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楠
[摘 要]在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新形勢下,為了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的發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順應智能環境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這種教學模式打破原有的授課方式,不僅能照顧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也在融合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中,讓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成為可能。本文針對翻轉課堂的這種新型教育模式,在技工院校《音樂欣賞》課中的創新應用闡述了觀點,讓職業學校的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鍵詞]翻轉課堂;技工院校音樂欣賞課程;創新應用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5-0064-02
近些年來,我們國家對于職業教育工作格外重視,其中教育部明確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教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標。音樂欣賞課程作為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也是中職、中技學校教育體系進行改革的重要基礎。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信息素養三者缺一不可。[1]翻轉課堂應用于《音樂欣賞》課成為職業學校切實可行的新型教學模式,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生動起來,更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教學角色轉換。
一、技工院校音樂欣賞課程的狀況
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工院校音樂欣賞課程的設置工作,教學理念逐漸地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這方面的制度和理念也在進一步加強,能夠使提高技工院校音樂欣賞課程順利進行,但是其中還是會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來進行解決。
(一)教學方式方法的落后
音樂欣賞課,作為公共基礎課程中的一種,所有專業都可以開設,目的在于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讓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專業技能過硬,而且信息素養全面。但為何普遍學校教師對此課教法很頭疼,原因如下:首先,教學方法陳舊。這首先要從學情出發,職業學校的學生正處于情感豐富、易產生逆反心理的青春期,他們喜歡接受新鮮事物但是對于傳統、單一、枯燥、乏味的授課方式早已倦怠。音樂欣賞課區別于其他專業課和基礎課的本質在于藝術鑒賞。學生期望值過高,但實際授課方式與其他各類課程毫無區別,失去了藝術課的特質。如不改變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無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其次,評價不夠完善。本課作為公共基礎課程之一,單一的評價方式早已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信息素養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協作學習能力等方面更是無稽之談,如何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最后,教師教學能力水平有限。教師教學觀念落后,音樂欣賞的課堂是要真正地還給學生的,充分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構建發展空間,再不是填鴨式的教學。為此,教師在能力提升和素養方面的改變尤為重要,如何將信息化教學融入到課堂,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為教師提出了思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更新學習,確保與我們的學生緊密融為一體。
(二)信息化手段沒有運用其中
信息化時代,學生無法擺脫的手機欲望,控制了生活的始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當今流行的一些小程序運用到課堂中,造成音樂欣賞課與其他文科類課程毫無區別。無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此通過信息化手段改變學習習慣和自控能力,讓學生利用破碎的時間樂學、善學,對職業學校的學生尤為重要。
二、翻轉課堂在音樂欣賞課程中的運用
(一)運用翻轉課堂的好處
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在課前,學生們可以充分利用老師所提供的微課、教學資源來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可以一起進行相互討論和進行解決學生在自學中發現的問題并且能夠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強化練習。在課程中由原來的先教后學轉變成先學后教的翻轉,這種新興的教學理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師和同學在課堂上的互動,與此同時還能夠積極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讓學生得到個性化的學習。另外,我們大力推行翻轉課程是因為在課程開始之前學生可以通過視頻教學,不斷地進行反復播放,自主學習,可以根據自己不懂的問題查漏補缺,將學習態度由原來的被動轉變為主動。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基礎差和學習水平不同的情況。
(二)音樂欣賞課執行翻轉課堂的條件
在翻轉課堂中,知識的傳播方式主要是依靠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數字化的學習條件和平臺和網絡環境)作為輔助工具來進行主動的完成課前預習。知識的詳細講解則是依靠老師在課堂上和學生共同探討來進行學習的。翻轉課堂在音樂欣賞課程中進行教學的有利條件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當今時代的學生普遍癡迷網絡,教師利用此優勢,將學生正確引導到學習上,利用信息軟件和瀏覽方面等技術,讓知識走進手機,走進電腦,走進課堂。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新形勢下,校園網絡將全部覆蓋,以此更好地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和平臺。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平臺,與微課、微視頻、精品課等方面相結合,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趣味性。四、音樂的鑒賞課程主要講述的是國內外的音樂發展歷史,以及在不同時期音樂的發展風格,代表人物和著名作品,利用微信、教學平臺的功能性,教師上傳大量教學資源,與學生全方位地進行互動討論,完善教學評價。方便老師和學生交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翻轉課堂的順利進行[2]。
