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摘? 要】 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屬于一門人文性的學科,主要教學目的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及交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在實際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相應傳統教學因素影響,出現較多教學方面的不足及錯誤觀點,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實際的互動及溝通,使得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效率較低的現象出現,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為了分析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互動的途徑及方式,筆者針對現階段的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初中歷史與社會? 課堂教學互動? 途徑與方式
教學互動主要是指將歷史與社會的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及溝通,將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之間的統一交互影響及交互活動的過程。在教學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不斷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調節師生之間的關系及相互的作用,形成和諧健康及共同發展進步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關系,強化著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影響,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現階段的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現狀
現階段的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由于傳統教學體制及教學方式的影響,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依然沿襲著傳統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課堂教學的主導人物仍是教師,課堂主要以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解為主,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缺乏足夠的時間及空間對歷史與社會課本中的知識點或問題進行獨立思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的狀態,且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機會較少,唯一的互動可能是教師提出問題,而學生回答問題而已。初中學生對于歷史與社會知識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較為表現的狀態,在實際生活過程中遇到相應的問題無法利用所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解決,導致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的現象出現,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互動的途徑及方式
1. 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樹立學生為教學指導地位的互動前提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互動教學并不是指單純意義上的簡單的活動,而是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屬于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過程中互動活動相對獨立的主體人物,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絕對權威、毋庸質疑的地位,導致課堂教學出現不對等現象,使得學生的學習狀態較為被動,不利于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及互動。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擺正自身教學引導者、組織者的地位,重視學生教學主導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放下教師的面子,通過學生之間平等、友好的交流、溝通及合作等分享及促進彼此之間的思考、知識及經驗等,讓學生深入了解教學內容,針對教學難點及教學重點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加以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互動。
2. 以問題導學的方式增加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
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不僅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還能增進學生與教師們之間的親近感,使得學生敢于對教師袒露自己的看法及內心,便于教師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學習狀態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問題導學的方式增進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豐富課堂表現形式,提高學生們的參與度。如在進行“經濟全球化”教學前,教師可以以向學生們提問的方式引出知識點。
筆者:同學們知道什么叫做“經濟全球化”嗎?
學生:就是指全世界的經濟聯系在一起共同發展。
筆者:那你們認為這樣發展是好還是不好呢?
學生:有好有壞吧。
筆者: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于全世界來說都有利有弊,下面老師為你們簡單介紹一下經濟全球化……
通過一問一答的問題導學方式在課前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繼而引出相應的教學內容及知識點。為學生介紹“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概念、發展進程,給我國帶來的發展機遇及弊端,面對這種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狀態應該如何做才能緩解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通過問題導學的方式不僅一定程度上引導了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給予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及空間,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改變了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
3. 結合生生互動與課內外互動,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效率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應采用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就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知識點展開實踐調查與分析,最終以小組的形式呈現調查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協調能力,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不同意見的最終融合,增進交流,學習對方身上的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合作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如在進行“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針對日常生活中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搜集,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此外,教師還應增加課內外的互動交流,拓寬教學渠道,將學生引向社會和生活,走出課堂,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及生活經驗,加深學生對學習知識的了解程度,獲得相應的社會實踐經驗,提高互動教學的效率。
三、結語
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互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交流能力、溝通能力的增強,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輝榮.初中歷史與社會生成教學有效性及其課例研究[D]. 杭州師范大學,2015.
[2] 胡素瓊.淺談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