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富嬈
1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教學現狀及問題
1.1 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中等職業院校財務會計教學的模式基本是采取傳統教學的方式、方法,主要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這六大會計要素為教學順序和主體。各學校雖然在財務會計理論教學方面進行了強化,但在財務實踐教學方面卻并沒有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忽視了理念與實際工作的相結合。學生還是在被動的接受知識,所學的理解與實際的經濟業務操作相脫離,缺乏崗位實踐操作能力。針對職業學校教學的整體模式,財務教學應當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探究適合職業院校財務會計教學課程模式勢在必行。
1.2 教學課程存在問題
1)教學重點不明顯
財務會計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課程,能夠對企業的日常經濟業務進行正確的核算、處理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與分析,因此,財務會計教學應該傾向于會計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在實際教學中,偏向于對理論的學習,忽視了學生專業性能力的培養。
2)教學目標缺乏明確性
在多數的中等職業院校中,會計專業和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都開設了財務會計課程。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對學生的教育目標不同、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也不相同。因此,財務會計的課程教學設置應與學生專業及目標等而有所不同。但在實際教學中,財務會計課程都由會計專業老師進行教學,而多數的會計專業老師通常給會計專業和非會計專業學生教學時都用相同的思路和教學方式。這樣,非會計專業的學生有時很難接受和吸收課程的真諦,也更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的情緒,這樣的教學方法缺乏明確的目標,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理論與實際缺乏整合性
在職業院校的財務會計教學中,財務會計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設置存在傾向性。初級的財務會計教材對原理、概念介紹較多,而相對于財務會計實務的操作內容顯得較為簡單且內容較少;而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其內容和難度加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理解和運用;與此同時,在高級財務會計教材中,本應是專業理論與實務實現統一,但實際卻是初級、中級財務會計材料中對理論與實務內容的重復描述,并沒有真正體現出高級財務會計教學根本。另外,財務會計教學理論與實際財務工作操作缺乏整合性,學生并沒有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運用。
2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教學課程改革方法
2.1 明確教學目標,開展針對性教學活動
會計專業教學應傾向于實踐學習,加強學生的實務操作環節,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通過對財務會計教學課程的學習,能夠達到在實際工作中可以處理日常經濟業務的能力,深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能夠很快的適應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與此同時,對于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也應該做到充分調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以實際工作需要為核心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強化對會計信息方面的理解、分析與靈活運用,使學生明確會計信息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并借助會計信息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做出合理的企業決策。
2.2 對財務會計教學課程進行體系結構重組
初級財務會計,顧名思義就是財務會計的最初學習,與會計基礎和會計原理課程相類似。中級財務會計其實是財務會計教學課程體系的主要核心,同時也是大多數學校關于財務會計教學課程的重點,因此,就其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才是財務會計教學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課程中,應當適當的加入關于企業內部控制方面的相關知識學習。由于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管理,而企業的管理更是建立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之上。所以,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掌握會計業務的核算內容,還應讓學生掌握學習相關的企業內部控制方面知識,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在實踐工作中的能力。
2.3 提高財務會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與校外單位建立良好關系,成立校外實習單位,定期安排學生進行工作實踐。課程內容學習應與學生的定期實習相結合,既要加強財務會計業務核算方面的學習,還要全面的配合定點實習單位的工作,使學生能夠將企業的生產、采購、銷售等工作環節操作與財務會計教學課程內容聯合起來。
2.4 提高學生興趣,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
財務會計教學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規范性,老師應當摒棄舊的教學方式,采用新的教學方式,通過PPT等多媒體方式進行直觀的教學,利用文字、聲音、圖像于一身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與學生更好的進行溝通與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性學習。
2.5 加強財務會計教師綜合教學水平
財務工作是隨國家經濟的變化而變化的,財務會計老師也要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而轉化教學。這就要求財務會計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身專業知識,了解國家最新經濟形勢和財務會計工作方面的最新改革內容。學校應當適時的開展學習培訓,建立專業實習基地和教研部門,并充分調動和發揮整個教研室的最大的作用,進行相互交流、溝通教學經驗、教學手段及方法等,提高財務會計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吉林輕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