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永輝
集體備課是提高教師群體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幾年來,我校正在實施“五步式”集體備課探索研究工作,在學校的總體規劃下,我們立足本校實際,不斷探索,著重研究如何提高集體備課的效益,以及如何通過集體備課發揮教師群體智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在研究中,應把集體備課、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以“合作交流”為主線,以“實踐研究”為重點的“五步”集體備課模式,力爭收到了較好的研究效益。
五步式集體備課流程: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是集體備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農村初中最主要的集體備課內容。
一、確定主題
一切研究源于問題,確定主題是解決問題“五步”集體備課的首要環節,首先確定教學的章節和模式。
學校組織的集體備課活動,應盡量確立能統領全校教學的核心主題。在確定研究主題時,要從學校教學現狀和教育發展這兩個方面入手,使核心課題不但貼近實際,解決實際問題,而且具有持續性、發展性,而且能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很好地克服了集體備課的盲目性,提高了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學校決定開展了“口頭表達能力及傾聽習慣的培養”、“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 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研究”、“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數學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等主題的集體備課研討活動。
二、個體備課
教師是備課的主體,教師個體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個體備課的深度直接決定了集體備課的質量。因此,主題確定以后,集體備課組要統一確定研究內容,確定執教者,由其主備,其余同組的教師也要圍繞此主題進行個體備課。個體備課中我們注重抓以下幾個環節:
——收集信息。首先,認真鉆研教科書、教師用書,明確具體教學內容的難點、重點,教材的設計意圖等。其次,通過網絡、書籍查找相關資料,利用網絡資源豐富的特點充實相關知識,拓展執教思路。第三,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便采取“以學定教”、“順學而教”、“因勢利導”等教學策略。
——預設教學流程。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設置每一個環節。教學流程的設計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層面上,即在“學”字上下功夫。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
——形成交流材料,包括教材分析、設計理念、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教學流程。
三、集體交流
集體備課的價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信息溝通,資源共享,相互促進,相互吸取,進行第二次備課,即可以是普通備課也可以是學案等形式。因此集體交流是解決問題“五步”集體備課的中心環節。這一步驟是以集體備課組為單位進行課例研究。在學校組織的備課中,以年級和學科為研究單位,要求組內教師交流個體備課的意見,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首先由中心發言人(即主備人)圍繞討論提綱逐一拋出自己的觀點、設計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其他人隨時進行評議、補充、完善。交流中教師可以不拘于形式,可以就一點細節有感而發,也可以就整體發表見解,可以中途打斷中心發言人,也可以求同存異,甚至是相互爭執。討論的結果一種情況是形成“共案”,即對不同教師和學生都基本適用的一種最佳方案。供指定的一名教師或幾名教師在課堂中驗證實施。另一種結果是形成“異案”,就是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不同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再由幾位教師在不同的班級上課,使同組教師在比較中驗證研討結論,互相學習、揚長避短、共同提高。
四、教學實踐
集體交流所形成的方案只有通過教學實踐才能檢驗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教學實踐一般由中心發言人承擔公開課,其他人進行聽課、評課。活動的步驟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主題介紹教學實踐的第一個環節是由集體備課負責人介紹本次研究的主題。研究主題根據學校的核心主題,負責人要從有關教育理論書籍中查找與主題相關的理論并組織大家學習,進行專業引領。
——說課由執教老師根據教學設計撰寫說課稿,在講課前進行說課。說課要圍繞課堂情境創設、亮點促生、評價激勵、學習活動生成、探索合作等方面展開,重點介紹課堂中解決問題的實施手段。
——講課執教老師依據合作備課形成的教學設計結合自己的教學個性實施于課堂教學。課堂上,要求教師在遵循設計基本框架的基礎上,根據實際狀況,對教學設計做出有根據的調整,甚至是變更。
五、反思提高
這一步驟主要是針對集體備課的效果進行總結與反思,這一過程既是集體備課的終結,又是下一次集體備課的開始。
——評課聽課教師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師素養、問題解決”等五個方面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總結課堂教學的優劣得失,提出改進意見,反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原教學設計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偏差或“失誤”,把值得推廣的經驗總結出來。對于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則應查找原因,進一步修正方案,準備進行下次教學實踐。
——反思執教老師結合備課、講課進行“教后反思”。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課堂信息的捕捉與反饋”等方面進行反思。要求反思成功之處、失誤之處,反思學生的不同見解、反思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反思今后的教學改進等。組內教師要圍繞“五步”集體備課的過程進行反思,反思主題的價值高度,反思個體備課的深度,反思集體交流的廣度,反思課堂教學的效度。
——成果應用對于集體備課的成果進行總結和推廣。小組備課成果要以書面的形式進行總結,上報到學校,經評審被認定可行的,學校要印發全校,裝訂歸檔,積累成冊,傳遞至下一年級,為下一年級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和教學設計提供參考比照。
解決問題“五步”集體備課流程符合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發現并提出問題——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解釋與結論”。流程中各步驟聯系緊密,形成一個循環往復螺旋遞進的整體,在整體大循環中還應存在部分環節的小循環。比如,教學實踐環節結束后執教教師在大家研討的基礎上進行教后反思,提煉改進意見,形成新的教學方案,再另選學校進行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課堂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