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摘 要:財政部于2017年7月19日發布了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新的收入準則在企業收入確認步驟、收入確認原則、計量原則等方面都進行了更為適應現代化企業發展的修訂。建筑企業按照收入準則進行規范化財務管理將提升企業管理效率,提高企業財務規范。本文對于新收入準則的變化及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從財務管理的規范化要求與具體操作兩個維度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收入準則;建筑企業;影響
一、新收入準則概述
財政部于2017年7月19日發布了關于修訂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通知,根據通知要求“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的企業,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內上市企業,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時,允許企業提前執行。
《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在原收入準則的基礎上原則性變化,主要呈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優化原則。優化了收入確認的過程和步驟。《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與原收入準則相比較簡化了收入確認的過程,同時細化了收入項目的具體操作要求和步驟,同時將傳統較為復雜的職業判斷過程進行了簡化,實現了統一的確認模型。二是明確原則。《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較之以往收入準則,在轉移的時間點上進行了明確,使企業能夠按照控制權的逐步轉移在一定時間段確定收入,更加保護和符合企業發展的利益需求。三是規范原則。《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較之以往明確了計量規范原則,對于企業履行的義務按照交易的價格進行劃分和計量,實現了計量規范的原則。
二、新收入準則對建筑企業的影響
《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對各個行業都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財務管理創新方面有著長足的進步,對建筑企業的影響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從建筑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看,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要求財務管理體系更為完善、財務指標更加細化、稅收因素更為多樣、信息披露時間點更為準確等方面的影響;在具體財務實踐操作過程中,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要求建筑企業在合同單項履行義務、時間點與時間段的確定、合同進度規范、計量可變對價等方面進行細化和規范,使建筑企業財務管理規范化、科學化。
從建筑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看,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要求財務管理體系更為完善、財務指標更加細化、稅收因素更為復雜、信息披露時間點和內容更為具體等方面的影響。具體而言,一是要求財務管理體系更為完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財務管理是實現財務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的前提和基礎,在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中對于合同的時間點和時間段有著明確的要求,特別是在合同的履行義務、履行時間、履行內容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規范,這就要求建筑企業財務系統在原有的基礎上必須對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程序、語言進行升級,同時對于財務管理系統中的賬簿管理系統、憑證管理系統、核算管理系統等原有的財務管理信息子系統進行初始化和系統升級,以適應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達到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要求。二是財務指標更加細化,在新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中最大的變化是分時間點進行財務收入確認,改變了原來傳統的一次性確認,這就要求為了適應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務指標要求更為細化,特別是分段確認后,對于每個時間段的利潤率指標、盈利能力指標、建筑企業的運營能力指標要進行更為細化的規范,使之能夠適應新的變化,同時也能夠更為準確地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三是建筑企業稅收因素更為復雜。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將原有的經濟利益進行了細化,分布在交易價格分析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將信用風險、現金流時間價格、非現金對價、可變對價、應對客戶對價等因素統計分布上的交易價格期望值進行綜合考慮,但是按照目前現行的稅務管理法律法規這些因素是不予考慮的,導致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與稅務管理法律法規之間的財稅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建筑企業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將這些復雜的財務影響因素進行逐一分析、逐一細化,實現建筑企業合法合規、規范經營和科學、客觀的財務管理。四是信息披露時間點和內容更為具體。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實施后,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需要對財務報表中的資產負債表項目和利潤表項目進行規范信息披露,按照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要求,對于信息披露的時間點和內容要求更為具體。這是由于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中將原有的一次性收入拆分成若干個時間點收入,其結果是這個收入管理過程中的合同義務時間點信息、資產負債信息、分配交易價格信息、單獨履約義務信息、影響收入確認金額信息、重大事項等相關信息都要按照拆分后的時間點進行及時地披露。同時,披露內容按照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也有著更為具體的要求和規范。
在具體財務實踐操作過程中,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要求建筑企業在合同單項履行義務、時間點與時間段的確定、合同進度規范、計量可變對價等方面進行細化和規范,使建筑企業財務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具體而言,一是建筑企業在合同單項履約義務的影響。按照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對于建筑企業合同需要進行履行義務的識別,即是單一的履行義務還是多個履行義務。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建筑企業提供的服務是整體性、綜合性的服務,其服務過程中各個服務內容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和關聯性,因此在識別的過程中應認定為單一的履約義務行為,按照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單項的履約義務有單項履約義務的收入確認規則。因此,在建筑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財務管理部門應能夠充分證明和識別合同中的相關要素具有整體性,提供的是整體性的服務,否則需要按照多項履約義務進行逐一確認。二是建筑企業時間點與時間段確定的影響。按照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規則,企業應履行履約義務,將商品和服務的控制權轉移給客觀的時間點或過程中確認收入。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其提供的是整體性服務,其履行的履約義務是單項義務,在這個過程中,建筑企業收入的確認往往是在建筑工程完工或接近完工時確認收入。因此,在建筑企業控制權轉移的時間點與時間段的確認收入過程中,應將合同安排符合進度確認收入的標準。而對于建筑企業在提供服務過程中的多個履行履約義務項目,應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點逐一確認收入,實現財務管理的規范化。三是建筑企業合同監督規范的影響。按照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規則,在某一時間段確認收入,企業應以體現其履行履約義務的方式來計量履約進度。這就要求建筑企業在進行履行履約義務的過程中要加強合同的監督規范,排除任何無法證明和確認履行履約義務的投入,確保建筑企業按照整體性服務或系統化服務所呈現的單項履行履約義務進行確認收入。在企業體現其履行履約義務的計量方式上應采用投入占合同預計總成本的投入法或者按照完成工作量的產出法進行財務管理。四是建筑企業計量可變對價的影響。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對于可變對價制定了較為詳細具體的估計方法,其中“極可能”的嚴格要求導致可變對價金額的延遲確認及收入的延遲。就建筑企業而言,在合同承諾的對價中往往涉及進度獎金、進度獎勵、進度罰金及建筑材料變化等問題。這就要求建筑企業在估計可變合同價格總額的過程中,采用期望值和最可能發生金額的方法進行估計和預期,選擇最有利于企業的有權收取對價金額。
三、對策建議
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其規范內容更為具體,要求更為明確,更加適合企業發展的需求,使建筑企業能夠更加合法合規地開展經營活動,也能夠更加有效地保護建筑企業的合法權益。在貫徹和落實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過程中,一是要加強宣傳,通過宣傳使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內控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對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有清晰的認識。二是要加強學習,對于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新要求和新規范進行學習,特別是對建筑企業在履行履約義務收入確認、財務指標重建、建筑行業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重點學習,使建筑企業合法合規地進行經營,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三是加強管理,建筑企業應加強內控管理,特別是針對建筑企業履行單項履約義務與多項履約義務之間的巨大差異進行內控管理,從采購、合同、財務、資產等多個方面進行內控規范化管理,確保按照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要求及規范進行現代化建筑企業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萬壯.新收入準則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分析.現代國企研究,2018(18).
2.張良.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控制技術分析.居舍,2018(25).
3.王硯才.建筑施工企業提高經濟效益途徑的探討.鐵道工程企業管理,2003(03).
4.任煒,王哲.談建筑施工中的協調與管理.陜西建筑,2007(08).
5.時小彬. 淺談建筑施工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管理.大眾投資指南,2018(15).
(責任編輯:劉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