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宇婷 邵韜誠 余麗亭
摘要:青杠樹村是三道堰鎮到成都市區最近的村,曾先后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國十大最美鄉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可以說是鄉村文化旅游行業中的一個佼佼者,在現今的鄉村文化旅游行業中頗具代表性。本文對青杠樹村鄉村文化旅游建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建議和對策,力求解決目前同類景區的相似問題。
關鍵詞:青杠樹村;文化旅游;建設
一、青杠樹村文化旅游建設現狀
(一)設施建設
1、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旅游區應當用心去做好、做細的一個工程,舒心的基礎設施對當地居民和游客都會帶來良好的滿足感,它保證了游客在旅游時的基本要求得到滿足,同時景區應考慮如何適當地融入一些有特色的當地文化,潛移默化地讓游客受到文化的感染。青杠樹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滿足需求的層次上來說勉強及格,但青杠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局限于初級層次,只是簡單地安放好設施,在維護和文化融入方面,還有所欠缺。
2、旅游設施建設
青杠樹村的旅游設施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比較好的。有特色的景區內交通設施,有小火車觀光車、自駕電動車、自行車等,為游客提供游玩的多種途徑,豐富了游玩體驗,但缺乏特色性和文化內涵。令人汗顏的是作為游客最需要的游客中心無人管理,其中提供的充電服務由于設施缺少維護成為了“擺設”。
(二)旅游環境建設
旅游環境的建設旨在為旅客提供一個舒適的觀賞環境,為旅客帶來美好的視覺享受和氛圍感。景物設置、景區衛生等,都包含在其中,可以說涉及到景區的方方面面。
青杠樹村的旅游環境建設基本上合格,景區大門的建筑樣式具有傳統文化的特色,其景區內的住宅都采用獨棟、低矮的農家小別墅型的形式,其橋梁多采用木質、拱形結構營造出了一種田園鄉村意境。但景區內的水中多見垃圾、污染物,并且安全設施缺乏。讓“水”失去了本應具有的美感,沒有將水文化利用起來,浪費了良好的資源。
(三)文化氛圍建設
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有利于游客融入到景區文化環境中去,增強游客的代入感提高游客的體驗感。在這方面青杠樹村還停留在一個比較淺顯的層面上,在景區幾乎只能看見書寫歷史文化的立牌和碑刻,對其擁有的資源的利用不走心。怎么讓自有文化“活”起來,讓文化氛圍熱起來,目前還是青杠樹村的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青杠樹村鄉村文化旅游存在問題及改善建議
(一)存在問題
1、設施問題
青杠樹村的設施建設過于常規化,缺乏獨特性和文化內涵,除此之外,在譬如安全、衛生等方面還有所缺失。在設施維護方面也有需要大幅改善的地方,不能讓設施成為“擺設”要發揮起設施應該有的提供服務的作用。
2、環境建設問題
在旅游環境方面,其缺少創新性,沒有亮眼的景點,除此外在環境衛生和布局上缺乏關注,影響游客的游玩體驗。
3、文化資源開發層次淺
其富含的鄉村文化和治水文化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沒有得到最大的利用,大多浮于表面,不能帶給游客潛移默化的代入感,缺乏相對的感染力。文化景觀缺乏,沒有直觀地給予游客文化形象的感知,文化“飄在空中”。
4、文化資源利用形式老套
文化資源利用形式落于俗套,沒有特色。可見的文化資源利用形式有雕塑、立牌、建筑,但是這些形式已經是隨處可見了,對游客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形式亟待改變。
(二)改善建議
1、花心思建設,花力氣維護
花心思建設,就是在建設設施時更加地用智慧去思考,力爭做到布局精心、定價合理、特色明顯。用科學的布局來建立景區井井有條的美好形象;用合理的定價來體現景區的真實樸素;用特色的文化來彰顯景區的獨特魅力。明確重點市場,青杠樹村游客類型以家庭、親子游為主,應針對游客類型建設相關設施。讓游客愿意來、想要來、想再來,給游客留下良好的映象,作無聲的宣傳。花力氣維護,就是說要用應有的力量去維護景區的設施,再好的設施,缺少了精心的維護都只是短暫的風光。
