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璐 姜巍 王廣羽
高職高專學校屬于專科范疇,高職高專體系教學具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同時還要面向滿足學生的職業技術發展需要,并且向著職業技術的高級階段發展。高職高專體育教學應當圍繞著三年級或者五年制大專學生為對象,優化體育課程體系,豐富體育課程內容,滿足學生成長需求。
1 高職高專體育課程現狀分析
1.1 體育課程設置基本情況
高職高專體育課程主要發針對大一和大二學年開設,共分為2個學年,3個學期,主要由理論課與實踐課兩部分組成,共計108個學時,其中體育實踐課達到96學時,理論課12學時。第一學年主要為體育必修課,第二學年由體育選修課組成。體育課程的目標主要為了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體育運動方法,以及提高學生的身心素養,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目前高職高專體育課程設置基本上按照《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進行設置,保證達到相應的學時、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方面的要求。雖然具體課程設置方法與內容上存在調整,總體上落實了國家要求。
1.2 體育課程設置優化方向
高職高專體育課程主要目標在于促進學生積極運動,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養成學生終身熱愛體育的習慣,以及促進學生提升身體素養,并且有效調節學生身心健康,達到促進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目標。為了更好的適應個性化教學需要,有效的滿足不同體育能力水平學生的體育實踐需要,例如,有些高職高專嘗試打破行政班組織開展體育教學,注重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個性化需要增強了選修課程。不少高職高專近一步調整了選修課與必修課程的比例,高職高專院校體育課程中的選修課比例不斷增加,在必修課教學中也豐富了體育教學項目。學生可以更好的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具體的體育運動項目,而且高職高專體育院校還圍繞著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設置體育課程,運用體育課程達到塑造學生職業身心素質目標。在課程設置方法上高職高專也能結合學校的師資力量、體育場館,以及地方環境開設體育課程項目。
2 高職高專體育課程主要問題
2.1 課程缺乏時代感
有些高職高專課程的內容缺乏時代感,高職高專體育課程內容較為傳統,體育課程當缺乏較為流行的時尚運動項目,傳統的體育課程項目不滿足學生對休閑體育的向往。傳統的高職高專體育課程的教材較為繁瑣,不利于非體育專業學生或基礎不牢固學生學習,影響高職高專體育課程質量。
2.2 師資力量較薄弱
還有的高職高專體育教師素養不足,現有的高職高專體育教師不滿足信息化、廣泛化、個性化體育教學的需要,體育教師不滿足高職體育選修課程的設置需要,不能在體育課程中有效的滲透體育文化教學,沒能圍繞高職高專學生職業技術學習需要,有效的傳授體育技能知識。
2.3 教學模式較單一
還有的高職高專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較單一,體育教學方式方法過于傳統,體育課程在教學時主要以機械訓練為主,沒能融入創新性、體驗性、項目型的體育教學活動,不能在良好的信息化環境下開展個性化互動教學。傳統的高職體育課程設置強調課程中心論,沒能充分的滿足學生需求,導致存在著體育課程缺乏實用性,教師沒能有效指導學生的問題。
3 改進高職高專體育課程策略
3.1 合理設置體育課程
為了提高體育課程的有效性,應當合理的設置高職高專的體育課程,切實從高職高專學生的未來發展和身心素養成長需要出發,滿足學生的職業特殊需要。首先,豐富體育課程,開發符合學生體育興趣需要的體育課程,全面調動學生參與的主體性,養成學生良好的身體鍛煉習慣。其次,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在體育課程中有效的熏陶學生體育文化,通過團隊性的拓展訓練課程,集體活動課程等增強學生信心。第三,重點開發有高職高專特色的體育課程項目,充分的運用高職高專學校現有的體育教學資源進行課程整合,達到促進學生成長目標。
3.2 全面增強體育課程內容
傳統的高職高專體育課程的內容較為單一,體育課程的內容缺乏有效的拓展性,體育課程僅僅圍繞著大綱規定的內容開展教學,沒能有效的滿足當代大學生普遍熱愛體育,有體育興趣和特長特征,不能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要設置體育課程。首先,應當保證高職高專基礎體育課程的嚴謹性,提高基礎必修體育課程的實用價值,能夠趣味性的啟發學生的體育思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其次,開發優化的選修課程,并且研發專項體育課程教材,根據高職高專體育課程教學時間短的現實,開發必要的微課與慕課課程,從而滿足學生線上體育學習的需要。
3.3 優化體育課程教學模式
提高高職高專體育課程教學有效性,達到合理的設置和開展高職高專體育課程的目標,還要優化改進班級授課的模式,注重采用男女生分班教學、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分班教學,以及開展特長專項訓練班課程教學活動等。還可以根據運動項目組織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養,增設娛樂性教學項目的目標,例如,根據實地情況增強網球、輪滑、瑜珈等課程,從而促進學生主動投入到體育課程活動當中。例如,根據學生的需要開發互動指導課程,注重發揮體育課程專業促進作用。例如,開發游泳、攀巖、滑雪等課程,實現高職院校校內外體育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構建完善的社會型體育課程資源體系。
4 結論
高職高專體育課程的構建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圍繞著高職高專學生的現實需要有效增加體育課程項目,實現高職高專體育課程與現有師資力量、教學資源有效平穩,滿足高職高專學生成長現實需要。
(作者單位: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