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敏 馮海英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學術交流模式的變革,機構知識庫在我國正蓬勃發展,我國當前對機構知識庫的內容質量控制服務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案例不是很多,相對國外在內容質量控制等服務方面的政策,我國發展的還不是很完善,亟待予以認真探討以不斷提高。
1 機構知識庫研究現狀
1.1 國外機構知識庫研究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學術交流模式的變革,開放獲取運動在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在歐洲興起,開放獲取在推動世界各國數字資源共享、促進學術交流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作為開放獲取三大分支機構之一的機構知識庫(Instutional Repository,簡稱IR) 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由于Open DOAR是對全球范圍內的開放存取知識庫資源進行系統的搜集、描述、組織和傳遞, 目的是提高開放存取學術資源獲取和使用效益,所以作者通過對Open DOAR進行統計可以較全面地了解國外研究構建機構知識庫現狀。從圖1可以看出2005年12月至2018年7月機構知識庫在全球的增長趨勢。
從圖1可以看出在2005年12月在全球建設比較成熟的機構知識庫有89個,在第二年也就是2006年8月,短短8個月時間就劇增到546個,之后每一年以200-300個的速度逐年遞增,截止到2018年7月份機構知識庫在全球已經達到3754個。從這個圖可以看出機構知識庫在全球一直備受關注。
1.2 國內機構知識庫研究現狀
因為中國知識資源總庫是中文文獻收錄最全的數據庫,所以為了了解國內機構知識庫的研究現狀,主要通過對中國知識資源總庫檢索與機構知識庫有關的“中文學術論文”、“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以高級檢索方式,分別用“機構知識庫”或“機構庫”或“學術機構知識庫”或“機構倉儲”或“開放獲取”為關鍵詞的表達式,選擇精確匹配方式,檢索時間間隔為 2004年至2017年12月(2004年以前的與機構知識庫關鍵詞相匹配的論文是機械制造方面的故排除),2018年的收錄情況不完整暫不統計。跨庫檢索結果為2447篇(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2309)、中國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112)、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26))。國內文章內容多為概念、作用、意義,可持續發展因素分析、宣傳推廣等)。對機構知識庫服務方面的文章相對較少,特別是關于內容質量控制方面的文章少之又少。
2 機構知識庫內容質量服務現狀
2.1 機構知識庫內容質量不高
機構知識庫的內容質量直接決定著其利用價值的大小,內容質量差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方面是現階段正式出版物是通過同行評議來保證學術質量的主要途徑,由于機構知識庫沒有設立這樣的制度,所以很多科研人員認為機構知識庫中的學術成果質量沒有保證。從學術角度講,科研人員更傾向于利用質量有保證的學術資源來為自己的學術研究提供參考,而未經任何質量控制程序的學術成果則不受學者歡迎。
另一方面是機構知識庫內容多種多樣,包括:博碩士學位論文、會議論文、項目報告和資料、預印本,教學筆記和視頻、其他多媒體視頻資料,本機構的特色文件和行政文件、檔案信息、優秀的本科學位論文、還有一些沒有正式發表的灰色文獻。由于內容類型多樣,還有存儲政策制定的不完善導致內容資源的全面性和質量差。沒能充分提高機構和科研人員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聲譽,以及機構在其學術領域內的基礎地位。綜上所述,質量無法保證,機構知識庫就無法生存,核心競爭力和學術價值就會減弱,所以機構知識庫內容資源的質量控制很重要。
2.2 機構知識庫信息服務能力不足
