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青
初中語文教學的重心,在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重視重難點內容講授探究的環節,而忽略教學環節間的過渡。課堂教學中的過渡是抓住內容之間聯系的潤滑劑,也是教師在找到激發學生學習知識點的基礎上,組織提煉語言,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的必要步驟。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時,在關注每個環節本身優化的同時,還要關注到各環節之間的過渡,使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語文教學的重心,在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重視重難點內容的講授探究環節,而忽略教學環節間的過渡。課堂教學中的過渡是抓住內容之間聯系的潤滑劑,也是教師在找到激發學生學習知識點的基礎上,組織提煉語言,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的必要步驟。如果各環節之間缺乏相應的知識聯系或過渡,相關知識就會顯得“瑣碎”,那么整堂課就會給人以拼盤的感覺。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時,在關注每個環節本身優化的同時,還要關注到各環節之間的過渡,使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所謂“過渡”,即在課堂教學中用相關且適當的語句連接兩個不同知識點,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可以說,課堂中的“過渡”教學是架起各個教學環節的橋梁,有助于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鏈。因此,如何在課堂中合理使用“過渡語”,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1 以舊拓新,自然過渡
以舊換新是一種簡單且常用的過渡方式,即以學生所學過的知識為基礎,在此引申或深化,從而提出另一個新的知識點。在復習舊知識時,應當注意復習方法的使用,并能巧妙地將其與所教的新知識相聯系,達到自然過渡的效果。實際上,以舊換新的過渡方式符合心理學上所說的教學正遷移。初中語文教材的編排并不是雜亂無序的,而是根據不同單元和單元中不同課文之間的聯系科學編排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明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關聯,利用正遷移的理論,在復習舊知識時設計適當的導語引領學生進入新的教學環節。如本節課所講的課文《我的叔叔于勒》,聯系之前所學的《故鄉》,教師可以從文章體裁的角度入手,設計如下導語:“我們上節課學的是《故鄉》一文,體裁是小說,那么大家還記得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嗎?今天所學的《我的叔叔是于勒》同樣是小說,同學們是否可以根據小說的三要素來分析這篇文章呢?”這樣的導語使得學生產生了很強的求知欲,紛紛投入到學習當中,探索舊知識帶給新知識的啟示,為課堂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2 設置疑問,發散思維
語文課堂教學是豐富多彩的,包含古今中外很多不同的優秀文學作品,并且涉及各種不同的題材,通過語文課堂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各種文學作品的寫作形式和寫作方法,能夠分析不同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感受它們的意境。也正是由于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眾多,不同文學作品之間存在各種不同的聯系,包括時間上的縱向聯系,內容上的橫向聯系等,以《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為例,其中一段描寫的是菲利浦一家乘船出游的情景,教師在這里提出一個問題:“如果讓你自己來寫這篇文章,你會如何安排下面的情節呢?”問題提出后,很多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大多數同學的想法都比較單一,隨后教師讓學生朗讀剩下的課文,學生發現作者莫泊桑機智、巧妙地處理了后面的情節,讓文章充滿了戲劇性。緊接著教師又提出此文的高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寫高潮的?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3 理清線索,自然過渡
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應當處理好新舊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做好不同知識之間的銜接工作,使得教學環節科學、嚴謹,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線索,高效學習。所以在“過渡”教學的環節,教師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針對所教內容的內在聯系,使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將其存在的線索完整而形象地呈現出來,這樣既可以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以順著線索提出自己的思路,養成邊學邊思考的好習慣,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如,魯迅所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題目就可以看出,課文主要描寫作者兒時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情景。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從兩個不同情景的切換引出過渡,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描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具體方法,體會魯迅先生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情感。如在描寫百草園的景色時,作者呈現出了一幅生機盎然、活潑有趣的圖景,也反應出了作者的歡樂心情。然而,讀書的時候需要離開自己的百草園轉而進入三味書屋學習,從對其描寫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百草園生活的留戀。
4 攏好韁繩,結語過渡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常常鼓勵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參與討論,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思路。而且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大多數的課堂討論環節都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有些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不少學生討論時過于激動,有的甚至和與自己觀點有分歧的同學爭吵起來,教師一時無法控制。所以說,教師在課堂討論環節中要注意好度,既要讓學生時刻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又要及時攏好韁繩,控制教學場面。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總結時要注意結語的使用,幫助學生得到新的啟示。
總之,合理利用教學的過渡環節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為語文教學添加一絲魅力。過渡語是體現教師智慧的憑證,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藝術,為課堂教學提供明確的思路,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烽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