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吉斌
【摘要】“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開宗明義、旗幟鮮明地告訴我們,語言文字與我們生活關系極其密切,各個角落都離不開語言文字。
【關鍵詞】高考;字音字形題;語言文字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字音字形題以其注重基礎、內容豐富而受到高考命題者的青睞。2017年高考9套語文試卷中,有4套(全國卷Ⅰ、Ⅱ、Ⅲ和上海、江蘇卷沒有考查)對字音、字形進行了考查,而且都是以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分值3分。4套卷子均采用辨別正誤的形式。天津卷和浙江卷要求選擇“全部正確”的,山東卷選擇有錯別字的,北京卷選擇讀音和字義解析正確的。考查內容廣,形式多樣。
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能力層級為識記A。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習慣先看第一題;客觀選擇題的難易,很大程度關系著學生接下來做題的信心和準確率。在高三復習階段,筆者從錯誤選項入手,仔細分析命題角度,不斷了解命題點,建立解題方法,用以幫助學生排除錯誤答案,獲得正確答案。
一、錯別字辨析
錯別字的考查方法多為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完成字形的辨析,即在完整的句子中將正確的字替換成“音同形似”的錯別字。錯別字主要內容有兩字詞語、三字熟語和四字成語。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辨析字形當然要從字音和字義上下功夫。除了平時教學實踐中所教的形辨法、音辨法、義辨法外,筆者歸納了幾個小方法,搭建“腳手架”幫助學生辨析錯別字。
(一)形聲字識記
學生對漢字的構造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辨析的時候,基本按照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排除錯別字。筆者在高三復習時,常先教授“形聲字識記”方法。
形聲字是漢字從表意走向表音的突破。高考時設置的字也是常見的字詞,很少有冷門生僻的字詞。因此,借助形聲字識記方法,能夠排除一些錯別字。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說文解字》共收形聲字7697個,占常用漢字的大多數。形聲字的形旁有很強的提示字義的功能,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識記。
比如:
草字頭,與植物有關,如草、花;
金字旁,與金屬有關,如鋼、鈴;
雙人旁,與走路有關,如征、循;
月字旁,與肉體有關,如脾、膽;
王字旁,與美玉有關,如瑕、瑜;
歹字旁,與死亡有關,如歿、殞;
貝字旁,與錢財有關,如賬、貼;
遐想,考點為“遐”。“遐”字,經常與“瑕”“暇”形成干擾項。遐想的意思是“悠遠地思索或想象”,這就好像人的思想走了很多的路,所以用“走之底”。日字旁的“暇”跟時間有關,比如“閑暇”;王字旁的“瑕”跟美玉有關,比如“瑕疵”。同樣,是“帳簿”,還是“賬簿”?是“心肌梗塞”,還是“心機梗塞”?是“熨帖”還是“熨貼”?這些都可能成為高考題設置的命題點。
單是依靠死記硬背,學生一緊張還是會混淆兩者的區別。告知漢字造字方法后,學生就能從理論的高度行之有效地辨析,從而篩選出正確答案。
(二)“雙胞胎”原則
做好形聲字識記方法鋪墊后,再教授學生辨析別字的時候,提出“雙胞胎”原則。中國文化常以對稱為美,表現在文字上,常有“雙胞胎”式的趣味,表現為兩個詞的形旁多呈一致,彼此互為牽制,互為條件反射點。因此,在錯字辨析中,多可用“雙胞胎”式的對稱排查方法,以求便捷且快速地定位錯字。
比如:
纏綿悱惻,纏綿從“絞絲旁”;悱惻從“豎心旁”。詞義為:形容內心悲苦難以排遣或詩文、音樂等婉轉凄切。“悱”常被設置成“緋”。這既在內容上不能表達出內心的悲苦情緒,又與“纏綿”構成了“三胞胎”,破壞了漢字對稱之美,因此可以快速判定錯字。
輪輻,從“車字旁”。詞義為:車輪上連接輪輞和輪轂的部分。“輻”常被設置成“幅”,加之這個詞語出現比較少,學生接觸不多,就很容易忽略這個字的書寫。
一張一弛,從“弓字旁”。詞義為:緊縮和放松。這個詞語中的“弛”常被設置成“馳”,只要記住和“張”字雙胞胎,那么“馳”就是錯字了。如果碰到“松弛”這個考點,舉一反三,同樣可以使用。
菲薄,從“草字頭”。詞義為:微薄或瞧不起。常用于“妄自菲薄”中進行考查,“菲”常被設置成“緋”。
沉湎,從“三點水”。詞義為:沉溺。“湎”常被設置成“緬”,詞義實與“絲織品”無關。
