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楊松
摘要:兒童日用產品的色彩設計與兒童的生理、心理特征高度關聯,科學合理的日用產品色彩設計會影響兒童身心發育與審美觀的形成。通過分析兒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探尋現有兒童日用產品色彩設計上的不足,總結兒童日常產品色彩設計的原則,并以飲用水杯為例進行產品實踐設計,為兒童日用產品的色彩設計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色彩設計;色彩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產品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1-0062-02
在人的一生發展進程中,兒童階段的生理、心理發展所占的地位極為重要。兒童好奇、開朗,充滿了干奇百怪的想法。因此,兒童作為一個特殊消費群體,在為兒童產品進行色彩設計時,就必須要考慮到兒童生理、心理的特征變化。通過調研分析總結目前兒童產品色彩設計現狀,基于兒童生理、心理特征,提出兒童產品色彩設計原則,并應用到飲用水杯的設計實踐中。
1 兒童的色彩生理與心理特征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Jean Piaget把兒童認知心理發展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即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及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這四個階段均有其自身典型的結構模式和行為模式[1]。針對兒童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所以在進行兒童產品的色彩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兒童的生理特點及心理變化,還要在兒童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文章主要針對具體運算階段(7-12歲)的兒童對于日常產品色彩設計心理需求進行分析。
1.1 兒童的色彩生理特征
7-12歲的兒童逐漸從任性向理性轉變,此時產品的色彩設計要成為引導兒童主動學習、探索的工具,要讓兒童從產品中學到東西。7-12歲的兒童正是在小學里學習基本知識的階段,隨著知識量的增加,他們的思維方式得到一定的培養和發展,對父母的依賴程度減少,越來越在乎他人的評價[3]。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自主意識非常強烈,他們對自己喜歡的產品形態及色彩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對產品的購買有了一定的決策權。所以通過色彩設計來吸引兒童注意力已成為市場上產品推廣的重要策略。
1.2 兒童的色彩心理特征
這個階段的兒童已經有比較明顯的色彩偏好和情感特征。色彩偏好與兒童的心理情緒變化有著較大的相關程度,甚至可以看出他們目前的心情是高興還是苦惱。兒童對色彩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產品的色彩賦予情感特質。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通過分析兒童對不同色彩的心理情緒變化,就能更好的掌握兒童的心理世界,同時可以有針對性的用色彩來改變兒童的心理情緒。7-12歲時期的兒童開始表現出明顯的色彩喜好性別區別,男孩偏愛綠、藍兩色;女孩則偏愛粉、紫兩色,因此在設計兒童產品的色彩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色彩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2 兒童日用產品色彩設計現狀
通過分析目前兒童產品的色彩設計,發現其色彩設計方面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2.1 產品色彩服務對象不明確
為了使產品受到兒童的歡迎和家長的接納,設計師一般會運用強對比色彩或是花哨的色彩搭配來引起兒童的注意。然而多數現有的產品色彩設計在考慮到這一點的同時卻沒有明確目標用戶,它們的形式及使用方式上是一款適合父母使用的產品,但在顏色和形態等視覺因素上又是從兒童的視角出發進行設計。所以目前市場上的一些產品的色彩設計有時并不是真的能夠吸引兒童,符合兒童的色彩心理需求。
2.2 產品色彩啟示性欠佳
現有的兒童產品,無論是娛樂、學習還是生活類,都應該對兒童有一定的思維啟示作用,因為在7-12歲這個階段是他們接受新事物的階段,很多知識都應該在這個年齡段培養,目前產品通過紛雜的顏色堆砌去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其啟示性嚴重不足:比如一些產品的色彩設定為兒童喜愛的高明度、高純度的色系,而忽視了不同色系的色彩搭配,色相、純度、明度和冷暖色的對比調和設計會啟發兒童的無限想象力,培養兒童對于美學的理解能力。
2.3 產品色彩設計忽略兒童色彩心理需求
