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華
近年來,我省成人高考的考風考紀明顯好轉,考試也越來越陽光。但是考生作弊現象仍然存在,呈現多形式,多手段,高科技,造成作弊的原因也多層次,多元化。只要從考風考紀建設、考試模式以及考試監管等多個層面同時入手,各種措施配合使用,一定能有效遏制作弊,構建起預防考生考試作弊的防火墻。
考試作為檢驗學生質量的重要手段,它對選拔人才,掌握考生所學知識狀況以及進一步提高人才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成人高考考試作弊屢禁不止,弱化了考生文化知識水平的含金量,影響了教育效果的反饋,阻礙了人才質量的提高。
1 成人教育考試作弊的現狀
成人高考考試的作弊,呈現出了兩個趨勢。一是作弊主體擴大化。不管考生的學習形式是脫產、業余還是函授,在考試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作弊現象。作弊主體呈現出由個體向群體發展的趨勢,作弊考生分工合作,互通有無,不少作弊還具有專業的輔助作弊團隊。二是作弊形式多樣化。考生現在的作弊手段五花八門,層出不窮。考場上交頭接耳、傳遞答案、相互抄襲等現象屢見不鮮。在作弊工具的利用上,也由最初的紙條、計算器發展到手機,微型耳機等高科技產品。高科技產品的濫用,造成了成人高考考試作弊的泛濫。
2 成人高考考試作弊屢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2.1 學習動機不端正,誘發了學生作弊的僥幸心理
成人高考的考生學習動機一般都帶有現實性或職業性特點,通常能較好地處理工學矛盾,但是部分學生參加成人高考的目的只為混個文憑,將考試視為獲取文憑的關卡。從考試作弊的手段分析,成人高考考生作弊多為考前有準備的,有預謀的行為,在調查表明,成人學生的作弊動機絕大部分是為獲得畢業證、學位證等學歷學位。這說明通過考試混取文憑是成人高考考生主要作弊動機。
2.2 考試科目及模式陳舊,影響了考生深入學習的積極性。部分成人高考教育課程設置僵化,內容陳舊,對考生提高職業能力幫助不大;助學機構在教師的配置上,新手較多,有的甚至是聘請在讀的研究生擔任主要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學沒有新意,教學質量無法保證;部分課程授課教師不穩定,頻繁更換教師,學生對此不適應甚至反感,學習積極性下降。此外,成人高考的教育考核內容多局限于教材,重機械記憶,輕理解應用,使考試成為對死記硬背的鼓勵,打擊了考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熱情。
2.3 考試監管不嚴,滋長了學生的作弊心理
個別監考教師受其他的利益或人情的驅使,在考生的考試作弊問題上表現出了較大的寬容和理解;監考人員不想得罪考生,對考場監管不嚴,工作不到位,對考生作弊視而不見;考務人員對考試違紀處理不力,對作弊考生處理不及時、不到位。對考試的錯誤理解和管理中的不到位,滋長了考生的作弊心理,助長了考生作弊行為的發生。
3 成人高考考試作弊的預防措施
3.1 根據用人單位和社會需求設置課程,合理選擇內容;聽取教師、用人單位和已畢業考生等多方面的建議,及時修訂培養計劃摒棄過時、陳舊內容,選擇有活力,有發展,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知識進行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組織教學,端正教學態度,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為人才選拔與社會需求架起橋梁,使考生所學,更能所用,更貼近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考生所學都是以后在工作中能用到的實實在在的東西,愿意學主動學,自然就不用作弊了。
3.2 修訂考試制度,改革考試模式和考試內容
考試模式要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多種形式相結合,采用筆試、做小論文、小設計、寫文獻綜述等形式,多角度對考生的能力進行綜合考評。目前,中考、高考各種教育類考試都在改革,從教學形式上,從考試科目上,從文理科的專業選擇上都在進行創新嘗試,有的采用開放題型,考生可自主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試卷,考試結果通過系數平衡。這些新的考試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另外,考試要體現對學習過程的重視,增加實踐、及平時測試因素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激勵考生平時多學習,多用功,不寄希望于“一考”。在考試內容上,命題要科學化。考試范圍不局限于教材所講授的內容,注重對學生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少出填空、選擇和判斷題,使學生在考場上無“標準答案”可抄。
3.3 加強考試監管,預防作弊的發生
監考教師要認真履行職責,注意考場動態,嚴格執行考試紀律。對作弊者,要立即明確宣布其作弊行為,收繳作弊試卷及材料。教育管理部門要加大對作弊行為的處罰力度。我國古代科舉考試將作弊視為危及皇權的重大罪行進行處罰;2015年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刑法修正案 (九)》 三十二、在刑法第三百零四條后增加一條,作為第三百零四條之一:“在國家規定的考試中,組織考生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試題、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盡管法律規定的很嚴肅,但是在考試執行過程中,并未能嚴格按照執行,原因是考試由教育部門組織實施,如遇替考等違法行為,不能及時與公安部門接洽,合作,處理。今后在這方面還需要加強。對已確定為考試作弊的違法考生,要根據事實,依據法律和制度及時處理。只有當作弊行為得到迅速、適當的處理,才會對考生潛在的作弊心理造成震撼,使考生真正意識到作弊的嚴重后果,從而預防考生作弊的發生。
(作者單位:吉林省松原市教育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