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雯
[摘要]本文以作者的視角親身體驗了國家藝術基金民族室內樂青年演奏人才培養項目,從課程學習到音樂會展演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民族室內樂的繼承、發展與繁榮。
[關鍵詞]國家藝術基金;民族室內樂;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2-0143-02
為推動民族音樂事業的發展,加強民族室內樂演奏人才隊伍建設,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中央音樂學院主辦、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承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16“民族室內樂青年演奏人才培養項目”于2017年6月4日在中央音樂學院正式拉開了序幕。
作為一位來自江蘇省常州市藝術高等職業學校的二胡老師,自參加工作以來,作為地方藝術院校的基層專業教師,也可謂是經歷了種種疑惑、反思和激勵,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民族音樂曲折的發展歷程和任重道遠的繼承與發揚需要我們一代代的民樂人不斷學習和探索,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全國范圍內入選的30名學員之一,十分榮幸在中國最高音樂學府——中央音樂學院接受全國最好的音樂師資培訓,順利完成了民族室內樂人才培養計劃第一期的所有課程。在這半個月的學習中,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聘請業內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在民樂演奏與教育領域經驗豐富的教授、演奏家,對我們所有學員進行系統、規范地培養和訓練,提升我們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員回到地方對民族室內樂演奏及教學工作都打下良好的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目標和宗旨清晰明確
國家藝術基金民族室內樂青年演奏人才培養計劃是屬于小批量、高層次、重在經驗傳授和實踐提高的人才培訓項目,并以培訓出高水準、復合型的民族室內樂演奏人才為目的,這次入選的學員無一例外都是畢業于各大音樂學院及知名演奏院團的一線民樂教師和演奏員,他們專業基本功抓實,并且具備較高的個人素養,這些學員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學習中,我們不僅強烈地感受到民族民間音樂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深知傳承發揚優秀民族民間文化是我們這些音樂家及所有國人共同的責任。
二、教學內容豐富,環節緊湊、成果頗豐
1師資陣容強大,講座課程涵蓋廣泛
“民族室內樂青年演奏人才培養項目”以中央音樂學院為申報主體,由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實施承辦。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始建于1950年,有很強的師資力量,教師的演奏水平、教學水平和理論研究、教材建設等方面都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是引領中國民樂表演潮流的學術基地。中央音樂學院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在第一期的課程中,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于紅梅教授為我們帶來了專題講座——從“圣風”“藝境”談當代民族室內樂的創新與發展,讓我們從中央音樂學院的兩支學生室內樂團開始,逐步了解在中央音樂學院是如何將民族室內樂這個新的演奏形式通過“圣風”“意境”的演繹,收獲了巨大的成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更好地將民族室內樂進行了傳播和更好的挖掘。我們還現場觀摩了“圣風”“意境”的排練,對組合中師生的互愛、敬業、嚴謹所深深感染;并且在于老師的講座現場請到了“圣風”組合的幾代隊員,聽到了他們從組建樂隊的青澀到成熟默契配合,當中發生的點點滴滴,感動了在座所有的學員,讓我深深敬佩這些音樂家,不僅傳授了專業的技術技能,同時教會了我們的學生如何低調做人,踏實做事,無怨無悔地為民族音樂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章紅艷教授不僅琵琶演奏技藝超凡,為人也非常平易近人,她在講座中將自己這么多年在琵琶演奏以及彈撥樂團成立、 發展的歷程一一向大家做了介紹,從最初的獨奏到琵琶和阮族的重奏,民族室內樂在近幾年發展可謂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作品的編創和樂曲的配器,再到室內樂組合的形式,彈撥樂團的發展趨勢將越來越好。周海宏教授對音樂表演中的心理學問題,做了詳細的闡述,周教授語言風趣、犀利,將音樂學習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對音樂潛能的挖掘做了很多的思考,受益匪淺。安平教授從世界音樂的角度,尤其是印度音樂的節奏特點展開講座,生動有趣,帶大家參觀甘美蘭排練,身臨其境地感受印度音樂的文化底蘊。同時與大家分享他多年作曲創作的成果,讓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的音樂家對音樂的那種熱愛與執著,不斷鉆研,嚴謹治學的學術態度,讓人欽佩。南音演奏家教育家曾家陽先生在兩天的課程中詳細介紹了南音的發源及并現場教大家學習南音樂器的簡單的演奏方法,尤其是打擊樂器,不光外形小巧精美,演奏出來的聲音也非常動聽。最為可貴的是,南音還在沿用古老的工尺譜進行樂曲的教授與傳播,曾老師在現場為大家講解如何演唱工尺譜,并請來北師大的南音組合現場為大家示范演奏,通過當地政府和演奏家的共同努力南音已從福建慢慢被世人所接受,并逐步走向世界。王次昭教授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審美特征進行了系統而詳實的分析,讓大家立足于傳統音樂,對當代民族音樂的發展進行更多的思考,如何將我們的民族音樂發揚光大。高拂曉教授則是對表演研究為基礎的人才素質培養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表演型演奏人才最關鍵的是表演素質,內在素養如何在外在表演中體現,這對于我們青年人來說不單單需要提升演奏技巧,同時對自身內在修養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
