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潤腔”,即對音樂的曲調進行潤色的手法,也是演唱技巧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潤腔在音樂作品中的運用是巧妙而有內涵的。筆者將潤腔含義及其分類概述,并以作品為例論述潤腔在民族聲樂及戲曲中的運用。
【關鍵詞】潤腔;民族聲樂;戲曲;運用;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6.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潤腔”在音樂中獨特的表現力和技巧創造了中國部分音樂中別具一格的意境和精神,在民族聲樂和戲曲藝術中,突出表現了這一技巧精神原則與藝術成就。
一、潤腔及其分類
(一)潤腔的含義
“潤腔”被分為“潤色”和“腔調”(唱腔)。“潤腔”因為其特有的內涵和精神,被運用在民族聲樂及戲曲中,也被國人稱其為“韻味”,在音樂作品中體現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潤腔”二字最早見于《文匯報》上于會泳先生發表的文章,其中有:“演奏者……運用若干潤腔因素……”。在《腔詞關系研究》一書中,先生又詳實、深層次地論述了“潤腔”的內涵。
(二)潤腔的分類
在于會泳先生的文字中和口頭論述中,將潤腔分為以下四類。
1.裝飾型潤腔
很多學者將“裝飾型潤腔”也作為“音高型潤腔”,因為其運用各種裝飾性的音,如上下倚音、顫音、阻音等,對旋律線條進行修飾的技巧。在多種演唱形式中,潤腔的使用技法主要是根據字聲的變化而作的,即要“依字行腔”“字正腔圓”。
2.速度型潤腔
依據作品的精神內涵、特點和表述情感的具體內容,對旋律的節拍與速度予以隨時調整的手法,即為速度潤腔,也稱節奏潤腔。
如在戲曲中常用的“板眼”等。如把一板三眼記成4/4拍,一板一眼記成2/4拍等,但由于中國民族音樂多使用非周期性勻整節拍和靈活的節拍,而周期性勻整性節拍運用較少,所以重音的節拍點不一定,即使是有板的,其重音也不一定在板上。由于在中國許多音樂種類中,重音的使用與唱詞和作品內涵至關重要,所以,創作者或演唱者對重音的調整和安排,也是成就節奏潤腔的技巧。
3.力度型潤腔
依據作品內涵和精神,對作品進行加強減弱、加重減輕對比的修飾,即為力度潤腔。力度的表現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對置,有的層層疊進逐漸加強。在音樂作品中,力度要根據作品內容的變化、人物的心理活動而調整。
4.音色型潤腔
以多樣的音色對作品旋律進行潤色,即為音色潤腔。音色在音樂作品中是至關重要的部分,是表演者和音樂舞臺藝術表現中不可或缺的一角。表演者根據人物特征、性格等,靈活地改變音色,用以塑造不同人物形象,進而達到表演目的。
二、潤腔在民族聲樂及戲曲中的運用
(一)潤腔在民族聲樂中的運用
1.潤腔裝飾音
民族聲樂裝飾性潤腔技法的符號及運用有很多種,以下將一些常用的色彩潤腔符號及唱腔進行羅列和闡述。
連音“⌒”記號,預示演唱者在演唱時要將符號內的旋律演唱得流暢、連貫。如我國民族音樂作品《牧歌》中就有連音的大量使用。
上下滑音“↗↘”,裝飾旋律,使其富有音樂性而不浮夸。
頓音“▼”大部分依靠呼吸的短句在低音區部分進行跳動,使旋律動感。如在民族歌曲《生產忙》中“哎”的長腔就有頓音標記。
波音分為順波音和逆波音,使旋律優美,情感豐富,并對情感表達有喜悅、悲傷之類的影響。如宋祖英唱的《小背簍》的第一句“背”運用波音,旋律活潑生動,富有音樂性,不枯燥。
彈跳音“▽”通過橫膈膜對抗、腹部呼吸斷氣,使旋律跳躍而富有彈性,氣斷音不斷。在有花腔的歌曲中較多運用,如《軍營里飛來一只百靈》。
哈音“∧”聽起來具有顆粒感,演唱時多靠舌根貼近軟鱷,用腹部氣息彈跳,如《瑪依拉變奏曲》。
2.不同地域的潤腔方式及其音樂風格