機構知識庫服務的最終目的是信息資源共享,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根據科研需求進行無時間、地域和空間的限制獲取信息資源,找到用戶要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但是現有的機構知識庫在知識組織、整理和獲取的功能上只提供基本服務,比如只是簡單的對機構知識庫內容資源進行收集、保存、組織整理和簡單檢索上,每個內容資料都是孤立的,無關聯,機構知識庫只是將內容資源簡單的集合在一起,科研人員通過簡單檢索工具進行搜索、發現和利用。沒有針對用戶的動態科研需求進行知識管理和知識的深層次挖掘,沒有充分體現資源空間的豐富連接性和知識關聯,機構知識庫的深層信息服務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拓展。
2.3 機構知識庫用戶自存儲積極性低
內容自存儲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種是機構庫用戶自行提交或通過機構知識庫管理人員代提交,另一種是通過某種工具來獲取數據庫中的數據。(1)機構知識庫用戶自行提交或者機構知識庫管理人員代提交,提交者主要是機構知識庫成員,根據我國機構知識庫推進工作組2013年對機構知識庫用戶的調研,有90%的用戶有自行存繳意愿,但是對提交的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有很大的疑問,同時對內容存繳的過程的簡便程度的要求很高。(2)數據庫中的數據需要機構知識庫的管理人員通過工具來獲取,這種方法需要與數據庫商進行合作,不然會涉及數據合法性的隱患,由于采用數據抓取的方式,數據的深加工信息無法獲得,數據來源也容易被數據商掐斷,影響用戶獲取信息的完整性和持續性??梢钥闯鰴C構知識庫內容存繳服務政策還不完善,沒有達到提交者的存儲要求,會加大用戶內容提交時的工作量,會對成員自存儲積極性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3 機構知識庫服務的建議
3.1 提高機構知識庫宣傳和推廣服務
對機構知識庫的宣傳推廣是一項自上而下的過程,只有機構領導和管理人員充分了解機構知識庫的重要性和建設意義,其各項建設工作和機構知識庫的發展才得以順利進行下去。機構知識庫工作人員應采取多種多樣宣傳推廣活動,通過制作紙質的宣傳資料、開展專題培訓、聘請專家等知名人物進行宣傳和推廣的講座。針對機構知識庫建設的宗旨、目標、重要性、意義及學術價值等做詳細的宣傳推廣工作,讓用戶對機構知識庫的建設意義、作用、宗旨和對學術研究的影響有個深刻的印象,讓用戶從心理上接受并利用機構知識庫。
3.2 加強機構知識庫內容質量控制
可以通過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來提高內容質量:首先是內容資源的收集、作者和類型。機構知識庫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管理規定,機構知識庫的用戶類型和內容類型多樣,哪些作者的學術成果應該被收錄哪些作者的學術成果不應該收錄也要有明確的規定。對機構知識庫內容的收錄類型也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軟件情況來制定相關規定。
其次是學術質量控制。機構知識庫可以設立同行評議團隊,采取隨機評議知識對象質量保證的模式,同行評議專家可通過其在領域內的研究水平、學術地位等多方面進行選擇,也可以由機構知識庫的用戶、提交者和參與者進行投票或推薦選出。
3.3 完善機構知識庫服務體制,提高科研成果自存儲效率
針對上面提到的用戶自存儲率低的問題,機構知識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服務質量。首先應該簡化科研人員自存儲程序,使提交平臺的界面簡單、可操作性強。在機構知識庫建設初期就應該對本機構的科研人員實行統一的用戶身份認證,省卻了用戶單獨注冊和權限認證的過程。其次還要提供實時的在線咨詢,隨時解決科研人員的在提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再次如果機構知識庫的資源與學術獎勵機制掛鉤,會大大的提高用戶自存儲積極性。最后要加大機構知識庫的宣傳,提高機構知識庫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完善科研成果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法規,采取各種措施降低用戶自存儲的安全顧慮。
4 總結
我國機構知識庫在建設和制定服務政策時應該借鑒國內成功案例和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和本機構的特點制定機構知識庫服務政策和內容質量管理政策,應著重從宣傳、學術成果篩選和上傳政策、知識挖掘等幾個主要方面來完善服務內容。機構知識庫內容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其學術影響力和本機構信譽,因此保證機構知識庫良好發展的前提是加強內容質量控制。
(作者單位:吉林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