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沙
本文依據4R危機管理理論,從縮減力、預備力、反應力、恢復力四個階段對高校校園危機管理進行了分析,并基于4R模式提出了高校校園危機管理的一些策略。
2018年中國大學生在校人數達到3700萬,全世界第一。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生了巨大變化,高校已不再是穩定、閉塞的場所,高校內的不穩定因素逐漸復雜化和多元化,學生自殺事件、網絡輿論、校園火災、校園暴力事件等校園危機層出不窮,并顯示出易發性和破壞性,給高校校園危機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壓力,如何應對校園危機成為高校迫切需要。
1 4R危機管理理論
4R危機管理理論最早由美國危機管理專家羅伯特·希斯在《危機管理》一書中提出,他將危機管理分為縮減力(Reduction)、預備力(Readiness)、反應力(Response)、恢復力(Recovery)四個階段。縮減力指降低風險,縮減危機的發生及沖擊力,是危機管理的核心內容;預備力是指對危機進行預警和監視,對危機起到防范作用;反應力主要強調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應該以何種反應策略性地解決危機,包括危機的溝通、媒體管理、決策的制定等;恢復力是指在危機發生并得到控制后后續形象恢復和提升以及危機管理結束后的總結。
2 4R視角下高校校園危機管理分析
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學生獲取、共享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便捷、迅速,學生的視野和眼界得到了開闊,同時,也給高校校園管理帶來了隱患,增大了高校校園危機管理的復雜性。
高校校園危機不僅對高校的穩定和聲譽產生影響,嚴重者還會危機社會穩定。我國對高校校園危機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晚,管理水平不高,存在以下問題:
2.1 危機防控理念滯后
學生自我意識增強,注重個人權益維護,遇突發事件無法實現個人目的時即采取不恰當手段來表達不滿情緒和維護個人權益。高校危機管理意識缺乏,危機處理手段欠缺,缺乏相應的危機管理機制,面對突發事件沒有做出相應的反應,而是任其發展,對內部管理和外部環境缺乏風險評估。
2.2 預防管理機制不全
高校危機管理起步較晚,工作重心往往放置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缺乏專門的管理機構,機制不夠健全,工作隊伍不合理。預警理念存在欠缺,沒有形成系統的危機預案,危機到來時顯得手忙腳亂。
2.3 反應階段不夠及時
新媒體時代,信息爆炸式蔓延,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不能第一時間進行危機公關,做不到信息透明化,以使事件愈演愈烈,造成各方對事件的猜疑、失真傳播,引起恐慌,增大危機管理難度。
2.4 心理危機干預缺失
心理危機干預缺失是目前各高校普遍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心理工作者缺乏,心理工作從業者不夠專業,心理危機預防形式單一。另外,各高校在心理上存在偏見,認為心理輔導就是精神有問題,不僅學校自身方面認識不夠,學生心理也不夠健康。
3 4R視角下的高校校園危機管理對策
高校校園危機管理機制是一個整體,并具有一定的動態和前瞻性,是一套分結構、分層次的管理系統。依據4R危機管理理論,從縮減力、預備力、反應力、恢復力四個階段提出一定對策對高校校園危機進行管理。
3.1 增強高校危機管理意識
構建危機管理機制,通過有效的培訓和演習,提高高校人員的危機預見性,讓人們熟悉各種危機情況,提高他們有效解決問題的技能。危機發生時,使人員有足夠強的反應和恢復能力來有效控制局面。努力提高高校教工和學生的素質,使高校中的每個成員都具有危機管理意識,使高校即使面對危機,也能把它壓制在最小范圍內。
3.2 建立健全預警機制
高校應建立健全自身預備機制,提高危機管理的預備力。搜集各類信息,在危機發生前進行有效的預警,通過敏銳的觀察,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解決,將危機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3.3 積極有效地信息溝通
4R危機管理中的“反應力”強調在危機爆發后,應該做出什么樣的反應,采取什么樣的策略來應對化解危機。在危機處理過程中,信息溝通工作滲透在每個工作環節,最事件的進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媒體時代,每一次校園危機事件都有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學校領導、學生家長、社會媒體等所有的關注力都聚焦在事件上。高校在處理危機事件時應抓住時機,主動和媒體溝通,做到信息透明化,將公眾、學生利益放在首位,控制事態良性發展。
3.4 完善危機善后與總結
危機處理過程中,高校要加強對學生危機事件的跟蹤與信息搜集,做好危機過后的總結和反饋工作,認真總結工作經驗,以防微杜漸,為下次危機做準備,提高危機管理的恢復力。
4 結語
本文應用4R危機管理理論對高校校園危機管理進行探索研究,涵蓋了危機管理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前后關聯,形成了一個系統。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校園危機管理更加復雜化,各高校應不斷更新理念,提高危機管理意識,從縮減管理開始,提前防范,及時反應,重視后期總結,以減少校園危機的發生。
(作者單位: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