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嘉勛 成平
高校校園的平安、穩定是高校師生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要,更是高校改革和發展的基礎。高校以“平安高?!苯ㄔO為總體目標,始終把維護安全穩定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不斷完善綜治工作體系,確保校園平安和諧。高校與各級政府、公安機關、消防部門、社區街道等通過“校地共建”模式、多措并舉推進“平安高校”建設,對于師生員工的安全感與幸福感有了很大提升。
“平安高校”建設項目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化平安建設的決策部署內容之一。高校以責任落實為抓手,以“平安高?!苯ㄔO活動為載體,大力加強和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不斷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夯實群防基礎,破解校園焦點難題,有效維護了校園的安全穩定。
近年來,隨著各地高校辦學規模持續增加,高校面臨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日趨復雜,使得校地共建模式成了內在需求。一般而言,校地共建是指高校與其地理位置所處區域內的公安、政法、消防、街道、社區等政府部門開展互動合作,以重點部位為抓手,加強聯動防控活力,實現優勢資源聯享共用,深入推進高校與地方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強化校園及其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1 校地共建的必要性及其意義
高校承載著千萬家庭的希望和夢想,營造一個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在“平安高校”建設項目下,進一步加強校地共建合作,共商法治建設協作配合,探索校地共建機制,其意義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1 校地共建,是建設“平安高?!钡男枰?/p>
高校的安全穩定工作關系著社會全局,“平安高?!钡慕ㄔO是高校發展的內在需求。通過建立校地共建模式,健全安全穩定工作制度體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加強師生防范能力,確保校地聯合緊密,平安創建效果顯著,為辦好高質量、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提供優良的環境。
1.2 校地共建,是創新高校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安全保衛工作歷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高等教育管理者在做好高校本身的安全保衛工作,往往借助政府部門及有關單位、部門給予高校的支持,合力為高校的綜合管理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再者,高校與地方共建聯動,需要共建的各個單位、部門各負其責、綜合防治,切實履行共建責任。
2 校地共建模式下“平安高?!苯ㄔO途徑
新形勢下,高校面對多變的校園環境、復雜的周邊環境以及更加細致的社會管理要求日益增多,工作要求越高。對照“平安高校”建設總體目標,校地共建模式突出以公安、政法、消防、街道、社區與高校齊抓共管、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為目標,突破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各類工作難點,突顯機制模式創新與務實推動,加強和落實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各項措施,推動綜合治理與“平安高?!苯ㄔO工作不斷向前。
2.1 多管齊下,強化校園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信息資源緊密聯通。高校與公安機關等定期會晤,召開聯席會議,共同探討高校綜治維穩、治安防控、情報信息等工作,有針對性的研究解決共建中的關鍵問題。高校配合各級政府做好民意調查、安全宣傳等工作,雙方及時掌握動態訊息,加強信息溝通與共享。高校建立校園警務室,地方派出所的專職干警進駐警務室工作,建立校園警務室與學校保衛隊伍的應急協作機制。校園警務室的設立,不僅方便了師生辦理各項業務,而且對校園周邊不穩定因素起到了震懾作用。
2.2 校地聯動,構建校園社會一體化育人環境
高校邀請地方公安機關、消防部門、武裝部門參與和創建高校優良育人環境。每年6月,高校配合當地武裝部做好大學生征兵入伍工作;9月,高校開設專題的安全知識公共課程,公安部門派出理論、業務、經驗豐富的民警來校講座授課;11月,配合消防支隊開展了“119”消防安全月以及消防滅火能力知識競賽;在每年的“禁毒日”和“憲法宣傳日”等開展專題宣傳教育。寒暑假及法定節假日期間,高校組織師生到共建對口單位、敬老院、福利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防毒禁毒教育基地等參觀學習。
2.3 創新方法,構建校地特色治安防護體系。在建設“平安高?!边^程中,需要加強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的綜合治理,增強師生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才能建立平安、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一方面,構建群防群控體系是“平安高?!苯ㄔO的重要一環,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基本建設是有效手段與途徑。另一方面,積極動員校園周邊的企事業單位、商戶、社區基層組織等開展護校行動,亦可反哺“平安高?!苯ㄔO,提升高校師生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作者單位:湖南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