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欣 陳浩成 曾婕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了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性,為實現“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要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
新時代,新常態下,立足十九大精神,社會長期發展來說,為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五大發展理念的實施能夠使我們走一條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
1 調查時間、對象、形式及內容
調查時間:1月1日~2月28日
調查地點:惠州市仲愷高新區
調查對象:在惠州市仲愷高新區居住或工作的人
調查形式:調查問卷。本次問卷共發放200份,回收195份,合格率為97.5%。
調查內容:通過對協調發展理念落實情況的調查,找到該區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與還存在的問題,為周邊地區提供合理的意見。
2 調查分析
2.1 加強創新孵化,為創新發展注入新動力
仲愷高新科技區之所以能成為惠州市眾多科技區中的翹楚,是因為它在創新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地方,能夠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圖1.五大發展理念了解程度分析圖
根據網上的調查數據顯示:國家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大多數人還是比較了解創新理念,所占的比例更是高達78%,從圖中可看出經濟的增長依靠的就是創新引領、綠色驅動。為培育和孵化創新型企業,高新區不斷創新孵化模式,率先啟動“慧云計劃”,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搭建了公共創新服務平臺,為仲愷改變創新發展的模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2 改善人口質量,為創新發展注入新血脈
高新科技區要切實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就必須人才資源。通過仲愷高新區科技創新局,我們了解到,現在的仲愷高新區積極的舉辦和參加各項的科技創新比賽、講座、以及到他市學習,區領導非常重視科技創新的問題。另外,仲愷高新區區內只有一所中學,且生源較差,在教育制度改革之前,多數優質生源都是選擇市區較好的學校,該區已逐漸成為引領惠州發展的新動力,外來人口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如果不加強對學校的改革與創建,未來的在人才創新方面就會是個很大的問題。
2.3 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
仲愷高新區作為其中一個工業發展快速的地區,在不斷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引進綠色發展理念,努力做到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不斷協調改善環境,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而做貢獻。
2.4 積極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為了更好地落實綠色發展的理念,仲愷高新區應該堅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區內排泄系統建設的步伐,打響“水體整治攻堅戰”,著力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傾力打造美麗仲愷。從更多方面解決排水不通的問題,狠抓黑臭水體整治及生態修復工程。強化環境污染防治,大力推進公園體系建設,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制度,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貫徹落實到每一個方面,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3 加強落實協調發展理念的建議
3.1 加大創新體制改革,協調經濟快速增長
3.1.1 興辦學校,培養創新型人才
針對創新人才方面的問題,仲愷高新區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創辦學校,不斷加強對現有學校的改革力度,讓該區的生源得到改善,這樣才是生產高質量人才的基礎。另一個方面還可以加強區內校園文化的宣傳力度,改善區內的教學環境,引進優秀的師資資源,在維護優秀生源不流失的同時,培養更多的人才。除了普通的教育課程內容,更應該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發現并培養青少年的興趣,大力培養青少年的創造力,增強仲愷學生的幸福感,讓更多的學生高新科技區內學習、成長,從而培養優質人才。
3.1.2 支持綠色產業,引領仲愷新發展
在創新產業方面我們認為仲愷高新區應因地制宜,創造獨具地方特色的新型產業結構。仲愷區身處惠州經濟的周邊地帶,應進一步加強與相鄰地區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塑造了科技創新服務的“仲愷模式”。據了解,該區的TCL鋰電池生產技術已經引進了綠色循環新工藝,那么仲愷高新區就應該加大對該綠色產業的支持,對區內高污染、高危害的產業進行限制生產,讓綠色產業引領仲愷的新發展。
3.1.3 完善人才引進計劃,改善人口質量
除了人才創新,仲愷高新區還可以大力扶持有著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創新能力、知名品牌的重點國有企業,并制定相關政策,對自主創新企業給予稅收優惠。與此同時,完善人才引進計劃,提高人才的津貼以及設立獎勵制度,在吸引人才的同時能更好的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雖然該區“愷炬人才計劃”剛剛起步,雖然目前引進的人才尚未滿足預期計劃,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可見人才在協調創新上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
3.2 協調環境,建設生態文明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環境就是民生,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我國經濟整體上屬于粗放型發展方式,對于環境的污染相對嚴重,大多數地方都曾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生產力。仲愷高新區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造成河流污染嚴重、垃圾堆積等環境污染問題。建設生態文明需要進行生態文明改革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3.2.1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的建立
建立生態環境評價指標和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優先發展綠色高端企業,政府要放寬人、物、財三方面在綠色生態發展的投資建設,壯大當地環保產業,同時推動當地企業轉型升級,更好地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的道路,淘汰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程度大的企業,優化當地產業結構,建立健全當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依據各村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加大環境“回頭抓”,加強對地方企業的監管力度,從源頭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3.2.2 清除河流污染,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鼓勵人民群眾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生活。對突出的環境問題,要制定修復環境重大工程的計劃。加強對地區內環境污染的治理問題的管理,控制生產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問題,實行“一河一策”,進行關于河涌流域環境違法、違規項目的清理整治聯合執法行動,將政策從“紙上”落實到“地上”。
3.2.3 深化環保理念,展望綠色未來
提高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繼續深化綠色理念,不僅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要充分發揮政府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設立相關政策、做好詳細的發展規劃,制區、鎮街、村三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遵循“科學布局、突出特色”原則,緊密結合區域特征,提升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
3.2.4 引進綠色治理新方案,促進可持續發展
為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成都高新區以高標準、大力度抓好城市的日常管理,攻堅城市管理的薄弱區域和突出問題,尤其在環境治理方面已經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對環境治理好的地區投入更大的政策支持,讓群眾感受到生態環境帶來的幸福感,使各區逐漸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從而達到仲愷高新區環境的標本兼治,走上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
4 總結
新時代,新常態下,為解決好我國的主要矛盾,正確處理高新區在發展中的各種重大關系,要繼續探索協調發展理念在高新區經濟社會中所起的催化作用,搶抓“一帶一路”、“實施南部區域發展”的戰略機遇,協調好人才需求、經濟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等方面所做的創新政策,為實現“綠水青山”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統籌兼顧,致力于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最終加快創新體制的建立,讓創新與綠色共同引領經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本文系2018年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項目(攀登計劃專項)的一般項目,編號:pdjhb0572。
(作者單位:廣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