2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相結合,效果顯著
除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理論課程,最讓大家喜愛的莫過于專業實踐課程。著名二胡演奏家嚴潔敏老師的課是兩堂非常生動的室內樂實踐排練課,將二胡專業的幾位學員分成兩組分別演奏《弓弦舞》和《共同的回憶》,兩首作品都是室內樂形式的二胡重奏曲,每個學員承擔各自的聲部,大家都是來自全國不同的地方,之前從未有過合作,在短短幾天的時間里大家非常用心,擠出時間進行訓練,嚴潔敏老師不僅琴拉得一流,課講得也非常棒,她總是能夠非常迅速地判斷出我們在演奏中相互的配合,音樂處理及情感的把握上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中反復訓練,效果非常顯著。令人不得不感嘆,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不僅業務水平一流,教育理論的水平也是非常過硬的。曹文工教授為大家準備了民歌和歌劇的樂隊排練課程,曹老師特意請來了民歌老師演唱《柑子樹》《小二黑結婚》,讓大家非常直觀地感受到民歌的藝術魅力,在排練的過程中將民歌的種類、地區特色為大家進行了細致的講解,民歌中的聲腔韻味和相對自由的節奏,都和一般的民族室內樂有一些差別,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磨合、研究,收獲頗豐。著名作曲家顧冠仁老師雖已是滿頭白發,但在為我們講述江南絲竹的歷史淵源時卻像一位年輕人一樣充滿了激情。江南絲竹是長三角地區非常有代表性的民間樂種,它小而輕雅,細膩動人,顧冠仁老師迄今為止創作了大量優美雅致的江南絲竹作品,如《春暉曲》《瀛洲古調二首》《蘇堤漫步》《霓裳曲》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這次在民族室內樂項目中,顧老師精心挑選了兩首作品《四合如意》《江南風韻》,這兩首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充分地將江南絲竹特有的形象生動刻畫出來,尤其是《江南風韻》,既有傳統江南絲竹的演奏技法和創作技法,又對旋律進行了改革,使之充滿了時代的氣息,更具有現代人的審美,大家演奏結束后感到意猶未盡。
[HTH]三、組織學員舉辦“炫彩疊韻”室內樂音樂會,大獲成功
這次的項目不單單是讓我們作為學員學習室內樂相關的課程,同時也讓我們作為參與者共同呈現一臺精心策劃和排練的音樂會。6月19日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上演的這場名為“炫彩疊韻”的音樂會是由著名指揮家王甫建教授根據室內樂人數以及作品配器從少到多的這樣一個思路準備了10首作品 。音樂會開場,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在音樂會上致辭,他說:“這是一場具有特殊意義的音樂會,這是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民族室內樂青年演奏人才培養第一階段的結業音樂會。我來到中央音樂學院,看到我們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充滿民族音樂自信,舞臺表演細膩生動,充分表現出民族音樂的魅力,非常高興。的確,當我們充滿自信的時候,音樂就會倍顯魅力;當我們沒有自信的時候,有魅力的音樂也變得沒有魅力了。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缺少民族音樂文化的自信,因為過去我們一直把對中西科技的比較平移到文化的發展中來,這是錯誤的文化發展觀。我們為什么要開展這個項目?來到這個項目的人,都是中國杰出的音樂工作者,既承載著我們傳承輝煌音樂文化的責任,也承擔著創造新的民族音樂文化的重擔。發展中國傳統音樂,要取締‘改造,提倡‘保護和‘創新,‘保護保護,原樣保護;創造創造,盡情創造,唯有這樣的情懷,才能維護中國音樂文化的純正性;唯有創新,才能讓全世界對我們民族的音樂產生景仰之情,這個項目承載著這樣一些理念,我們要維持我們民族音樂不可替代的獨特的審美特質。在過去的半個月里面,學員們非常辛苦,一方面學了大量的理論課,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大量實操型訓練。在中國眾多頂尖專家、學者、演奏家的指導下,我相信,學員們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我也希望他們不僅在演繹技藝上有所進步,在文化觀念上,承傳創新的思想上,特別是在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上有了新的高度。”
結語
音樂會最后,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副主任章紅艷表達了對學員們的肯定與希望,她說:“學員們從第一天來就開始接受我們‘魔鬼般的訓練,他們今天的舞臺呈現,讓我非常激動。今天的室內樂與傳統的小合奏、小組合比較來說已經大大發展了。民族室內樂如何走入音樂廳,如何用音樂互動,如何推出新作和新組合,如何加強國際交流,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是的,作為一位民樂老師,深感肩上的擔子和責任,讓我們看到那么多的演奏家、前輩為了民族音樂的明天堅守理想,砥礪前行,我們青年一代更加要以此為楷模,激勵自己不斷前行,讓我們牢記師長的諄諄教誨,身體力行為民族音樂的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