大多數人都會籠統的把童年描述成無憂無慮,實際上,兒童的成長會有他們獨有的、成人不理解的煩惱。有些兒童產品的色彩設計為了迎合父母的喜好,會有較大面積的黑白灰色彩搭配,此種色系搭配對于兒童來說是比較消極的色系,時間久了會使兒童產生消極心理,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而一些兒童產品的色彩的搭配過于偏向暖色系,這同樣對兒童的心理發展不利。過于偏向暖色系的色彩搭配會使兒童性格過于軟弱,心理承受能力較小。
3 兒童日用產品色彩設計原則
3.1 色彩設計應區分使用人群的不同年齡階段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其生理特征、心理變化、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這也就導致了兒童對產品色彩的心理需求也存在較大的區別,因此產品的色彩設計應考慮到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兒童群體。
3.2 色彩設計應具有啟示性
人們在購買產品時,產品色彩的屬性會讓人們聯想到具體事物,通過這種聯想會帶來新的啟示性。色彩對兒童的啟發可分為具象和抽象兩種[2]。例如我們看到綠色,得到的具象聯想是自然、大地等,但同時也有平靜、祥和等的抽象心理啟發。在對產品的色彩進行設計時要充分利用好色彩的啟示性,兒童日用產品的色彩設計要考慮色彩的啟示性。
3.3 色彩設計應基于兒童特征
色彩設計應考慮兒童的生理、心理特征。色彩的變化會使兒童產生不同的生理、心理變化,例如通過色彩的明度變化改變對產品的認知重量;結合兒童特征進行產品色彩設計,進而區別與普通產品的不同。基于兒童特征的色彩設計,可以契合兒童的色彩生理、心理變化,使產品色彩更加適合兒童,受到兒童的青睞。
4 兒童日用產品色彩設計實踐——以飲用水杯為例
水杯作為兒童日常飲水的工具,每天使用頻率較高,為了設計出合理的水杯色彩,就要從使用水杯過程中兒童的需求及反饋出發,所以研究兒童相應產生的生理、心理需求與過程是重中之重。而基于兒童色彩需求特征與設計準則正為水杯的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
4.1 問卷調研
首先以市場調研方式來完成產品定位,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對家長、孩子水杯的色彩需求進行調研,明確設計方向,了解家長、兒童在心理層面上對飲用水杯的需求,同時也為產品設計階段提供依據。基于調查目的,設計調查問卷,主要涉及父母及兒童對水杯的色彩偏好、形態喜好及對色彩的特性的重視程度。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投放問卷200份。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校對篩選,共得到有效問卷175份(無效問卷包括:漏選、有明顯錯誤)。從問卷的統計結果可發現:(1)84%父母選擇“造型更漂亮、新穎”的人數較多;(2)89.5%父母更加希望水杯的色彩活潑、明亮一些,適合自己家的兒童;(3)82.4%父母希望水杯的色彩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4.2 設計實踐
基于前文的分析和兒童產品色彩設計原則,結合設計要素分析及市場調研,設計3種飲用水杯設計方案。如圖1、圖2、圖3所示。
方案1:主體顏色搭配以橙白為主,色彩明亮,裝飾性強,營造一種活力發散的氛圍。產品形態主要以圓滑的曲線構成,給人一種圓潤、平滑的感覺,在視覺上就給人一種安全感,如圖1所示。
方案2:多變的外觀形態與個性色彩結合在一起可以給兒童們帶來更多的趣味。圖2的形態設計采用分割模塊化的形式表達,形態非對稱設計通過色彩又互相呼應,與現有市場上的兒童水杯形態有很大的區別。
方案3:顏色搭配以黃綠為主,營造溫暖、自然與和諧的感覺。通過啟發性的色彩設計,使他們在使用產品時容易聯想到具體事物。方案3表達了可愛這一形態設計理念為主,容易引發兒童聯想到具體事物,如不倒翁、動畫片中的糧倉等。
4.3 兒童日常產品(飲用水杯)設計方案評價
我們通過對飲用水杯的色彩設計應用開展了實際調研,通過對家長及兒童以及實際使用接觸的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共發放了共80份問卷,主要調查家長及兒童對水杯色彩設計方案的評價。結果如下:80%的家長對飲用水杯的色彩表示很喜歡,20%的家長對飲用水杯的色彩表示無所謂,如圖4所示。在對三種方案進行總體評價時,方案3在產品形式、色彩搭配選擇上更受歡迎。如圖5所示。以上結果說明,大多數家長和兒童對飲用水杯的色彩設計方案表示滿意。這也驗證了基于色彩設計準則進行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后續將通過大量的設計案例來不斷完善與發展色彩設計準則,為兒童日用產品色彩設計提供參考。
5 結語
色彩的選擇與搭配是一種特殊的設計語言,在進行兒童產品的色彩設計時,我們要想兒童所想,通過分析研究不同階段的兒童的色彩生理特征、心理需求來進行設計,使兒童產品的色彩設計真正適合兒童,為兒童的發展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去引導、啟發兒童增長知識,健康陜樂的成長,進而獲得色彩所帶來的美學體驗與收獲。
參考文獻
[1]弗拉維爾米勒,認知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尤倩子.學齡期兒童智能坐墊系統設計研究與實踐[D].2015.
[3]羅碧娟.探析兒童產品的色彩設計[J].包裝工程,2008(1):177-178.
[4]姚善良,張鈺唯.兒童數字產品界面色彩設計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