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圖書館是人們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其服務宗旨是為人們提供豐富的館藏資源,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興趣人們的學習需求。而高職院校圖書館作為學校傳承文化和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除了具備強大的信息資源功能外,更為重要的是應凸顯其職業性,因此,從“信息服務”模式轉變為“知識服務”是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改革創新的必然途徑。
高職院校圖書館作為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第二課堂,應充分利用自身條件為學生提供專業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的服務內容,才能體現圖書館建設的價值。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實現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基于知識服務的圖書館服務模式,有利于促進圖書館的創新改革發展。
1 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內涵
知識服務是指在傳統信息資源服務的基礎上,以廣大讀者的需求作為發展與服務的導向,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對館藏資源進行信息和知識的重組與分析,從而為讀者提供經過智能化處理的知識產品,切實解決讀者需求的一種服務模式。
2 現階段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面臨困境
2.1 館藏信息資源有限,難以滿足職業院校專業發展需求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圖書館以傳統紙質資源為主要存儲形式,然而,隨著校園信息化的建設及教學、教研科研的需求量增加,館藏信息資源遠遠不能滿足職業院校專業發展和讀者用戶的需求。
2.2 圖書館管理人員服務缺乏主動服務意識
現階段由于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文化素質和工作能力參差不齊,從而導致他們眼中缺乏服務意識,更不用談及主動去為讀者服務。高職院校是以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作為辦校宗旨。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應根據師生的學習需求,制定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圖書服務,更好的滿足師生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
2.3 信息服務模式單一,難以滿足讀者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凸顯職業特性
高職院校圖書館多以信息咨詢服務為主,并以知識庫、門戶網站等形式對讀者開展服務,且所開展的服務只限于一些基本的信息咨詢和知識問答功能,然而這些服務根本難以凸顯高職院校的職業性特點。
3 高職院校圖書館實現“信息服務”向“知識服務”轉變的必要性分析
在市場競爭激烈和就業形勢嚴峻的社會環境下,對于高職院校畢業生而言,要想脫穎而出,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除了具備較強的文化素質底蘊外,更為重要是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專業技能。圖書館作為知識信息傳播的重要陣地,也是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構成,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圖書館應能根據學校不同專業和不同層次教師和學生的教和學的實際需求,從海量的館藏信息資源中自動提取出該專業最前沿、最新發展的信息資源,并通過對優化重組為師生提供個性化和學科化的知識服務。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知識服務是從傳統走向現代、從被動走向主動的必然趨勢,也是充分發揮圖書館自身價值、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
4 以“知識服務”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策略
4.1 明確讀者知識服務需求
4.1.1 知識獲取需求。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下,師生對于知識的獲取不再是文獻本身的內容,而是希望通過檢索信息后,圖書館能根據這些信息生成系統化的知識,能為師生提供所需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
4.1.2 知識檢索需求。網絡化的環境雖然能為廣大師生提供豐富的知識信息,但如何幫助師生從雜亂無章的信息中提煉出最適合、最貼切師生知識檢索需求的消息,是開展知識服務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4.1.3 知識組織需求。在知識進行檢索后,圖書館應能根據師生的需求,對信息資源按照某一規則進行聚類、重組與整合,從而得到與學科專業發展的系統性的信息。目前,網絡化技術、大數據技術、元數據等技術的發展,為知識的聚類與整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4.2 創新服務模式,積極向“學科化、專業化”服務模式轉變
高職院校圖書館的讀者具有鮮明的職業特征,他們更加關注的是產品技術的開發、工藝技術的創新等,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學科性。因此,在知識服務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并創新其服務模式,有效增強其服務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針對本校職業教師及學生的特點,為他們提供最先進、最前沿、最適合的技術信息資源。
4.3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為圖書館知識服務提供有利保障
在知識服務模式的驅動下,高職院校應全面提升管理人員素質水平,并能做到人盡其才、優勝劣汰,同時,對館藏資源實現科學化管理,做到物盡其用,從而形成具有顯著職業特征的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促使圖書館的價值功能和職業特色得到充分的彰顯和發揮。
5 結束語
在知識服務理念下指導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工作的發展與創新,是對傳統圖書服務的一種拓展與延伸,能為在校所有師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專業的信息咨詢服務,促使信息服務模式從“被動”逐漸的轉為“主動”,切實的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師生對知識“教”與“學”的實際需求。
(作者單位: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