三、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模式的運用
翻轉課堂與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方式有著比較成熟的條件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仍需要有一個科學且嚴謹的教學計劃來作為指導基礎和衡量標準,這樣才可以使翻轉課堂能夠順利地進行。
(一)音樂欣賞課程中教學流程的改變
根據以往的學習方式,老師在課程開始之前會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工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大多注重的是理論教學方式,主要以講為主。但是在翻轉課堂上更加注重的是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是起到了一個引導作用,這種教學方式替代了傳統課堂的老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課的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參與性能,與此同時這需要老師在課程開始之前準備好教學資源和教學視頻,以及相關的問題和學習任務,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和探討,互相進行評價,老師在這其中扮演的是一個參與者,能夠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提供了有效保障。這樣一來,充分地體現了我們推動翻轉課堂的意義。
(二)課程開始之前的設計內容
視頻教學的制作可以說是翻轉課堂至關重要的一步。教學視頻主要的意思是要簡單明了,簡短精確,從中可以依靠網絡資料,和公開課程等這些方面的資源進行結合,其中還有一方面就是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整體學習特點來進行制作,可以參考微課制作代表人物和著名作品的經典案例的視頻,使學生學習音樂的目的和針對性更強一點。與此同時,學生通過教學平臺進行學習,對于課程中的難點要提前做好學習計劃,在課程開始之前詳細地記錄疑難問題、反饋,這樣一來在課程開始的時候能夠有效地跟上老師的思路和講解方向,以便更好地接受課程知識。
(三)課堂的設計工作
在學生們進行課程預習以后,基本上對所學的知識和鑒賞方法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和認知,所以,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越過傳統的課堂講述部分,直接帶領學生進入到探討和解疑答惑的部分,具體進行課程安排有以下幾個步驟:第一,相互協作和評價內容。老師通過以小組為學習單位的方式進行分組合作,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習作進行互相的評價,學生在這個時候可以表達自己在課程開始之前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由大家一起來解決。通過小組之間相互討論和交流,開闊彼此的思維方式,迸發出不一樣的靈感,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技工院校的學生來說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第二,解疑答惑環節。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課程開始之前提前收集好學生的疑難問題并且加以整理,從中選出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有目標的講解。老師在這種情況下扮演的是一個引導作用,講授的知識大多數以引導為目的,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出結論。第三,鞏固強化練習。在這一方面,老師可以提前拿出一些音樂代表作品,利用課上所學習的知識來進行評價,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檢測學生所掌握的內容程度,以便我們老師進一步了解課程情況。
(四)課后評價體系的建立
翻轉課堂的評價體系注重的是學生學習過程而不是單純的學習結果,其中讓學生愉快、主動的學習過程才是翻轉課堂所看重的,其作用不是一張試卷所能考核的。所以利用教學平臺各項功能評價體系,課前:對學生觀看微課、教學資源情況進行打分,教師利用網絡制作頭腦風暴等,對學生課前知識點掌握情況進行評分[3]。課中:利用微信、QQ視頻實時互動、校企合作網絡資源、教學平臺等信息化手段,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豐富課堂。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校外專家點評等進行打分,讓互動貫穿課堂始終。課后:學生登錄教學平臺,完成課后作業,并拓展教學內容,系統自動評分。為此,我們利用學習平臺,統計考勤、試題互動、課件互動、搶答、提問、頭腦風暴、點贊、實訓、討論、展演、考試,構成屬于《音樂欣賞》課中的綜合評價體系。
結 語
藝術教育工作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技工院校學校教學的深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步伐的推進,教師需要與時俱進,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手段,及時更新教學觀念,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任務,挖掘自身潛能,培養學生思維維度及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教育的真諦,才能讓技能人才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注釋:
[1]胥箏箏,鄭憲恒.中職學校公共藝術課程實施調查[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7,37(01):93—98.
[2]韓 笑.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6(11):136—138.
[3]王彩霞,劉光然.翻轉課堂優化中職課堂教學探析[J].職教論壇,2013(06):41—44.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