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勛
本文通過聯動意識、聯動對象、聯動資源配置和聯動制度建設四個層面,在分析貴陽市高職院校現行漢語國際教育內外聯動機制弊端的基礎上,提出構建“互補聯動、特色聯動、校際聯動”漢語國際教育發展思路。
所謂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工作的內外聯動,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高等院校(可以跨區域、跨國界)或高等學校與政府、與社會等為了該項工作的發展建立的一種互動機制或行為。內外聯動機制建立的目的,是促進資源共享、學科發展、教師水平提高、教育政策落實、生源的挖掘工作,同時優化教育管理結構,使留學生管理工作打破固有的管理機制。
在全球化的今天,高等學校的發展不再單純是為了教育而教育,也不再是單純地進行區域的生源教育。中國的高等教育要走出國門,面向世界,只靠高校自身是很難完成的,因此,相關高校必須進行聯合互動,建立好內外聯動機制。目前,貴陽市具備留學生招生資格的高職院校在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譬如,貴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了發展國際教育,成立了貴陽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學院(籌),在海外建立了軌道交通專業辦學點。但是,與漢語國際教育發達地區的高校相比,以貴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的貴陽市高職院校如何建立完整、完善的內外聯動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1 漢語國際教育內外聯動機制存在的問題
1.1聯動意識不足
對于高校而言,樹立內外聯動意識是實施內外聯動工作前提條件。應該看到,由于管理理念的滯后,貴陽市高職院校對校際聯動關注不足,仍采用“封閉式”自我發展理念,高校之間聯動意識不強。有的高校舍近求遠,有的高校雖然聯動,但不愿意把自身的優勢資源與他人共享。
1.2聯動對象錯位
聯動對象的選擇是高校實施內外聯動的關鍵步驟。高校在對外聯動時,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明確自己定位的基礎上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聯動對象,在國內及國外的校際聯動中,首先要分析對象的綜合實力,做好前期調查,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在與政府、社會的聯動中,要明確聯動的目的等。但是,目前貴陽市高職院校在對外聯動中存在盲從性,存在聯動對象錯位的問題。
1.3聯動資源配置缺乏規劃
資源是影響聯動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聯動資源的配置是實施校際聯動的必備條件。在校際聯動過程中,教學設備、課程設置、圖書資源、信息資源、后勤環境等資源要共享和互補,在對外聯動中,要分析聯動國家的方針政策、聯動對象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對外聯動中的文化差異以及當地社會環境等。但目前貴陽市高職院校普遍缺乏聯動資源配置的觀念、機制、計劃與措施。
1.4聯動制度建設滯后
聯動制度是保證聯動效果的行為規范,高校只有建立一系列規章制度,如法律保障制度、決策保障制度、組織保障制度、籌資保障制度、責任追究制度、聯動效果評價制度、高校內部管理制度等等,約束習慣性、隨意性的行為,內外聯動機制才能健康地運作。可遺憾的是,眼下貴陽市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尚未建立相應的聯動制度。
2 漢語國際教育內外聯動機制提質策略
由于貴陽市高職院校在聯合培養、共享資源方面存在較多問題,有些學校甚至存在惡性競爭。這不利于貴陽市高職院校在漢語國際教育方面的長期發展。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發展,來黔留學生呈現規模性上升。那么,如何實現貴陽市高職院校之間的聯動?特別是對于貴陽職業技術學院而言,如何與其他高校合作,實現資源共享?
2.1互補聯動
眾所周知,在貴州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方面,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有著獨特的學科和師資優勢,是貴州省高職院校發展留學生教育的龍頭老大。因此貴陽職業技術學院在向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積極交流學習的同時,也可以通過一定方式將兩校組成優勢互補、風險共擔、要素雙向流動的合作組織。這樣就可以形成合力,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有效避免重復建設帶來的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浪費,最大限度滿足雙方漢語國際教育的需要。
2.2特色聯動
貴陽市各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打破彼此間學科的壁壘,進行特色聯動。例如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軌道和橋梁類專業”,貴陽護理職業學院的“護理醫學類專業”,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幼兒和學前教育類專業”等等,可以通過學科資源共享來擴大留學生專業選擇面,提升貴陽市高職院校漢語國際教育的吸引力,以此實現貴陽市高職院校取長補短的大留學理念。
2.3校際聯動
除了與國內高校積極聯動,貴陽市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與國外高校聯合培養來完善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例如貴陽職業技術學院在“酒店管理”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兩個專業上與加拿大荷蘭學院建立了“2+1”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實施完全學分制(合作院校之間互相承認學分,培養課程和考核方案雙方共同商定,畢業證書依據協議共同發放),即滿足了在校學生國際化教育的需求,也外延和探索了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內涵。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院級科研項目《貴陽市高職院校外國留學生教育發展研究——以貴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項目編號:GYZJY2018YB-0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貴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