地域、生產方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當地所產生的音樂作品風格也大不相同。北方音樂線條粗獷,剛正不阿,聽起來爽朗豪邁,南方音樂旋律線條柔美、情感表達細膩。如以陜西、云南兩地的音樂作品《繡荷包》為例,來闡述其因地域、生產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其潤腔技法的不同。
如陜西民間小調《繡荷包》作品中,“開”“帶”運用了下滑音作為潤腔修飾;“外”“擺”都用了上滑音作為潤腔修飾。“外”具有哭腔色彩,充分表現了陜北人走西口的不易。作品中發音硬朗清晰,具有獨特的北方特色,剛硬而具有棱角。
云南彌渡“花燈調”《繡荷包》,音樂線條多轉變,細膩而不失活潑,委婉而不失生動,多用上滑音來咬字發音。如“絲”“繡”等。樂句中多運用長運腔,更加體現了婉轉、綿長的南方音樂特點。
以上兩首不同地方的《繡荷包》雖然歌詞大致相同,但因地域、生產方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音樂的風格差距極大。
(二)潤腔在戲曲中的運用
筆者選擇了上黨梆子《殺妻》選段“窗前梅樹是我友”(愛珍腔)進行潤腔分析,選擇上黨梆子而不選擇熟悉晉劇避免了“先入為主”,從而對潤腔的分析更為客觀。
1.裝飾型潤腔
在《窗前梅樹是我友》中,最為典型的裝飾型潤腔有倚音、滑音、顫音三種。
如倚音在戲曲中的使用常常是用來解決倒字等問題,在《窗前梅樹是我友》中也不外乎如此。如“窗前梅樹”的“前”和 “窗前梅樹”的“樹”,都通過倚音,處理好了字音聲調不夠清楚的難題。又如下滑音使得玉蓮公主的悲嘆語調更加觸動人心。玉蓮公主雖決定赴死,但心中仍有不舍,顫音的運用表現了玉蓮公主內心的糾結和形象的凄婉,這也說明了顫音的使用大多是由于唱段的語境決定的。
2.音色型潤腔
(1)泣音
玉蓮公主對夫君求情時,每一次的“駙馬啊”都運用泣音潤腔,更加突出玉蓮公主的內心不舍與形象凄婉。而另一處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泣音,是唱段中的“春夏秋冬”,這形象地表達了玉蓮公主的內心想法,從此以后的春夏秋冬,與駙馬再無相見之日,悲痛與不舍在表演中給予觀眾極大觸動。
(2)嗽音
在作品中,嗽音常常與句尾的拖腔一起出現。例如“膝前承歡多殷勤”的“勤”字在拖腔時就同時使用了哭嗽。
潤腔在我國的民族聲樂和戲曲中多有運用和體現,其重音地位顯而易見,而今,雖說“潤腔”的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但距離它成為于先生所說的學說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參考文獻
[1]馮效剛.聲情并茂——中國傳統唱論美學思想初探[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
[2]席強.潤腔與記譜的關系[J].中國音樂,1992.
[3]董維松.論潤腔[J].中國音樂,2004.
[4]于會泳.腔詞關系研究[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5]汪人元.京劇潤腔研究[J].戲曲藝術,2011.
[6]盧文勤.京劇聲樂研究[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4.
[7]詹橋玲.民族聲樂的潤腔美[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
[8]許講真.漢族民歌潤腔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9]樊祖蔭.中國多聲部民歌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龐潔(1993—),女,漢族,山西太原人,本科畢業于集美大學音樂學院,山西大學音樂學院2016級碩士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與聲樂教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