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紅梅 王珍青 孫吉祿
摘 要:風險管控是事業單位日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事業單位資金籌集和經費使用的管理水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由于事業單位風險管控水平直接影響著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利用,因此事業單位更應該切實落實風險管控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風險管控能力。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事業單位;風險管控;財務風險
一、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面對的財務風險問題越來越棘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就要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往更加規范、完善的方向發展。同時,事業單位作為國家職能部門,其財務管理水平與國有資產安全密切相關,財務情況一直受到政府、老百姓的監督。但是,當前我國很多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部門在風險掌控方面的重視程度、實施措施、應對能力等方面都不盡人意。為了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潮流和群眾的要求,我國事業單位應加強風險管控力度,建設完善的財務風險管控體系,如此一來,對保障國有資金安全、實現資金合理分配、促進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二、 事業單位風險管控的重要性與著力點分析
1.確保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真實性和質量
事業單位開展財務風險管控工作可有效、全面地管控各項資產。事業單位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并不像企業那樣以營利為導向,只需增加社會的福利,為社會提供各方面的需要。在財務方面,只需如實反饋真實的財務信息,數據信息公開、公正,切實地展現單位實際的經營狀況、運行狀況,防范財務漏洞,及時做好應對工作,避免或降低不必要的損失。目前,某些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基礎工作方面,因工作不細心、溝通未及時、職業道德素養較薄弱、領導決策失誤等原因,可能會出現財務數據與實際不符、自身引發債務風險高等情況,存在較大的財務風險。那么,事業單位通過風險管控,可規范財務會計基礎工作,有效地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
2.有效地防范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
在事業單位財務改革和改進的進程中,事業單位往往通過合作或合資等方式,開展投資管理工作,提升資本實力,助推區域經濟發展。國家財政撥款是事業單位資金來源的渠道之一,事業單位的每一筆投資都應慎重,避免盲目性,確保國家財政撥款資金的合理性。事業單位通過風險管控,積極評估財務風險,可提高經營風險薄弱環節的管理水平,防范投資風險,避免國家資產流失,充分發揮財務管理職能。
目前由于事業單位的非營利性與服務公共性的特殊性,有些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可能存在某些財務誤區,認為只要在政府批準的范圍之內進行財務預算,在預算范圍內使用資金,就可以規避財務風險。如果某些環節出錯,則風險應由國家財政來背負。這種觀念無疑是錯誤的,財務管理人員的潛意識中失去了風險管控的意識。因此,事業單位應采取一定措施,糾正財務管理人員片面的觀念,使其從思想上、行動上防范財務風險。
3.推動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因為風險管控和財務管理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風險管控的成效必定影響財務管理的有效性。目前有些事業單位的財務規定、章程未能得到切實的落實,制度未能覆蓋到財務管理的方方面面。那么,風險管控相當于為財務管理增加一份保障,為財務管理提供更多的選擇方式。適應外部環境,合理分配各項資產資源,建立嚴格、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體系,發揮財務職能部門的作用,才能推動財務管理體系的開展,促進事業單位的財務發展,保證風險管控工作的順利進行。
4.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客觀要求
為了提高事業單位的資金利用率,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全面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公共服務效率和效果,近年來,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管控也高度重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政策的出臺,從內部控制要素的角度,對風險管控提出了具體的管理措施與要求。事實上,風險的出現,正說明單位內部控制監管機制的欠缺。以前行政事業單位常常出現的單位內部“小金庫”和“假發票”等亂象就是其體現。因此,從強化內部控制設計與執行的效果與效率來講,風險管控既是其出發點,也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控策略
1.建立和完善財務監督管理制度
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加強財務監督工作是風險管控有效的措施之一,財務人員應對項目的可行性、資金預算、資金使用等內容進行核實。無論是前期項目申報時涉及的項目選題立項、編制預算費用,還是項目方案確定之后的合同簽訂、費用繳納,或是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資金使用,都需要財務管理人員參與進去,發揮會計核算職能,開展項目經費審核工作,加強資金監督管理工作,監管項目每一筆資金的發放和去向,杜絕資金的浪費。