熔……為一爐,從“火字旁”。詞義為:熔煉金屬的爐子或比喻鍛煉思想品質的環境。“熔”常被設置成“融”。由于詞語被拆開,學生容易忽略“雙胞胎”原則,但是仔細尋找,還是可以找出錯字的。
以上這些錯字都是考試時候學生的條件反射區,當學生看到這些“條件反射點”時,就能快速、準確地找到命題點,發現命題意圖,排除錯誤選項。“雙胞胎”原則雖然是授課中使用的小方法,但是由于這個方法簡單、好操作、易辨析,深受學生喜愛。
(三)語境聯想識記
很多詞語的書寫識記,由于越是常見字,越可能將錯誤的“音同形似”字放進選項,越可能被學生忽略。而詞語最具辨識度的方法之一,就是構建與生活語言環境的聯想。
比如:
一炷香,考點為“炷”。香是用火點著的,因此,“柱”為錯字。
照相,考點為“相”。與之相對的詞語是“攝像”的“像”。照片,是機器印出來的,就好像木頭一樣不能動,因此是“相”字。而攝像是可以通過影像機看到人的活動場景的,所以是單人旁的“像”。
坐鎮,考點為“鎮”。我們位居寧波市區,毗鄰鎮海,我們坐在鎮海邊上,什么事情都不用怕。因此,“陣”為錯字。
鍛煉,考點為“煉”。“真金不怕火煉”,有金有火才是鍛煉。因此,“練”為錯字。
金榜題名,考點為“題”。同學們高考想要考得好,努力做習題是關鍵,不做題目,很難“金榜題名”啊。因此,“提”為錯字。
蟄伏,考點為“蟄”。能夠做到蟄伏的,都是執著的蟲子(將執和蟲結合)。海“蜇”是浙江的蟲子,我們浙江人愛吃。
姍姍來遲,考點為“姍”。男女約會,女性同胞經常遲到,所以,晚到的基本都是“女”性。因此,“珊”為錯字。
蜚聲中外,考點為“蜚”。蟲子只有拼命發出聲音,才能讓海內外的人都聽得到;文章只能被人看到。因此,“斐”為錯字。
山清水秀,考點為“清”;綠水青山,考點為“青”。有山有水,山水清秀,是為美景;水也綠來,山也綠,是為環保。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記住兩句話,記住兩個字。
二、語音辨析
這道題考點主要設置在聲母、聲調和介母上,還有聲調方面的錯誤,這些主要是平時的讀音習慣和方言習慣成為干擾做題的因素,在學生日常生活交際中聽的說的,并不會都是正確讀音,設置考題時也將這些錯誤讀音標識為正確讀音,干擾學生選擇。比如,氣氛的“氛”,實際讀音為第一聲fēn,但是日常會讀成fèn。這樣的干擾項一多,學生做題就容易手足無措。除了要求學生熟練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正確字音,這些拼音的識記方法,依然采用“情境”記憶方法,以期幫助學生能夠識記。
比如:
竹篙,考點為gāo,常被設置成hāo。識記方法:竹子節節高,“篙”gāo為竹字頭,那么,另一個草字頭的“蒿”hāo就不是竹篙的搭配讀音。
向隅而泣,考點為yú,常被設置成yǔ。識記方法:向隅,是面向著墻角。墻角由兩個面構成,所以,“隅”就應該為第二聲。
白熾燈,考點為chì,常被設置成zhì。識記方法:寧波話中“白癡”和“白熾”音近,同學們看到這個燈,就想想這個詞,就可以記住了。
徇私舞弊、循規蹈矩,考點為“xùn”“xún”,兩個讀音經常設成互換。“徇”和“循”兩個字確實比較容易混淆。識記方法:看字的另一半。旬和盾兩個是非常明確的第二聲和第四聲,但是和形旁“彳”放在一起,讀音正好相反,“徇”為第四聲,“循”為第二聲。
涇渭分明,考點為“jīng”,常被設置成“jìng”。識記方法:涇渭分明比喻界限分明,兩個讀音也是第一聲和第四聲,形成“+”,這就非常分明了。
戊、戌、戍,考點為wù、xū、shù,這三個字的讀音學生經常容易混淆,只知道讀音,不知道字。識記方法:戊,里面什么也沒有,就是“無”,讀“wù”;戌,里面是一橫,就像第一聲,念“xū”;戍,里面是一個點,就像第四聲。一個人拿著一個矛戈,就是戍“shù”守邊疆。
埋怨,考點為“mán”。和怨“yuàn”的韻母是疊韻,也是“an雙胞胎”。
多音字方法識記,串音成句,方便記憶。
比如:
老師正在教務處(chù)一起商量討論怎么處(chǔ)理這個事情。
我把剛挖到的寶藏(zàng)用布包好,藏(cáng)了起來。
我把車停泊(bó)在那片水泊(pō)邊上。
教學實踐中老師要努力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開啟頭腦風暴,以具體情境為載體,摸索出適合學生記憶的方法,并多維度與生活、社會對接,力求準確鏈接到知識點,和知識點背后的文化脈絡,進而順利破解第一道題。
總之,在破解高考基礎第一題時,把握漢字的形聲規律,有助于把握本題的解題根源;扎根中國文化審美,有助于明確本題的解題方向;展開語境聯想,有助于提升本題的解題效率。只有將中國文字的學習,放置于綜合的文化環境之中,建立多元認知結構,才能使學生通過綿延發展的漢字及其詞語,建立對漢語言建構的內在理解,提升對漢字的內在思維理解,發展對漢字文化審美鑒賞,了解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