2、用智慧創造,用文化潤色
用智慧創造,就是指在景區環境的建設時要融入智慧,切忌拍腦袋建設。要建設具有特色的、科學、富有智慧的旅游環境。用文化潤色,就是說將文化融入到旅游環境的建設中去,使普通的環境增添文化的光彩。比如青杠樹村主打的文化中的治水文化就可以運用到景區中的水景建設中去,讓“水”這一重要元素體現出鄉村文化、表現出治水文化,寓文化于水中,盡可能讓景區的環境富有文化內涵。
3、以深刻開發,以創新利用
以深刻開發,就是指在開發文化資源的時候,盡力做到深刻了解,不能流于表面,應該透徹了解文化資源內涵后做到“無中生有”也可以“合情合理”的境界,只有深層次了解一個文化資源,才能在其中源源不斷地開發出自己需要的文化,并加以利用、豐富,增添新的文化內容,將文化資源“越用越多”。以創新利用,就是指用心的方法利用文化資源,尋求新的途徑展現文化。青杠樹村的鄉村文化如何活起來,就需要利用新的途徑去試驗。
三、對同類型景區的建議
(一)景區設施建設
1、基礎設施建設
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首先要做到種類齊全,其次應當做到設置合理,以科學的方式來確定設施的建設點,其次要建立相關的維護制度,保證能夠長期使用。在這些基礎的要求下,更高層次的要求是文化的融入,基礎設施是景區中最多的、是游客首先會注意尋找、記住的設施,因此在其中所做的文化的融入,能使游客無意間記住。
2、旅游設施建設
旅游設施的建設上,應注重特色性、合理性、和實用性。旅游設施在建設時,要充分考慮游客需求,保證設施的使用率,注重實用性。除此之外,在某些設施的定價上,要注重合理性,考慮游客的接受度,不能圖一時之利,要考慮長期的盈利性。更重要的是在旅游設施的建設過程中要注重特色性,游客對新奇的事物總是無法忽視的,打造特色的旅游設施在景區文化的塑造上也有助力。
(二)旅游環境建設
旅游環境的建設首先應該做到布局合理、入目舒心。布局合理就是要統籌建設,因地制宜,景物間映襯和諧、相輔相成,景物之間能夠相映成趣是為最佳,讓游客在觀賞景區環境時能得到視覺上的享受。在此之上,更高的要求就是融文化于景中,景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景,在視覺之上又將文化注入,游客在視覺享受之外又能感受到文化的內涵。要注意的是,讓游客在觀賞同時不能產生審美疲勞,多變性是旅游環境建設的一大要點。
(三)營造文化氛圍
文化氛圍的營造,即是要讓游客進入景區后就能明顯感受到景區濃厚的文化氣息。文化氛圍的營造需要多方面的打造。從設施的建設、環境的打造、活動的舉辦,每個方面都是營造文化氛圍的關鍵點,融入文化的設施,富有文化的環境,飽含文化的活動都能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其中舉辦活動是最能調動氣氛的一個方法,舉辦特色的文化活動能很好的讓文化流動起來,加熱文化氛圍。
四、結束語
通過對青杠樹村鄉村文化旅游市場的調查,我發現了許多存在的問題,并經過思考得出了相應的一些解決方法。從青杠樹村可以看到,我國現在大多數的鄉村文化旅游景區都存在設施上、旅游環境上和市場結構上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各景區的同質化現象頗為嚴重,缺少自己獨特的文化,因此缺乏對游客的絕對吸引力。其次就是特色文化的運用問題,大多數的鄉村文化旅游區對自身的特色文化認識不清、運用不當,導致了運用淺顯化、表層化。鄉村文化旅游區一定要明確自身特色,找準自身的文化定位,在此之上深刻理解自身文化并進行具有創新性的、深層次的開發應用、力求讓文化內涵充滿在景區的每個角落,讓文化資源發揮其所具有的巨大的力量。
作者簡介:
侯宇婷(1996-),女,漢,四川省宜賓市,本科,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管理。
邵韜誠(1996-),男,漢,四川省廣漢市,本科,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管理。
余麗亭(1995-),女,漢,四川省瀘州市,本科,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