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奧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物質水平的快速提高,人們在滿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時,開始向更深的心理層面進行探索,心理健康問題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其中中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梁,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關系到祖國的未來發展,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知識面的不斷拓展以及思維方式的轉變,特別是面對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信息呈爆炸性增加、人際關系日益復雜以及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前社會環境,他們在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肯定會遇到許多的不適和心理方面的困惑。 尤其是近些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頻發,犯罪主體呈現低齡化的趨勢,使得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1 心理健康的誤區
1.1 認知誤區
1)過分要求形式主義
一些教育領導認為既然心理教育已經變得課程化,占用了一定的課程時間,那就應該像其他課程一樣,根據課本講授。對于一個沒有書本的課堂,又怎么可以向學生詳盡的灌輸心理知識呢。因此當前許多學校在進行心理教育課程之前會替學生選擇好一種書本,要求心理老師因為如同其他任課老師一樣認真準備每周一節或兩節的課程,要求學生像對待其他課程一樣死記硬背,加大學生負擔。
2)心理健康評定書面化
部分學校對于心理健康這門課程列為考試科目,以此來作為學校檢測學生是否認真的標尺,將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長此以往,學生又只能是繼續死記硬背,漸漸厭惡學習。
3)心理健康內涵理解錯誤
事實上,心理教育并不僅是針對學生心理問題,這更是一種教會學生如何適應這個社會,更好的熱愛生活、從而在社會上有更好的生存與發展,讓學生可以懂得分享和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但就當下而言,我國的心理教育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與現實社會的結合,而是一味注重對于孩子健全人格的打造。
4)教育對象認知錯誤
如今有很多的學校雖然表面上好像意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意義,但是落實到學校的實踐上,卻錯誤的將接受心理教育的對象定在“后進生”上。甚至把醫務室改造成心理教育室,將心理問題當作一種疾病對待,把所謂的“問題學生”由相關老師進行治療。
1.2 教育誤區
1)學校和家庭教育思想未統一
任何教育都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密切合作,更不用說是心理健康教育了。如果家庭和學校之間在心理教育方面達成一個共識,既可以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還有利于家長和老師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心理道德素質。而心理教育的實行就必須要學校、家庭、孩子三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滿足對于精神教育的需求。
2)學校態度功利性、內容形式化
在實施過程中,學校對待心理教育拘泥于表面的形式。首先,很多學校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忙于建設外在設備。其次,學校只是為了教育部的指令,只是隨意的配置了一位或倆位心理健康教師,而其中多數教師是非心理學專業的教師或者是校醫兼任。而那些為數不多的專業心理老師既要負責課堂教育,還要負責課外的學生的心理咨詢以及各種心理訓練,這樣就遠不能完成學生的需求。最后,許多的學校課程不一樣,甚至課時有可能縮減,使得心理教育變得無足輕重。
2 針對誤區的對策
2.1 明晰誤區
人們一直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存在一個誤區,所以首先要求人們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正確認識到學校心理教育給學生們帶來的諸多益處,并逐步認同與普及。在學校教育上,要文化知識與心理健康共同兼顧,不能厚此薄彼。在認真抓好學生的文化教育的同時也適當了解學生內心的心理需求,幫助學生維護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心理教育的內容包括有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等幾個方面,是一個幫助學生們克服學習障礙,樹立正確學習觀的一個指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課面向所有在校大中小學生開放,根本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僅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有幫助,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一個好的開始。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方法是對所有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之后,如發現需要單獨幫助的學生,再進行一對一的教育,不能一慨而論。
2.2 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
首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大任務就是塑造心理健康的學生形象。積極正面的學生形象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良好開端。第一,在行為方面,幫助學生們克服焦躁,消極,自卑等的不良心理情緒,能夠正常的參與人際交往,增強社交能力。第二,在學習方面,充分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對學習方法加以認識并掌握,提高學習效率,從學習好變成好學習、會學習。心理教育并不單單指的是上課,其更重要的在于用多種手段通過多種渠道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
2.3 構建完善整體教育系統
有關部門應當構造一個完善的教育網絡系統,把各個教育因素無縫隙結合,使其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這樣才有利于中學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長,身體素質提高,學習成績穩步上升,各科均衡發展,有利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這個教育網絡系統應該以家庭教育為出發點,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讓學校教育作為指導,老師悉心呵護栽培;加以規范的社會教育的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各方面的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相互配合,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利用家庭對學生的感染導向力度,家庭和諧才能專心投入學習工作,努力為學生制造合適的機會和溫馨的條件氛圍,盡力讓家長參與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每天問候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的理解學生,贊同和鼓勵幫助學生,讓學生在自我調節和自我反省當中健康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