具體來說,在項目立項環節,財務管理人員要從財務專業的角度去發現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并預留工程結算審計風險金,作為風險預警方案中的準備金;在項目實施環節,不僅要對項目組人員的資金使用進行審批,對經費進行核算,還要對財務工作進行內部監督,保證資金調動、使用的合理性和規范性,降低資金使用風險;在工程價款結算環節,財務管理人員要根據先前簽訂的合同、協議,審查合同上約定的內容是否落到實處,審查合作方要求付款的金額是否與合同上的竣工結算價一致等。
目前,為了讓資金使用、收支狀況更加透明、陽光,某些事業單位主動地將單位某個時間段的經營狀況進行披露,比如對某一個月、季度、年份的資金使用、建設狀況、制度審批、財政收支等內容進行公開說明,并鼓勵群眾通過內部熱線、信訪、線上留言等方式對單位仍存在的財務風險提出寶貴的意見,使得會計工作受到全體員工和廣大老百姓的監督。
2.加大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防范力度
第一,明確財務風險管控的目標。目標相當于一個方向、指標,可用于指引事業單位財務運行方向。需要注意的是,財務風險管控目標應與單位總體的財務管理目標一致,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單位內部自身財務的順利運行,確保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第二,建立和完善財務風險管控制度,著重于風險防范,防患于未然。無論在資金預算編制的階段,還是在資金執行的階段,或是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價的階段,都應有相應詳細的規定。同時,事業單位應切實遵循內部財務風險防范制度,按照規定的條款執行,提高各項財務工作的效率,使財務風險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因此,財務管理人員在制定資金預算報表、資金執行報表時,應按照實際狀況填寫,控制每一筆成本費用在預算范圍內,規避理財漏洞,避免資金浪費。比如在不違反相關行業會計制度規定的基礎上,對資產負債表的相關科目進行增設和合并,如此一來,更加貼切事業單位權責發生制的特性,降低某些突發狀況帶來的損失。此外,管理者應加大對財務風險管控資金投入,配備相應的人力資源、基礎資源等。
第三,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事業單位的管理者首先要準確、科學評估和分析單位所處的財務風險環境、因素等,加強對內部潛在風險的管控能力。其次要注重培養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和應對能力。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可根據具體的崗位職能、責任、性質對財務人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培訓、財務專業知識培訓、財務風險防范技能培訓等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告示欄等渠道宣傳財務風險防范的必要性和手段,使員工熟練掌握財務風險管控方式,有效識別風險,對出現的風險采取正確的措施去控制,將財務風險管控轉變為日常基礎工作。
第四,實行財務風險問責制。如果員工因個人過失或故意行為,對單位利益產生不利的影響,或不切實履行應有職責,致使工作秩序混亂,則事業單位應追究其責任,如此一來,員工才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對數據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規范性負責,才能在根本上防范財務風險。
3.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體系
事業單位要有財務管理和風險管控的意識,使財務管理貫徹于單位的經營活動中,提高員工財務管理和風險管控的認知水平,加強各部門溝通、合作,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進行。同時,加強對成本的核算,建立嚴格的審批流程,加強資金控制能力。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員工應根據嚴格執行規章制度,避免資產閑置、不合理使用的現象。同時在對外資金投入環節中,應按照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進行資金的支出,走正規合法的渠道,避免超額支出的情況,避免外匯投資的不合法情況,降低支付風險,為單位增加收益。事業單位可把資產管理歸入員工的業務考核指標當中,從而提高資金管理水平。此外,事業單位應加強資金核算的有效性,避免閑置資產情況,促進資產資金流動性。
4.通過績效考核來完善風險管控工作
績效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是財務績效評價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因此在構建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尤其注重績效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的選取。結合風險管控方面來講,事業單位應當從評價指標與相關權重進行績效考核。在現有的單位績效考核與人員年度考核的基礎上,增加風險管控的相關指標,例如資產負債率、招采合規率、成本費用節約率、專項經費使用效果等方面,綜合考慮各類風險對單位的影響,盡量量化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管控工作,使得各類控制措施落到實處,從而真正把好風險管控的最后一個關口。
四、結語
事業單位作為較為特殊的組織,應建立和完善財務監督管理制度,加大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防范力度,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體系,通過績效考核來完善風險管控工作,使得財務信息真實性和質量得到保證,財務風險得到有效的防范,財務管理體系得到完善,風險管控的意義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1.龍莉.財務風險和防控管理在事業單位的應用.財經界(學術版),2016(09).
2.馮月琦.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及其風險控制研究.全國流通經濟,2017(04).
3.劉素英.事業單位內部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初探.財經界(學術版),2017(17).
(責任編輯:王文龍)