應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實際情形靈活使用。如可以對某一知識點進行研討,可以對知識點應用的背景進行研討,還可以對知識的更深入研究進行研討等,而案例教學法是以解決具體問題為目的,強調用真實復雜的案例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氛圍,以幫助頂崗實習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從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由此支撐并鼓勵學生形成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拓展性學習能力。
4 案例教學法實施的重點
在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崗前培訓中實施案例教學法,需要把握案例的收集、案例的編撰、培訓教師角色的定位、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講授的結合等重點環(huán)節(jié)。
4.1 案例的收集
一是圍繞教學目標收集案例。教學目標是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原點。教學目標是由若干知識點、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知識點的運用等要素組成的,因此,教學目標的確立也就代表了案例收集主題、收集范圍的確立。二是以“問題”為引導收集案例。這里的問題一方面是指教學目標中的知識難點、知識重點、新知識點等,另一方面還要包含掌握這些知識的方法、經驗、技巧、要求、流程等內容,每個知識點的案例都應該包括:是什么、為什么、干什么、怎樣干等基本要點。案例收集越全面完整越利于后續(xù)案例的編撰。三是注重日常案例收集和積累。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中,要注意收集與頂崗實習有關的各種信息,及時記錄、分析、歸納、更新收集到的信息,日積月累形成豐富的案例素材。
4.2 案例的編撰
高質量的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根本。一個好的頂崗實習崗前培訓案例,通常要具備真實性、針對性、生動性、典型性、挑戰(zhàn)性、開放性。真實性講求案例所展示的情境不能脫離實際工作背景,可以是多個背景的結合,但不能是虛假的事實。針對性要求每個案例的主題應是唯一的,案例所涉知識、技能、流程、制度等內容要緊緊圍繞主題展開,避免多個主題在一個案例中并進的現象。生動性是指根據高職學生的學情特點,對案例情景的描述要生動,能吸引學生認真聽,認真思考,對案例的分析點到為止,重點是引導學生從案例中設身處地想到如果是自己會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啟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典型性要求案例背景的形成必須是一個大概率發(fā)生的事件,不要以極少發(fā)生的事件作為學習討論的基礎。挑戰(zhàn)性是指案例要含有新知識、新領城、新技術、新方法的探索和運用的可能,為學生思維拓展賦能。開放性是指案例在解決問題本源的基礎上還應該具備解決類似問題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4.3 培訓教師角色的定位
案例教學之核心在于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追求,作為學生,關鍵是思考、辨析和決策,對于教師則在于提問、傾聽和點評。因此,培訓教師的角色就要相應設定為場景的設計者、問題的引發(fā)者、討論的指導者、知識信息的幫助者和培訓效能的促進者。用一個簡單形象的說法就是:老師閉上嘴,學生張開嘴;老師靜下來,學生動起來。在案例教學法中,培訓教師必須對傳統(tǒng)講授角色進行自我否定、再塑,案例教學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滔滔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構建學習的對象,學生的觀點、學生之間辨析的內容、學生的決策才是課堂講述、傳授的主要內容,學生的發(fā)言、學生的討論才是課堂的主要表現形式。
4.4 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講授的結合
從知識傳播的角度,任何教學方法都離不開教師“講”,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都必須與教師的講解相結合。從這種意義上講,傳統(tǒng)講授法是案例教學法的基礎。這兩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組合對學生學習能夠產生正遷移效果。在案例教學中,先原理后案例或先案例后原理,要看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情和已有知識結構而定,但從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崗前培訓的本意是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來看,一般以先原理講授后案例分析為宜。
5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實例與拓展思考
在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崗前培訓中,實習企業(yè)的規(guī)章制度、業(yè)務流程等項目是重要的培訓內容,而部分教師可能認為此類內容確定,不容改變,缺乏學員討論、制定解決問題方案的空間,所以無法應用案例教學法。但事實上,案例教學法不僅可用于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探索,也可用于知識技能的記憶和掌握。以規(guī)章制度培訓為例,規(guī)章制度的培訓是以教導學生了解并執(zhí)行為培訓目的,因此,培訓教師可以就違反規(guī)章制度的教訓實例為案例素材,編撰場景性的教學案例,即以事件為案例背景,設定頂崗實習學生可采取的多種行為,以每一行為的發(fā)生預期設計提問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辨析、討論,然后決策出最佳的處理方案,再將此方案與規(guī)章制度的相應條款進行比對。這一案例教學方式,可以讓頂崗實習學生從了解、掌握、記憶、修正等多維度進行深度學習,有效實現“剛性制度,靈活學習”的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此外,案例教學法要求參訓學生應該具備相應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特別適合已經完成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在高年級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崗前培訓中實施。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在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崗前培訓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是促進高職教學產教融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保障頂崗實習高質量開展的有效途徑。當然,該教學方法還有著較大的發(fā)展空間,如何更好地促進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的相互銜接;如何編寫既與時俱進又適合特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案例;如何更好地組織案例研討,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推動“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產生以及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等許多問題都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KOWALSKI T J. Case studi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 New York:Longman,1991.
[2] 王青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3).
[3] 楊翠, 曹敏.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學生頂崗實習前培訓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10).
[4] 張運書.案例教學法的適用與實施——基于教育心理學的視角[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5(01).
[5] 周雷.微型案例教學在金融培訓項目中的應用研究[J].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