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指示,提出“以學生為本,以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思維和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作為實驗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高校的實驗室建設不僅需要具備基礎的實驗設備,而且還是供給學生創新的場所,最重要的是能滿足該行業市場的需求。隨著鐵路現代化的進程,特別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國家每年投資在建設這方面的資金幾乎都成不同比例增長,最終導致急需一批具有扎實基本功的軌道交通專業技術人才。因此,軌道交通實驗室的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實驗室建設的目的
軌道交通學院實驗室的建設,除了滿足學生基本的實驗要求以外,最重要的是為了適應該行業的發展,培養一批具有扎實功底、應用型創新人才。根據我院近幾年來的招生趨勢、專業建設以及行業的發展需求,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正在勢不可擋的蓬勃發展。同時從服務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角度來看,本專業的建設要達到預期的目的,也需要相應的實驗條件做支撐,按照教育部給出的評估指標,每個學生的實驗設備有規定的要求。所以根據以上總結,建設一個能夠既能滿足學生實驗設備需求,又能適應該行業發展的軌道交通實驗室勢在必行。
2 實驗室建設的途徑
(1)制定符合專業發展的實驗室建設規劃
為實現實驗室建設在教學實踐、科研創新及委托培養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效益,也為適應軌道交通行業的飛速發展,必須做好軌道交通實驗室的建設規劃。目前,將實踐教學分為4個布局,單獨做以下敘述:
一、專業基礎課,這一單元的設置主要是針對剛入學的新生,使其對本專業的情況需要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二、專業課,這一部分實踐教學課的分配供給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學生實習,主要作用是要提高他們的專業操作技巧,提前適應崗位的需求。
三、委托培訓專業課,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成都現代有軌電車有限公司與我院簽訂委托培養協議。主要是有效利用我院軌道交通實驗室的引進先進設備,培養符合該行業發展的一線應用型人才。
四、科研創新,注重教學質量的同時,教師的科研創新任務也需緊鑼密鼓的進行。教師的科研能力會促進教學質量的增長,因此,實驗室應該給教師提供足夠的研究空間。就目前情況來看,這一布局的設備資源有待加強,但基本滿足目前實驗要求。
(2)創新的實驗室管理模式
隨著高校的擴招,以及根據教育部對專業的評估指標,就要求高校每年對實驗設備的投入資金逐年上長。所以,實驗教學資源更應該合理分配及有效利用,增加實踐教學在整個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因此,就急需突破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即改善由系部來統一平均分配實驗課時,打破只有在規定時間規定人員的領導下才能夠進入實驗室進行操作學習,以及合理的利用實驗設備的有效資源。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上實驗課時,由于課時安排不合理,學生人數偏多,設備資源有限,導致老師在講解完需要學生上手操作時,學生不能有足夠的時間熟悉就已下課,而其余時間設備被閑置,學生又無法進入實驗室私自操作。因此,需要深化改革實踐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室的管理方法,讓實驗設備物盡其用,學生學有所得。具體的實施方案可以在制定實驗教學課時時,打破平均分配原則,應根據學生和實驗課的具體情況進行按需分配。同時實驗老師應根據學生操作此項設備熟練與否的反饋情況,來制定實驗室開關門的時間,目的是為了增加額外操作課時,提高學生學習創新的熱情,有效的利用實驗設備現有的資源。
(3)實驗室教師團隊的建設
能否有效的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率,與實驗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當引進一批適應該行業發展的新設備時,實驗員需要去相關企業進行培訓學習的同時,學院應提供相應的獎勵措施,鼓勵實驗員繼續深造,自我學習來對實驗教學專業知識有總體的認知。若條件允許,也可以從企業或單位聘請工程師,增加實驗室教師團隊建設資源。
(4)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我院以培養應用型的現場工程師為培養目標,就需要建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的實驗教學模式,明確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的實驗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注重產學研結合,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當中來,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總結能力與創新思考的能力。其次,根據各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由個人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專項培訓。與此同時,需要加強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熟練的操作能力和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比如校內定期組織一些操作競賽活動,或組織掌握較好的學生參加省上或國家級的相關競賽等模式。
3 結語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學以致用,學有所用。為了適應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進行完美嵌合。因此,本文根據學院自身的辦學特點,提出關于軌道交通學院實驗室建設的一些建議。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探討,基本解決了目前實驗室建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希望能為后續軌道交通學院實驗室在建設的過程中提供一些幫助。
四川省民辦教育協會:“民辦高校軌道交通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編號:MBXH18YB024)。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